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官方統計的最新數據,自俄烏戰爭開打這3年多時間以來,俄軍已經付出了30多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如果算上瓦格納集團等非正規軍的話,傷亡規模可能超過60萬。這驚人的數字背后,是血淋淋的教訓。對于任何籌劃統一大業的國家來說,這場沖突就是一面鏡子。從鏡子中看到別人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從中折射出的這三個絕不能重蹈覆轍的戰略錯誤。
![]()
第一個不能犯的錯誤就是遇戰要速戰速決,切不可低估對手。在戰爭一開始,俄軍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嚴重低估了烏克蘭的抵抗意志。在行動之初,俄軍高層普遍認為烏軍會望風而降,甚至出現了官兵攜帶禮服參加閱兵式的荒唐現象。結果裝甲車隊距離基輔還有百公里就再也無法挺進,大批軍人和坦克成了烏軍無人機和反坦克導彈的活靶子。這種輕敵的思想也是造成俄軍傷亡慘重的根本原因,歷史教訓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假設對手會不戰而降。任何統一之戰,都要按照最復雜、最艱苦的作戰環境來做準備。
![]()
第二個不能犯的錯誤就是無論是戰爭之初,還是戰中都要保障后勤的通暢。俄烏交戰第三天,社交媒體上到處流傳著俄軍裝甲車因燃油耗盡被遺棄的照片。由于缺乏野戰加油能力,導致很多士兵只能丟棄坦克裝甲車,徒步前進。而且在交戰過程中,因為后勤能力跟不上,導致作戰士兵征用民用對講機。結果這些不加密的通話成了烏軍炮兵最理想的目標指示,俄軍的行動計劃和駐軍地點在烏軍面前暴露無遺。現代化戰爭比拼科技和信息化的同時,后勤保障依然同等重要。雖然俄軍在戰前儲備了約100個營級的物資,但戰爭的殘酷遠超預期,所以物資消耗速度也遠超制定的計劃。到戰爭第一年底,俄軍炮彈日消耗量已從戰前的6萬發猛增至20萬發,這直接把后勤系統給整崩潰了。
![]()
第三個不能犯的錯誤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國際反應以及輿論。俄羅斯在交火過程中,不僅嚴重誤判了西方反應的速度和力度,而且對國際輿論更是置之不理。他們覺得歐美會像2014年吞并克里米亞時那樣僅限于口頭抗議,結果這仗打了還不到兩天時間,西方就啟動了史上最嚴厲的制裁。不僅如此,俄軍沒能在第一時間阻斷外部援烏通道。烏克蘭西部邊境成為源源不斷的“武器高速公路”,從“標槍”反坦克導彈到“海馬斯”火箭炮,西方武器源源不斷投送到俄烏戰場,這場俄羅斯打擊烏克蘭的戰爭,逐漸演變成俄軍對抗整個西方。由此可見我們也不難發現,現代戰爭再也不是單純的兩國軍事對抗,而是兩個體系的較量。俄軍用淚與血的教訓給我們深深地上了一課,在追求國家統一的道路上,堅定決心固然重要,但戰爭規律也同樣不能忽視。俗話說,勝利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越充分,勝率往往就越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