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縷秋風掠過汾河兩岸,太原這座古都便被層層疊疊的秋色喚醒。而在城市深處的晉祠博物館,兩株矗立了五個世紀的古銀杏,正以最璀璨的姿態,訴說著時光的故事。每年深秋,這里都會上演一場 “金黃盛宴”,葉片從翠綠漸變至鎏金,陽光穿過枝葉灑下滿地碎金,與紅墻黛瓦的古建相映成趣,美得令人心醉,堪稱 “秋日限定的視覺封神現場”。無數游客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這 “活化石” 般的古樹在秋日里的絕代風華,感受歷史與自然碰撞出的獨特韻味。
![]()
一、古杏溯源:五百年風雨,見證歲月滄桑
晉祠博物館內的這兩株古銀杏,并非普通的樹木,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古樹,更是承載著厚重歷史的 “活文物”。它們靜靜地矗立在王瓊祠前,一左一右,一雄一雌,枝干交錯相依,宛如一對相守百年的戀人,并肩經歷了五個世紀的風雨洗禮。
![]()
據史料記載,這兩株銀杏為明代重臣王瓊所植。王瓊是太原人,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尚書,一生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相傳,王瓊生前酷愛銀杏,認為其挺拔的姿態象征著君子的氣節,金黃的葉片寓意著豐收與吉祥,于是在自家府邸的這片土地上親手栽種了這兩株銀杏。王瓊去世后,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在他種樹的地方建起了祠堂,也就是如今的王瓊祠。后來,這里又新建了晉溪書院,古銀杏便在祠堂與書院的環繞下,默默生長,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
如今,這兩株古銀杏已高達 20 米以上,樹干粗壯挺拔,需兩人合抱才能環繞一周。樹皮紋理深刻,如同老人布滿皺紋的臉龐,每一道紋路都鐫刻著歷史的痕跡。樹枝向四周舒展,繁茂的枝葉形如華蓋,覆蓋面積廣闊,夏日里濃蔭蔽日,秋日里則金黃一片,成為晉祠內最引人注目的景觀之一。它們不僅是自然界的奇跡,更是太原歷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載著人們對先賢的敬仰與緬懷。
![]()
二、秋日盛景:金黃滿枝椏,光影繪奇觀
每年深秋,是晉祠古銀杏最美的時節,也是無數攝影愛好者和游客的 “打卡旺季”。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古銀杏的葉片開始悄然變色,從最初的淡綠,逐漸轉為淺黃、深黃,最后變成耀眼的鎏金,整個樹冠如同被鍍上了一層黃金,在秋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
站在王瓊祠前仰望,金黃的葉片層層疊疊,密集地覆蓋在枝頭,微風拂過,葉片輕輕搖曳,發出 “沙沙” 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秋日的私語。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落,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隨著微風不斷晃動,宛如一幅流動的油畫。地面上,掉落的銀杏葉鋪成了一層厚厚的 “金毯”,踩上去軟綿綿的,發出清脆的聲響,讓人仿佛置身于童話般的世界。
![]()
清晨時分,薄霧尚未散去,古銀杏在朦朧的霧氣中若隱若現,金黃的葉片與白色的霧氣相互交融,宛如仙境一般。此時的陽光柔和而溫暖,透過霧氣灑在葉片上,折射出淡淡的金光,給人一種靜謐而神圣的感覺。午后,陽光變得明媚起來,古銀杏在陽光的照耀下愈發璀璨,金黃的葉片顯得格外耀眼,與湛藍的天空形成鮮明的對比,構成了一幅色彩飽滿、意境優美的秋日畫卷。傍晚時分,夕陽西下,余暉灑在古銀杏上,為葉片染上了一層溫暖的橙紅色,整個場景顯得格外溫馨而浪漫。
![]()
每到這個時候,晉祠內便人頭攢動,游客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下這絕美的瞬間。有的游客站在樹下,與古銀杏合影留念;有的游客則蹲在地上,細細端詳著地上的 “金毯”;還有的游客坐在樹下的石凳上,靜靜欣賞著這秋日美景,感受著歷史與自然的寧靜。無論是專業的攝影愛好者,還是普通的游客,都被這兩株古銀杏的美所震撼,紛紛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讓晉祠古銀杏的美景傳遍大江南北。
![]()
三、古建相映:紅墻映金葉,千年韻無窮
晉祠本身就是一座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古銀杏的存在,更是為這座古老的園林增添了幾分靈動與韻味。深秋時節,金黃的銀杏葉與紅墻黛瓦的古建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獨特而美麗的畫面,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千年之前。
![]()
圣母殿是晉祠的核心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間,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杰作。殿內供奉著圣母邑姜的塑像,殿外則有精美的木雕和石雕。深秋時節,圣母殿的紅墻與古銀杏的金黃葉片相互呼應,紅墻的厚重與金黃的靈動相得益彰,讓人感受到一種古樸而典雅的美。陽光灑在圣母殿的屋頂上,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與金黃的銀杏葉交相輝映,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古典畫卷。
![]()
魚沼飛梁是晉祠的另一處標志性建筑,始建于北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十字形石橋。魚沼飛梁橫跨在魚沼之上,橋面由漢白玉鋪成,兩側有精美的欄桿。深秋時節,金黃的銀杏葉落在魚沼飛梁的橋面上,與清澈的池水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動靜結合的美麗畫面。池水倒映著金黃的葉片和古建的身影,微風拂過,水面泛起層層漣漪,葉片在水中輕輕晃動,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而和諧的美。
![]()
除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晉祠內的其他古建筑,如獻殿、難老泉、唐叔虞祠等,也都與古銀杏相映成趣。金黃的銀杏葉為這些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而古建的古樸與厚重則為銀杏葉增添了幾分歷史的韻味。漫步在晉祠的園路上,欣賞著金黃的銀杏葉與紅墻黛瓦的古建,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古老而美麗的童話世界,流連忘返。
![]()
四、守護瑰寶:多措并舉,延續千年風華
這兩株 500 年的古銀杏是晉祠博物館的珍貴財富,也是國家的重要文物。為了保護好這兩株 “活化石”,讓它們能夠繼續綻放光彩,晉祠博物館的園林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
![]()
首先,園林部門運用無損檢測儀定期對古銀杏的樹干進行檢測,及時掌握樹干的空洞狀況。一旦發現問題,便會采取相應的修復措施,確保樹干的穩定性。其次,為了保證古銀杏的生長環境,園林部門安裝了土壤溫濕度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并根據監測數據自動調控滴灌系統,為古銀杏提供適宜的水分和養分。此外,園林部門還在古銀杏周圍鋪設了透水磚,以維持土壤的通氣性,促進根系的生長。
![]()
除了對古樹的直接保護,晉祠博物館還通過多種方式引導游客文明觀賞。博物館在古銀杏周圍設置了科普展板,向游客介紹古銀杏的歷史和保護知識,提高游客的保護意識。同時,博物館還為游客發放環保紙袋,方便游客裝納垃圾,避免垃圾對古銀杏的生長環境造成破壞。此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會定期在古銀杏周圍巡邏,及時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為,確保古銀杏能夠在一個安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
![]()
這些保護措施的實施,不僅有效地保護了古銀杏的生長,延長了它們的壽命,也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這一珍貴的自然與歷史景觀。在園林部門和游客的共同努力下,這兩株古銀杏正以健康的姿態,繼續訴說著歲月的故事,綻放著千年的風華。
![]()
五、文化傳承:古杏寄情思,精神永流傳
晉祠的古銀杏不僅是一道美麗的自然景觀,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承載著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和對未來的憧憬。在太原人的心中,這兩株古銀杏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們是這座城市的標志之一,也是人們情感的寄托。
![]()
每年深秋,太原的市民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晉祠,欣賞古銀杏的美景。對于他們來說,欣賞古銀杏的金黃葉片,不僅是一種視覺的享受,更是一種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歷史的緬懷。許多老人會帶著孩子來到這里,給他們講述王瓊的故事,講述古銀杏的歷史,讓孩子們從小就了解家鄉的文化,傳承家鄉的精神。
![]()
此外,古銀杏還成為了太原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靈感來源。許多藝術家以古銀杏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的繪畫、書法、攝影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古銀杏的美麗,也傳播了太原的歷史文化。同時,晉祠博物館還推出了一系列以古銀杏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如銀杏葉形狀的書簽、明信片、鑰匙鏈等,深受游客的喜愛。這些文創產品不僅為游客提供了一種紀念方式,也讓古銀杏的文化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和弘揚。
![]()
古銀杏的存在,不僅為晉祠增添了美麗的景觀,也為太原的歷史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筆。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文化的傳承者,更是太原人民精神的象征。在未來的歲月里,這兩株古銀杏將繼續矗立在晉祠之中,綻放著千年的風華,見證著太原的發展與變遷。
![]()
秋去秋來,古杏依舊
深秋的晉祠,因為這兩株 500 年的古銀杏而變得格外迷人。金黃的葉片如同一個個金色的精靈,在陽光下舞動,與紅墻黛瓦的古建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秋日畫卷。它們不僅是自然界的奇跡,更是歷史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人們對先賢的敬仰與緬懷,寄托著人們對家鄉的熱愛與祝福。
![]()
隨著冬天的腳步逐漸臨近,古銀杏的葉片會慢慢飄落,結束它們一年一度的 “金黃盛宴”。但這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待到來年春天,古銀杏會抽出新的嫩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秋去秋來,歲月流轉,這兩株古銀杏始終矗立在晉祠之中,見證著歷史的變遷,綻放著千年的風華。
![]()
如果你還沒有領略過晉祠古銀杏的美,那么不妨在明年的深秋時節,來到太原晉祠,感受這 “秋日限定的視覺封神現場”,與這兩株 500 年的古銀杏來一場浪漫的邂逅,感受歷史與自然碰撞出的獨特韻味。相信你一定會被它們的美所震撼,被它們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所感染,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