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小城市及新興區域”或將成為星巴克下一步拓展的重點。
一個重大、且歷經多時的商業懸念,終于有了結果。
2025年11月4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與博裕投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運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零售業務。
根據協議,博裕將持有合資企業至多60%股權,星巴克保留40%股權,并將繼續作為星巴克品牌與知識產權的所有者和授權方,向新成立的合資企業進行授權。基于約40億美元(不計現金與債務)的企業價值,博裕將獲得其相應權益。
星巴克預計其中國零售業務的總價值將超過130億美元,總價值由三部分構成:向博裕出讓合資企業控股權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資企業中保留的權益價值,以及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內持續支付給星巴克的授權經營收益。
據悉,新成立的合資企業將繼續以上海為總部,管理并運營目前遍布中國市場的8000家星巴克門店。并且,雙方將致力于未來將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規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
![]()
下沉市場,星巴克的機遇和挑戰
對于此次合作,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場的經驗與專長,將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特別是中小城市及新興區域的拓展。我們將和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打造卓越的伙伴(員工)體驗與世界一流的顧客服務,攜手譜寫星巴克在中國發展的全新篇章。”
按照雙方披露的信息,“中小城市及新興區域”或將成為星巴克下一步拓展的重點。
在星巴克10月30日發布的202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其在下沉市場的發展成績,財報顯示,截至2025財年末,星巴克在全國1091個縣級城市開出了8011家門店。
不僅如此,為了適應當下國內咖啡市場的價格內卷,并滿足非一二線市場的擴張需求,今年6月,星巴克進行了入華2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價格調整——將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三大王牌品類實施大規模降價,數十款產品平均降幅約5元。
這種從門店覆蓋到產品價格全面開花的拓展策略,也給星巴克帶來了顯著的營收提升。財報數據顯示,星巴克中國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增長,達到8.316億美元,同比增長6%。2025全財年收入達到31.05億美元,同比增長5%。
不過,全新的擴張戰略雖然獲得了明顯的收效,但對于定位中高端的星巴克來說,想要深入耕耘廣袤的下沉市場,依然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挑戰。
據紅餐大數據顯示,2025年全國咖飲門店主要集中在新一線(25.2%)和二線城市(22.0%),但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增速更快、潛力更大。從品牌布局來看,主攻下沉市場的幸運咖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占比高達71.2%;依托滬上阿姨體系的滬咖咖啡也有46.3%的門店分布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瑞幸咖啡、庫迪咖啡、肯悅咖啡等多個品牌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超過30%。
這些咖啡品牌的單價大都在低于20元。
并且,各大品牌還在積極拓展快取店、無人柜等輕量化業態。以瑞幸為例,由于其門店規模總數的擴大及門店加密縮小單位門店覆蓋半徑,甚至極大的降低了其外送訂單占比。該公司年報數據顯示,外送訂單占比從2022年的28.6%,下降至2024年的17.1%,這不僅降低了履約費用,更極大的優化了門店的利潤率。
這種模式對于以“第三空間”擅長的星巴克來說,是從經營理念,到店型的全方位挑戰。
![]()
與此同時,包括古茗、茶百道在內的眾多茶飲品牌也紛紛推出咖啡產品,這些尤其擅長深耕下沉市場的品牌的入局,對于試圖深入非一二線城市的星巴克來說,都是需要克服的一道道關卡。
![]()
消費市場動蕩之下的危與機
作為中國咖啡行業的啟蒙者,從星巴克宣布出售中國股權開始,便成為了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標的。
今年7月,路透社和CNBC等多家外媒報道,星巴克中國股權出售已吸引到潛在的股權出售要約,估值高達100億美元。Centurium Capital、高瓴資本、KKR等超20家國內外私募股權機構已向星巴克提交非約束性報價。
而博裕投資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實力雄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也源于其在國內消費市場投資上的不俗實力。
公開信息顯示,博裕投資成立于2011年,由平安集團前總經理張子欣和TPG資本前中國區高管馬雪征參與創立,管理百億美元規模的基金。該機構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都設有辦公室,投資組合超過200家企業,構建了涵蓋私募股權、公開市場、基礎設施及創業投資的多元化投資管理平臺。
博裕投資近年還投資了極兔速遞、網易云音樂、完美日記、猿輔導、貨拉拉、德琪醫藥、蜜雪冰城、恒瑞醫藥、海天味業、華潤飲料等多個消費與科技領域頭部項目。
而最能體現博裕投資實力以及投資思路的,便是2025年上半年通過旗下基金收購了北京SKP約42%-45%的股權。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頂級奢侈品百貨品牌,北京SKP在2020年就曾以177億元的銷售額登頂“全球店王”的稱號。到了2023年,其銷售額更是達到創紀錄的265億元。
而博裕投資之所以能夠有機會成為這一強勢品牌的重要股東,就是因其抓住了近年來中國消費市場的動蕩轉型。2024年,北京SKP銷售額降至220億元,丟掉了“全球店王”的頭銜。并且開始對公司戰略和業務體系進行重構,轉向精細化運營,并剝離非主營業務。
在消費市場的動蕩期,在行業巨頭轉型調整的關鍵節點入局,這或許成為博裕成功的關鍵,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國消費市場正在經歷著巨大改變。
從中國咖啡市場的啟蒙者,到遭遇本土品牌的挑戰,面對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以星巴克為代表的一系列中高端品牌都需要一次從內到外的轉型。
正如我們此前在《星巴克們為什么需要新的“中國合伙人”》一文中所探討的那樣——這不僅僅是星巴克一個品牌所面對的問題,更是當下大部分中高端外資品牌都需要攻克的難點。不同于沒有文化層面顧忌的平價品牌,中高端外資品牌的核心使命愿景,既是利刃,也是負累,更容易因其精英化的敘事策略,在今天這個平民敘事時代,造成難以輕易消除的誤解。
作為一個將咖啡文化推廣向全球,開創了全球咖啡連鎖模式的品牌,星巴克的強項就在于“破壞式創新”。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副教授王安智看來,在瑞幸、manner等本土品牌攻城略地的時候,星巴克不應該再拘泥在“漸進式創新”的模板里,“作為過去20年中,咖啡文明的引領者,未來20年應該帶領咖啡文明走向何方,星巴克是世界上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你不回答,這世界就不會有你的位置了。”
(作者謝璇,編輯房煜)
|萬店時代|品牌全球化||戶外|||||||丨無||丨|丨||| ||||||
【消費品牌洞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