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11月2日晚,贛州市全民健身中心,“贛超”總決賽現場座無虛席。伴隨《我們走在大路上》氣勢磅礴的歌聲,295名舞者帶來紅色情景演繹《新長征 再出發》,4萬球迷同聲合唱響徹夜空。
一路走來,“贛超”,沒有踢成“蘇超”“湘超”的同款劇本,而是在綠茵場上做足了“紅色”文章。
球場上,激烈拼搏;看臺上,紅歌嘹亮。66場比賽,超120萬人次現場觀看,當《十送紅軍》的悠揚旋律響起,4萬名觀眾自發起立合唱;當《團結就是力量》的激昂歌聲回蕩,5萬余人同聲高歌。“贛超”用一場場精彩的紅色主題演出,讓紅色文化在綠茵場上激蕩回響。
![]()
“贛超”贛州主場比賽間隙上演《長征第一渡》。 鄒忠輝攝
初露:紅色文化進綠茵場 原來可以這么燃
“既興奮,又深感責任重大,其實壓力也很大。”
接到“贛超”聯賽贛州主場文藝演出任務,贛州市于都縣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慧對這一特殊舞臺充滿了敬畏。
“體育賽場不同于傳統舞臺,面向如此高密度群體關注的舞臺,如何讓節目既符合賽事氛圍,又不失紅色文化莊重感?”經過反復研討與斟酌,謝慧最終確定了“情景再現+全民合唱”的表現形式:將紅色文旅史詩《長征第一渡》中的經典片段——草鞋舞和情景劇《告別》搬上賽場,并選用《十送紅軍》作為背景音樂。
8月31日,105位演員經過一周緊張排練,為現場4萬名球迷獻上了一場深情演繹。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當《十送紅軍》的熟悉旋律在體育場內響起,全場觀眾不約而同起身合唱,紅色旗幟與手機閃光燈交織成璀璨“星河”,那份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讓在場者無不動容。
“那一刻,我真切體會到了紅色文化的強大感召力與生命力。”謝慧感慨。
這場演出,讓“贛超”迅速“紅”遍全網。演出視頻經球迷上傳至短視頻平臺后,短時間內的播放量便突破2000萬,全網傳播量超5億次。網友紛紛留言:“這場紅色演出讓人瞬間破防”“原來紅色文化可以這么燃”。
![]()
“贛超”南昌主場比賽間隙,青年表演重現八一南昌起義的震撼瞬間。葉孟哲攝
燎原:紅歌嘹亮 綠茵賽場紅旗漫卷
“贛超”的“紅色熱度”,不止于贛州。9月20日晚,南昌主場內,5萬余名球迷共同見證了一場“紅旗漫卷”的壯觀景象。
賽前熱場環節中,80名青年身著起義軍裝和紅軍軍服,以強勁有力的肢體語言,生動再現了八一南昌起義那個石破天驚的歷史時刻。
隨著跌宕起伏的戰斗旋律漸次響起,看臺上萬人接力傳遞巨幅紅旗,場面氣勢恢宏、令人熱血沸騰。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當音樂驟然切換,緬懷先烈的崇敬之情化為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5萬余人激昂高唱《團結就是力量》,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英雄兒女眾志成城的強大凝聚力。
節目大獲成功,讓“贛超”南昌主場文藝節目總編導、南昌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張旦丹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點燃觀眾熱情、激發情感共鳴,是節目創作的核心目標。”張旦丹介紹,在表演《第一聲槍響》時,四面12米×21米的紅綢需在觀眾席傳遞,“當時風力較大,我們對80名傳旗手提出了‘人在旗在’的嚴格要求。”而當28名學生引領全場共同演唱《團結就是力量》時,現場互動被推向高潮。
在張旦丹看來,觀眾的齊聲合唱,既是情感的宣泄,更是精神力量的凝聚。“體育賽事從來不止有勝負輸贏,更有精神的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絕非遠離時代的抽象符號,而是能夠深度融入現代生活、激發情感共振的強大力量。”
傳承:已超越普通體育賽事范疇
從7月12日的揭幕戰,到11月2日的巔峰對決,近4個月時間里,66場比賽、超120萬人次現場觀看,“贛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從贛南蘇區到贛北大地,從贛東腹地到贛西丘陵,賽場上的比分此消彼長,但始終不變的,是那一抹貫穿始終的“紅色”:
9月7日,吉安隊主場,《映山紅》的旋律在吉安市全民健身體育中心響起,萬名觀眾揮動國旗齊聲合唱,場面令人動容。
9月13日,九江隊主場,九江職業大學120余名師生共同演繹歌舞情景劇《為了誰》,既飽含對抗洪英雄的深情告白,更成為九江人民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時代注腳。
同一天,鷹潭隊主場,中場時分,《歌唱祖國》的嘹亮歌聲迎著龍虎山的柔風飄遍賽場,熾熱的紅色情懷與雅致的綠色景致交相輝映,盡顯老區人民的愛國熱忱。
9月26日,上饒隊主場,球迷們在看臺上展示方志敏烈士的巨型畫像,上饒籍高音歌唱家黃訓國深情獻唱,萬名觀眾起身齊誦《可愛的中國》,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的赤誠熱愛。
![]()
“贛超”決賽間隙,贛南師范大學128名師生演繹《這里是紅軍的老家》。人民網 朱海鵬攝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共產黨領導革命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11月2日晚的“贛超”決賽中,紅歌《我們走在大路上》響徹夜空。從《十送紅軍》表演的爆紅,到《我們走在大路上》球迷和演員的共同演繹,謝慧的“贛超”之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91年前,于都河畔的出發是信念的遠征;今天,我們以足球比賽為平臺,以紅色文旅為紐帶,讓長征精神在體育賽場與時代舞臺上煥新綻放,這既是對初心的回望,更是對‘再出發’的踐行。”比賽結束后,謝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紅色是江西人民共同的情感紐帶與精神標識。”江西省足協秘書長王賢敏表示,“贛超”聯賽的初衷,就是打造一項兼具江西特色與生活氣息的體育賽事,讓足球場成為展示江西文化魅力的窗口。從這一目標來看,“贛超”成功了。
傳承紅色基因,關鍵在于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南昌大學江西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細嘉教授認為,“贛超”創造性地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賽事,讓《十送紅軍》等一批經典紅歌響徹綠茵場,這早已超越了普通體育賽事的范疇,成為一場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紅色文化盛宴。“‘贛超’聯賽的實踐,為紅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拓展了嶄新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