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集縣馬寧鎮,曾經連片破舊泥磚房、村小撤并閑置地,如今正悄然變身:成了機器轟鳴的電工廠,成了農產品飄香的加工廠。這場對閑置地資源的深度挖掘,不僅讓鎮村面貌煥新,更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為鄉村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
懷集英鏵電源有限公司車間內正趕制訂單。 通訊員供圖
閑置地變電工廠
招商跑出加速度
“從公司注冊到投產,只用1個月!”談及落戶馬寧鎮的經歷,懷集英鏵電源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政權連連稱贊。這家企業的落地,正是馬寧鎮盤活蘇沙村3300多平方米閑置土地的成果,企業首期投資500多萬元。
為做好破舊泥磚房拆除的“后半篇文章”,馬寧鎮以產業思維謀發展,通過全面摸底調研、優化政策扶持與審批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如今,英鏵電源生產的逆變電源、變壓器等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年發放租金、工資超700萬元,閑置地真正活成了鄉村振興的新陣地。
同時,加工廠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在這邊工作離家近,工廠福利待遇好,逢年過節還會組織聚餐,訂單高峰期,月收入4000元,我覺得特別滿足!”員工周慧蘭如是說。
閑置地變加工廠
三產融合興農業
在明星村無花果種植基地,負責人鄭頌林向記者展示公司生產的無花果干和紫玉米茶等系列加工農產品。他表示,當地租金便宜、招工容易,加之屬于平原鎮,連片土地利于農業種植,所以選擇在明星村發展無花果種植,并租下金群村3500多平方米的閑置地,成立懷集彩毅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加工廠房,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目前,企業一期車間年處理農產品能力達1900噸,還能為3000多畝農地提供加工代工服務;2023年擴建的二期廠房,建成組培苗車間和金線蓮種植基地,年生產無菌種苗200多萬株,其中金線蓮培育項目獲批肇慶市農業地方標準與市科技項目。從田間到車間,農產品實現從“初級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跨越,穩穩帶動周邊農戶增收。
閑置地變聚寶盆
村民聚力集群發展
“過去,咱們村不少人背井離鄉出外打工;如今不一樣了,大家紛紛回鄉辦廠,在家門口就能把事業做得紅紅火火!”蔡屋村村干部滿臉自豪地介紹。依托當地傳承百年的家具產業底蘊,馬寧鎮主動搭建創業平臺,積極動員在外村民返鄉發展,并充分盤活村內閑置土地資源,目前已成功扶持10多家家具廠落地投產,讓老產業在鄉村煥發新活力。村里不僅成功注冊“馬寧蔡屋”商標,還整合29間家具加工廠成立家具協會,今年計劃整合蔡屋迴龍自然村8658平方米閑置地與破舊廠房,建設家具產業園,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
制衣產業同樣“聚”勢喜人。馬寧鎮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優勢,瞄準20余名在佛山深耕制衣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與資源的村民,主動對接、積極引導他們返鄉創業。如今,已有30多家制衣廠或加工小作坊在當地落地扎根,僅2024年就新增5家,不僅讓制衣產業在鄉村形成集群發展態勢,更直接帶動285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顧家掙錢兩不誤”。
從沉睡閑置地到產業新空間,馬寧鎮用實踐證明,盤活土地資源,就是激活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目前,該鎮利用閑置地建有30多家微工廠,月發放工資2000多萬元。
隨著家門口就業機會持續增多、鎮域經濟穩步向好,馬寧鎮內常住人口也呈現穩步回升的良好態勢,鄉村人氣日漸旺盛。
“接下來,我們鎮將持續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充分依托傳統手工業的產業基礎與嶺南蔬菜之鄉示范帶的特色優勢,精準招引更多契合本地發展定位的企業落地扎根,為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馬寧鎮有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劉浩輝 通訊員 李嘉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