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硬皮病多歸屬于"皮痹"、"血痹"范疇。其核心病機在于陽氣虧虛,寒邪外侵,導致氣血凝滯,絡脈不通。寒為陰邪,易傷陽氣;血遇寒則凝,致使氣血不能濡養肌膚、關節,故見皮膚僵硬、關節疼痛。
患者情況
一位四十余歲的女性患者,雙手及面頰部皮膚逐漸變硬、緊繃一年有余,伴有指關節疼痛,遇冷加重。觀其面部皮膚光亮,缺乏彈性,表情略顯呆板,雙手指端略顯蒼白。舌質淡紫,邊有瘀點,苔薄白,脈象沉緊。
![]()
中醫辨證
綜合其癥狀與舌脈,辨證屬寒凝血瘀,絡脈不通。寒邪客于肌膚,氣血運行受阻,皮膚失養,故見硬化、緊繃;血瘀阻絡,不通則痛,故見關節疼痛;舌質淡紫有瘀點,脈沉緊,皆為寒凝血瘀之象。
調治思路
針對此證,調理當以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為主要方向。
方中選用黃芪、桂枝等益氣溫陽,鼓舞氣血運行,溫通經脈;選用當歸、川芎等養血活血,祛瘀通絡;佐以細辛等增強散寒通絡之力;配合路路通等專通經絡。全方重在"通"與"溫",旨在驅散寒邪,暢達氣血。
此方之意,并非直接軟化皮膚,而是通過溫煦陽氣,如同陽光融化冰雪,使凝滯的氣血得以流動;通過活血通絡,如同疏通河道,使養分能夠重新輸布至肌膚腠理、關節筋骨。氣血通暢,肌膚關節得以濡養,則緊束僵硬之感自可減輕,疼痛隨之緩解。
調治結果
患者服藥調治一個月后,自覺雙手皮膚緊繃感有所緩解,面部皮膚觸之較前柔軟,關節疼痛程度減輕,發作頻率亦減少。繼續調理后,整體狀況趨于穩定向好,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面對硬皮病這類復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醫從整體出發,運用"溫通"大法,改善機體狀態,能夠為緩解癥狀帶來新的思路。
溫馨提示:本文僅供參考,旨在分享中醫辨證論治之理念,請勿自行套用。體質各異,病機復雜,如有相關癥狀,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詳細辨證與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