中老年人出現腰腿痛,多半會想“是不是骨質疏松?去買2瓶鈣片補補。”逢年過節,一些高鈣保健品也成了送禮佳品。但補鈣您真的補對了嗎?掌握以下六個“鈣”念,才能更科學、更精準、更安全地補鈣,精準維護骨健康,并防范補鈣不當引起的副作用。
![]()
圖片來源:攝圖網
“鈣”念一:鈣缺失的標準
鈣缺乏癥的定義是鈣的攝入量長期低于年齡的推薦攝入量。中青年推薦每日鈣攝入量為800毫克,50歲以上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薦每日攝入量為1 000~1 200毫克。血清鈣水平不是鈣缺乏的標志,但低尿鈣(尿鈣/肌酐<2)可能與低鈣攝入有關。
診斷鈣缺乏癥需評估飲食中的鈣量,拍攝手腕和膝蓋的X光片,并檢測血漿中ALP、PTH、25(OH)D、鈣和磷酸鹽水平及尿鈣水平。因此應了解食物的含鈣量。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每100毫升含鈣115毫克,菠菜含每100克含鈣140毫克,黃豆每100克含鈣145毫克,西蘭花每100克含鈣43毫克。若很少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就可能有鈣缺失。進一步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就能明確自己是否存在鈣缺失。
“鈣”念二:補鈣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補鈣劑都能在藥店里自行購買。但各種鈣劑的含量不同。如碳酸鈣制劑有每片含元素鈣600毫克、300毫克、200毫克、100毫克不等,而乳酸鈣咀嚼片含元素鈣只有39毫克,維D2磷葡鈣片(197毫克:139毫克)含元素鈣59毫克,葡萄糖酸鈣片(0.5克)含元素鈣45毫克/片……那么,是否在同等價格下,含鈣量越高性價比越高呢?當然不是!人體可耐受的最高鈣攝入量為每天2 000毫克,鈣劑補充過量,易出現結石、高鈣血癥等不良反應;過量鈣的攝入還會干擾鋅、鐵的吸收。人體在自然界的食物中就能補充鈣,我們應根據年齡、飲食和缺鈣程度來補充鈣量。
“鈣”念三: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鈣劑
不同的鈣劑除了含量不同,吸收率和副作用也不同。各種鈣劑的吸收率大小為:碳酸鈣>乳酸鈣、醋酸鈣>枸櫞酸鈣>葡萄糖酸鈣。
碳酸鈣含量和吸收率都最高,但碳酸鈣容易發生便秘和結石,碳酸鈣、乳酸鈣禁用于高尿酸血癥和有腎結石病史者;醋酸鈣和枸櫞酸鈣在尿液中溶解性好,不容易發生結石,腎結石患者可用;枸櫞酸鈣還可減少尿酸重吸收,因此枸櫞酸鈣適合高尿酸血癥者;葡萄糖酸鈣片的含量和吸收率低,但是最便宜,適用于預防鈣缺乏和輕度鈣缺乏癥者。
“鈣”念四:什么時候服用鈣片最合適
白天曬太陽可以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3,促進鈣的吸收,因而曬太陽后服用鈣片,其吸收率會增加。
碳酸鈣在酸性環境下更易溶解,餐后半小時食物刺激胃酸分泌,此時服用鈣劑,胃酸可以促進鈣的溶解。
晚上不再進餐,無鈣吸收入血,但尿液不斷產生,血鈣則進入尿液,使血鈣減少,骨骼中的鈣就會進入血液以維持血鈣平衡。因此晚上補充鈣片,可減少骨骼中的鈣溶出。晚餐后半小時補充鈣片,效果最佳。但是睡眠后由于血鈣充足,進入尿液的鈣變多,而且睡眠中長時間不排尿,容易發生尿路結石,因此有腎結石、腎功能不全的人不建議睡前補鈣。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佳服藥時機。
“鈣”念五:不建議單用鈣劑
腸道對鈣劑的吸收不良是鈣缺乏的主要原因。同時服用維生素D能促進鈣吸收。因此需注意,除了關注鈣量,也應關注維生素D是否足夠。對中重度骨質疏松者,不但需要更多的維生素D,還需要同時服用雙膦酸鹽如阿侖膦酸鈉片。
“鈣”念六:不能與鈣劑同服的藥物和食物
一些藥物和食物與鈣劑同服會影響彼此的吸收。
大量飲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大量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大量吸煙,均會抑制鈣劑吸收。鈣劑會影響鋅和鐵劑的吸收。
鈣劑和含鉀的藥物合用,應注意心律失常。
碳酸鈣會影響阿卡波糖、卡托普利的療效;胃病者服用氫氧化鋁、硫糖鋁時應注意,同服碳酸鈣會增加鋁的吸收。
碳酸鈣與氫氯噻嗪同用容易發生高鈣血癥。
葡萄糖酸鈣與硝苯地平聯用可致血鈣明顯升高,并降低硝苯地平的作用。
碳酸氫鈉片與鈣劑同用,可致乳-堿綜合征。
文/蘇兆穎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