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北京海淀匯聚37所高校、55萬學子。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發布《警學聯盟反詐工作措施》,包含成立各高校反詐專班、組建各高校“警學聯盟”高校反詐宣防隊等6條內容。
在新措施背后,是海淀公安分局近年來以“專業+機制+大數據”破題,打造出的獨具特色的高校反詐“海淀樣本”。
警學聯動24小時守護青春安全
“沒想到輔導員和民警這么快就找到我,及時阻止我轉賬,太感謝了!”此前,某高校學生小李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正當他準備轉賬時,學校反詐中心工作人員與民警迅速上門勸阻,避免了財產損失。及時勸阻的背后,是校園反詐快速響應機制在發揮作用。
近年來,海淀公安全面推動“高校四級反詐中心”建設,延伸構建多層次勸阻網絡。“高校四級反詐中心”與公安機關反詐預警平臺實時聯動,一旦識別學生有受騙風險,信息將第一時間推送,實現預警勸阻“零距離、快響應”。
大學生反詐志愿者穿上“藍馬甲”,用同齡人熟悉的話語破解電詐騙局。反詐,已經從一道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轉變為一場自內而外的“生態共建”。
“這不是簡單的層級傳遞,而是海淀公安24 小時不打烊的青春守護。”海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支隊長李偉介紹,為讓反詐力量更貼近學生群體,分局還聯合高校組建“警學聯盟”反詐志愿宣防隊。
在新發布的反詐工作措施中,海淀公安進一步明確,將與高校建立常態化會商機制,復盤典型案例、優化工作策略,持續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創新模式反詐常識融入校園日常
“以前覺得反詐知識枯燥,現在通過劇本殺、短視頻就能輕松掌握,還能和同學一起參與創作,特別有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小張剛體驗完海淀公安反詐劇本殺《王詐》,就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針對高校學生認知特點,海淀公安創新推出“反詐+教育”“反詐+文化”系列舉措,讓反詐知識“潮起來”。
在反詐教育普及方面,海淀公安探索“慕課”學習模式,定期組織開展反詐主題活動,讓反詐知識入腦入心。
此外,海淀公安還舉辦“警學聯盟·校園無詐”反詐主題海報和短視頻征集大賽,大學生用腦洞讓反詐刷屏破圈;反詐民警和師生共同編排出演反詐情景劇,將防范知識深深融入海淀青年日常;“百團大戰”社團招新反詐宣傳展位已成為開學季一道“風景線”。
海淀公安分局高校內保支隊政委趙健錚介紹,在海淀,從新生入校到社團活動,從創意比賽到文藝演出,警學協同全力營造“人人識詐、實時防詐”的濃厚氛圍。
科技賦能筑牢校園安全屏障
“系統識別到一名學生與涉詐賬號頻繁聯系,已推送預警信息至學校四級反詐中心,請及時跟進!”在海淀公安分局反詐中心,大數據預警平臺正實時感知校園涉詐風險,輔助識別高風險人員,提前介入干預。
科技創新是海淀公安校園反詐工作的“硬核支撐”。海淀公安依托轄區高校反詐創新實驗室,用算法預判詐騙話術的迭代升級,通過大數據構建反詐預警模型,在詐騙發生前與民警合力按下“暫停鍵”;AI外呼智能反詐宣防系統7×24小時運轉,對潛在受騙者及時發出防詐提醒。
“校園反詐沒有局外人,人人都是這道防線的建設者、守護者、受益者。”海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警學聯盟高校反詐工作措施的發布,是對前期校園反詐工作的系統深化,更是警校攜手守護青春的鄭重承諾。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