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慶市端州城區2025年公租房第三批抽簽家庭陸續搬進新家,一個個保障對象,通過政策支持住進了“心水房”。這背后,是肇慶市在住房保障領域持續發力的成果。
![]()
肇慶公租房住戶在收拾房子。 記者 戴福鈿 攝
從擴大保障范圍到優化服務流程,從房源供給到規劃未來目標,近年來,肇慶通過多維發力,不斷織密住房保障網,讓“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愿景,照進了更多市民家庭。
租戶 從“將就住”到“舒心居”
“多虧了肇慶的住房好政策,我們一家五口終于不用再為住房發愁了。”近日,記者來到肇慶保障房小區惠福居,租戶阿均看著窗明幾凈的新家,語氣里滿是感激。
阿均是一名自由設計師,妻子在私人企業工作,夫妻倆的月收入不足6000元。此前,他們租住在端州一套兩居室的公租房,但隨著三孩的出生,以及孩子們逐漸長大,該居住空間愈發局促。抱著改善居住環境的期待,阿均向住房保障部門提出了調房申請,歷經資格審批、調房抽簽等流程,近日,他們一家終于如愿搬進惠福居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
“終于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小空間了。每每看著他們在各自房間活動,我心里就特別踏實。”談及新家,阿均難掩喜悅。他說,如今,該住房不僅空間較此前寬敞、實用,而且還是電梯房,解決了家人的爬樓難題。
同樣感受到政策溫暖的,還有退休老人林伯。林伯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妻子沒有工作,是我市住房保障對象之一。此前,他們居住在單間戶型的公租房,“以前的房子沒有房間,我和老伴住在廳里,家里連放雜物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私密空間了。”今年,林伯在提交調房申請后,成功通過抽簽,調整到惠福居一房一廳的電梯房。
“這個小區環境很好,有健身器材、乒乓球桌、休閑亭子等設施。現在我們每天都下樓散步,日子過得更舒心了。”林伯感慨,如今他們不僅“住得下”,更“住得好”。
上述案例,是肇慶市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民生的縮影。近年來,越來越多像阿均、林伯這樣的住房困難家庭,通過住房保障政策支持,實現了居住條件的改善。
舉措 多維發力織密住房保障網
記者從肇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近年來,為切實解決住房困難群體需求,我市從群體覆蓋、標準調整、服務優化、動態監管等方面著手,不斷完善住房保障機制,讓政策紅利精準觸達每一位有需要的市民群眾。
“此前,我市的住房保障對象僅面向城鎮戶籍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為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群眾,‘十四五’期間,我市不斷打破原有保障范疇,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構建起覆蓋更廣泛的住房保障體系。”肇慶市住房保障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孔嬌介紹,目前,我市住房保障群體進一步多元化,除了戶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外,還包括退役軍人和軍烈屬、環衛工人、新就業無房職工、穩定就業異地務工人員等群體。
在持續加大公租房籌集建設力度的基礎上,我市各地結合當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動態調整優化準入標準。以端州城區2025年準入標準為例,端州戶籍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少于15平方米、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低于2912元的,可申請住房保障。此外,新就業無房職工不受戶籍和收入限制。
不僅如此,端州城區的公租房租賃補貼標準,也從每人每月每平方米6元上調至10元,進一步減輕了保障對象在市場承租住房的租金負擔。據悉,目前,端州城區公租房按照步梯、電梯以及樓層不同,標準租金單價為3.7至5.54元,廉租租金單價為1至1.35元。
孔嬌告訴記者,為加快公租房的輪轉效率,我市在廣泛宣傳基礎上,結合房源情況,每季度組織一次公開抽簽分配房源。同時,開通線上常態化受理住房保障申請,讓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相應業務。
“我市還建立了‘每年一審核、不定期核查’的全周期管理機制。”孔嬌說,通過信息共享、入戶調查、群眾舉報等方式,我市不定期對保障對象的戶籍、住房、收入、資產等情況進行復核,以確保房源資源精準流向真正有需求的群體。
成效 全市已統籌近1.7萬套公租房
經過不懈推進,如今,肇慶市公租房保障體系已形成規模化、常態化格局,為群眾“安居”提供了堅實支撐。
據肇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計,截至目前,肇慶已累計建成公租房項目253個、房源16932套,發放租賃補貼2379戶(次),幫助一個個城鎮住房困難家庭解決了住房難題;新增籌集保障性租賃租房7012套,為我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階段性住房提供保障。
肇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透露,“十五五”期間,肇慶計劃新增公共租賃住房保障2000戶、租賃補貼保障1670戶。同時,切實提高公租房房源運轉效率,以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在合理輪候期內實現“安居夢”,持續推動“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邁進。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戴福鈿 實習生 黃海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