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4日,“北京鐵路”發布了一則題為“性命攸關!國鐵北京局清河站工作人員挺身而出”的微博,引發公眾對清河站內一場生命救援行動的關注。為還原事件始末,記者前往車站實地探訪。
![]()
按下急停按鈕的關鍵時刻
清河站4站臺的監控視頻記錄下了那個驚心動魄的時刻。10月25日16時01分,正組織旅客乘降的客運員李曉勇敏銳地發現了扶梯上的異常情況——一名旅客突然暈倒。他立即上前,果斷按下緊急停止按鈕。

幾乎同一時間,不遠處的客運員武志廣聽到對講機里的緊急呼叫,也迅速趕到現場。“當時旅客躺在停止的扶梯上,”武志廣回憶道,“我立即檢查他的頸動脈,發現搏動非常微弱,幾乎就沒有,并且有窒息征兆。”
“必須立刻轉移到平地!”
武志廣和同事小心翼翼地
合力將患者從扶梯轉移至平坦區域
并立即實施心肺復蘇
![]()
在緊急施救的同時,現場秩序井然。在工作人員的有序引導下,其他旅客迅速疏散,確保了急救通道暢通無阻。
爭分奪秒的生命接力
心肺復蘇是一場對體力和意志的雙重考驗。武志廣跪在堅硬的地面上,按照標準節奏持續進行胸外按壓,每一次按壓都是在為生命爭取寶貴的時間。
與此同時,一條高效的救援通道迅速建立。通過對講機,客運值班員同步啟動多項應急程序:立即呼叫站內常駐的999醫生,同時聯系120急救中心。

16時05分,接到通知的999駐站醫生胡淑慧攜帶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和急救包火速趕到現場,與客運員協同展開專業急救。胸外按壓、AED電極片貼附、心律分析……所有現場可用的急救措施都在有條不紊地實施。
“當時根本顧不上考慮個人感受,”武志廣說,“天氣較涼,我就把大衣脫下來給旅客蓋上。旅客的生命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幾分鐘后,患者開始恢復自主呼吸。測量顯示,血壓從無法測出回升至低壓68、高壓113,心率恢復至65次/分鐘。
16時20分,120急救人員抵達現場,將旅客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從發現旅客暈倒到救護車趕到,這場生命救援全程僅用了19分鐘。后續消息確認,因現場搶救及時有效,該旅客已脫離生命危險。

守護中見溫情與擔當
“這場救援,展現了我們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應急能力,”清河站黨總支書記程強表示,“確保旅客平安出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成功的救援得益于多重保障體系的支撐。清河站自開通運營起就配備了AED等關鍵急救設備,還引入999醫生駐站,建立起常態化醫療支持。胡淑慧介紹,她幾乎每天都會處理各類旅客突發狀況,從低血糖、暈倒,到外傷、呼吸不暢等,均能迅速響應、專業處置。
常態化的專業培訓也讓每位一線員工都具備了過硬的應急能力。“車站定期的急救培訓和應急演練,確保了我們在關鍵時刻能夠沉著應對。”武志廣說。全站169名職工通過每月定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演練,共同構筑起堅實的應急保障基礎。
這種專業素養與溫情服務已深深融入車站的日常運營,一封封來自旅客的感謝信記錄著這里的溫暖。今年9月,一位在海淀讀大學、常往返于清河站與延慶站的周同學,在畢業之際特意帶著鮮花和手寫感謝信來到車站,感謝4年來獲得的暖心服務。她在信中寫道:“每次在清河站都能感受到工作人員的熱情幫助。無論是引導乘車、解答疑問還是協助搬運行李,你們始終以專業和耐心的態度為我們提供便利,我也會將這種溫暖繼續傳遞下去。”
![]()
一封封飽含真情的感謝信
與這次成功的生命救援一起
生動詮釋了清河站
對“人民鐵路為人民”宗旨的執著踐行
從按下急停按鈕的果斷
到跪地進行心肺復蘇的堅持;
從脫下大衣為旅客御寒的溫情
到日復一日的技能錘煉——
清河站用專業與擔當
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命防線
讓這個現代化的交通樞紐
成為安全與溫情的象征
??????
記者:李平
編輯:李祎喬
推薦 · 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