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1349天,就在俄軍對紅軍城發起總攻之際,俄軍中部軍區某部的一臺T-80BVM型主戰坦克,突然成為了戰場上小小的“網紅”,變成了各路吃瓜群眾談笑風生的焦點,這到底是怎么個事?
![]()
究其原因,就在于——該車自俄軍2024年4月馬林卡-庫拉霍沃的克拉斯諾格夫卡之戰出動了“沙皇坦克”之后,在“沙皇坦克”的造型上簡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們都知道所謂的“沙皇坦克”、或者說“烏龜戰車”、或者被俄軍簡單地用“蛆”來稱呼的坦克。最早是俄軍南部軍區第51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第5摩步旅坦克營的創造。
![]()
該營用手頭的一臺T-72B型主戰坦克進行了改裝,焊接了鋼結構支架,使用了大量鋼板、鐵絲網、石棉瓦等等在坦克外面打造了一個“全包圍”式的復合裝甲帶,在坦克車前加裝了掃雷輥,復合裝甲帶的前方和后方安裝有大量鋼制垂鏈。這臺“沙皇坦克”在克拉斯諾格夫卡之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單車速通克拉斯諾格夫卡縣城,導致俄軍各部隊其后紛紛效仿,各旅造“蛆”成風。
![]()
而這回出來的“蛆”坦克,簡直已經不能用常理來衡量了。整個坦克的炮塔部分跟滿頭非洲臟辮一樣,又有點像是紅色警戒2里的幻影坦克——坦克車體基本正常,還能看出鋼制側裙板和負重輪,坦克車前的掃雷輥倒也還在——畢竟什么時候各種反坦克地雷依然是主戰坦克一大威脅。
但最讓人瞠目結舌的就是炮塔了,整個炮塔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樹杈狀物。你都不知道它到底是鋼筋條,還是就是真的樹杈,而且也不知道這些“樹杈”都是怎么安裝到坦克上的,到底是焊接上去的,還是粘接上去的,還是鉚接上去的都不清楚……
![]()
整臺坦克的炮塔在安裝了這么多“樹杈”后,整個一個造型有點兒紅色警戒2里“幻影坦克”的樣子了。這要是往樹叢里邊一開,你不認真看,還真的看不出來這里居然窩著一輛坦克。而這臺坦克上的樹杈這么多,連坦克艙門在哪兒打開,坦克乘員怎么進出坦克都不知道。坦克的觀瞄系統也全部都已經完犢子了,畢竟樹杈這么密集,很明顯是一點視野都沒有了……
![]()
最后,在“樹杈”頂端還不偏不倚地安裝了一臺有多個發射天線的設備,應該是一部主動射頻信號干擾器,用來干擾使用微波直接控制或者4G信號控制的無人機的。當然了,光纖式無人機就沒法干擾了,只能靠坦克炮塔上的樹杈硬抗了。據俄軍介紹說,這是一臺經過改裝的T-80BVM型主戰坦克。幸虧他介紹了,不然的話,就這亂七八糟的造型,就這密密麻麻的樹杈,你說這是什么坦克,不認真看我還真的看不出來啊。
“蛆”式坦克的發展
俄軍已經沉迷于造蛆不知天地為何物了,估計當年設計T-80B、T-72B的蘇聯坦克設計師們,看到自己的心血之作被后人霍霍成這樣,怕不是得當場吐血一升。那么問題來了,俄軍的“蛆”怎么發展到如此地步了?這貨的原理是啥?
![]()
咱的觀點哈,俗話說的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嘛。俄軍最早的“蛆”坦克,最早對抗的是常規的FPV無人機,攜帶的戰斗部有殺傷爆破戰斗部,或者常規的反坦克破甲戰斗部。對抗這些戰斗部,靠坦克外面的復合裝甲、垂鏈等。要么可以硬抗殺傷破片和射流,要么可以有效破壞戰斗部炸高。
比如提前引爆破甲戰斗部,讓破甲射流有很長一截消散在空氣中,避免對坦克主裝甲造成破壞。在烏軍早期,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此類FPV無人機,使用的戰斗部都是瞬發式引信戰斗部時,還是很管用的。
![]()
但是其后,烏軍明顯對自己的FPV無人機進行了升級,不僅繼續手搓殺傷爆破戰斗部,或者使用瞬發引信的常規破甲戰斗部的FPV無人機,以打擊步兵或者打擊無防護的輕裝甲目標,還有更多的新型FPV無人機投入了戰場。
其中最大的威脅就是2024年秋季開始大量出現在兩軍手中、尤其是俄軍居多的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相對于遙控的FPV無人機,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的操縱更加精細化,甚至可以以人在回路的方式精確控制無人機的起爆時間。
![]()
比如在面對“蛆”的時候,FPV無人機只能無腦往上懟,靠高速度懟到哪兒算哪兒;光纖式無人機則可以“以柔克剛”,靠無人機飛手的精細化操縱,比如從坦克前方的垂鏈里鉆進去,直接打擊坦克的裝甲帶。同時,還可以給無人機攜帶大當量戰斗部、串聯破甲戰斗部等,一力降十會。
因此短短半年時間,俄軍的“蛆”坦克就被烏軍找到了部分克制的辦法,必須想個新辦法,來應對光纖式無人機滿天亂飛給坦克造成巨大威脅的現狀。所以俄軍的解法,就是“幻影坦克”版的“蛆”。
![]()
相比之前的“烏龜”版,“幻影坦克”版的“蛆”具備三重防御能力:
位于坦克前部的掃雷輥,不僅可以用于提前引爆地上的反坦克綜合雷場,其本身就可以作為車體首下部分的防御模塊。如果FPV無人機試圖打擊車體首下,那么掃雷輥就可以先擋一擋,做到提前引爆。
位于坦克頂部的無人機干擾器不用說了,在目前各種光纖無人機大行其道的戰場上,這種無人機干擾器充其量也就是圖一樂,真的頂不了太大作用。
![]()
而最主要的防御就是它的“樹杈”。這么多的“樹杈”,其防御原理可能是讓FPV無人機無從下口——無論是直接撞上去,還是試圖用光纖遙控慢慢找防御弱點,都難以突破“樹杈”的阻礙。無人機一旦撞在“樹杈”上,有可能被鉤掛住,也有可能被提前引爆。而這么多“樹杈”,本身就可以起到偏轉破甲彈射流的作用,確保坦克主裝甲帶的安全。
![]()
目前為止,盡管沒有這臺外形奇特的“蛆”坦克的作戰報告。但是從去年四月份的克拉斯諾格夫卡之戰,到今年十一月的紅軍城之戰,俄軍的“蛆”坦克從早期的復合裝甲大包圍造型,到中間的開始“長”出“枝枝葉葉”,再到現如今整個一個“幻影坦克”……還是可以看出,戰場威脅是怎樣倒逼俄軍改進手頭的主戰裝備的,也可以看出無人機這種東西,給俄軍造成的威脅有多大——都給孩子逼成了這個造型了(笑)。
我們的應對之策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換成我們,我們應該怎么來應對呢?大伊萬的觀點哈,兩點,對于第三代和之前的主戰裝備來說,無人機的威脅空前巨大。

畢竟這些主戰裝備在設計的時候,并未充分考慮到無人機的威脅,尤其是具備全向攻擊能力的FPV無人機的威脅。且第三代地面作戰裝備,其主要的作戰樣式依然是正面式的裝甲進攻戰斗,交戰距離近,使用的火力以直射火力為主。這決定了第三代主戰裝備很難通過綜合化的對抗策略——綜合態勢感知系統看,綜合對抗系統打,使用超視距交戰方式等,來對抗無人機。
![]()
因此,第三代和之前的主戰裝備,要對抗無人機的威脅,只能通過一些應急措施了。比如給坦克加裝反無人機籠,加裝附加裝甲,強化步兵和坦克協同訓練,步兵攜帶反無人機裝備時刻在坦克周圍掩護等。靠這些應急性質的措施,或者不同兵種的戰術配合,來對抗無人機。事實上目前俄軍也就是這么做的,只不過做的多少有些狼狽了。
![]()
而第四代主戰裝備,平臺新,概念新,配備的設備也新,對抗無人機威脅是可以采用綜合性的策略來對抗的。比如靠光電/紅外設備和相控陣雷達來探測無人機,探測到無人機之后直接使用主動電子戰系統燒穿,或者使用激光致盲系統/新型遙控武器站等實施打擊,這都是基本操作了。
最關鍵的是第四代主戰裝備,它從運用模式上來說就不是一個用來近距離裝甲攻防的東西,它是一個用于超視距交戰的,戰場信火一體的網絡節點,甚至戰時都不一定會出現在離前沿很近的地方。
![]()
真正沖鋒陷陣的東西,是機器狼,是無人車,是巡飛彈。第四代主戰坦克是位于相對靠后的位置,隱蔽待機,隱蔽機動,默默報點,一擊致命。隱蔽,靜默,才是對抗這種滿天亂飛的自殺式無人機最佳的武器。
所以,最起碼從作戰概念上來說,我們的第四代主戰裝備,在對抗無人機方面相對于俄軍這種第三代主戰裝備,是有很大的優勢的。當然,理論上的優勢怎樣轉化為實踐上的優勢,還需要不斷的演練。未來幾年,怎樣在滿是無人機的戰場上生存下來,估計將成為我陸軍最為緊要的課題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