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孩子獲得幸福的人生?實現幸福的關鍵是什么?
答案或許是高質量的人際關系。
針對這個問題,哈佛大學曾進行了長達75年的跟蹤研究,這項研究跟蹤了724個人的一生。最終發現:讓人更快樂、更健康的關鍵是良好的人際關系,這里的人際關系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
但與人相處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甚至“斷言”:一切煩惱皆來自于人際關系。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呢?

接下來的寒假和春季,C計劃給在讀2年級孩子的在線直播思辨閱讀課(L2),其中包括了親子關系、因果關系、想象力、戰爭、親情等主題,探討善意的謊言、朋友間的相互嘲笑、校園欺凌、師生溝通、告狀等主題,反思校園欺凌,培養重視友情、重視規則意識、換位思考、友善、勇敢的思維品質。
![]()
![]()
![]()
/ 心動嗎?抓緊時間,現在報名享最低價/
學期一(寒假)
1、如何看待善意的謊言?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
與人相處,謊言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有研究表明,孩子2~3歲就已經開始學會說謊了,家長對此的教育經常是“小朋友不能說謊”,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說過一些謊言,謊言也并非那么簡單,它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傷害他人的謊言固然不好,但如果是善意的謊言呢?
我們會與孩子一起閱讀1個與善意的謊言相關的故事:
青蛙為了讓冬眠的蟾蜍起床感受春天,謊稱是五月中旬,蟾蜍會從床上起來嗎?
![]()
借助《青蛙和蟾蜍──好朋友》中的故事,導師會與孩子討論:你同意青蛙的做法嗎?善意的謊言是好是壞?想讓蟾蜍起床,有比謊言更好的方法嗎?幫助孩子全面看待善意的謊言,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同時思考更好的解決方案。
2、如何看待告狀?
——《不要告狀,除非是大事》
不少孩子都會“告狀”,孩子可能因為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想自我表現、凸顯“正義感”等而告狀;在學校里,為了方便管理,不少老師也在班級安插”小間諜“,鼓勵同學們互相打小報告。這樣的結果是既破壞孩子與同齡人間的信任關系,也不利于孩子道德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告狀,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
麥克尼爾太太班里有19個熱衷于互相告狀的學生:“A揪我的辮子!”“B拿走了我的粉色筆!”“C在挖鼻孔!”麥太太為處理這些告狀而焦頭爛額。一天,麥太太在黑板上寫下了新的班規:不要告狀,除非是大事!孩子們會有所改變嗎?
導師將結合現實的案例,與孩子探討:什么是告狀?看到有同學“做錯事”,我們可以告狀嗎?小朋友之間發生了不愉快,還可以怎么解決?哪些事情可以自己解決,什么情況下需要大人幫助?
![]()
3、如何應對校園生活?
——《弗朗茨的故事》
弗朗茲在學校里有一個對頭,叫艾伯哈德。弗朗茲從來沒有冒犯過艾伯哈德,但艾伯哈德整天戲弄弗朗茨。弗朗茨感到十分苦惱,在家里照顧弗朗茲的麗莉決定幫助他擺脫麻煩,她會用什么方法?她能成功嗎?
![]()
艾伯哈德對弗朗茲的言語欺凌、身體暴力,其實都是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校園欺凌并不罕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統計發現,中國20~30%的青少年,至少遭受過一次欺凌。導師將與孩子討論:艾伯哈德的哪些行為是校園欺凌?為什么他要欺負弗朗茲?你覺得弗朗茲可以怎么做?進而幫助孩子初步識別校園欺凌,學習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
弗朗茲遇到的其他情況也具有代表性。比如2~3年級的孩子對老師有一些敬畏心理,可能將老師的話視為鐵律,對老師言聽計從,即便被老師的言語或行為傷害,也不敢表達,長期以往可能形成盲從權威的心理。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師生關系,既尊重老師,又能夠在適當的時候提出自己的意見呢?
![]()
小男孩弗朗茲剛上小學一年級,他的老師說話總是短促的命令和指責:“坐下”“閉嘴”“馬馬虎虎,邋里邋遢”......這讓弗朗茲很不舒服。一天,弗朗茲去探望老人院的奶奶,正當他與奶奶聊起這個老師時,老師與他的媽媽過來了。奶奶與老師聊了天,第二天,老師轉變了自己說話的方式,奶奶是怎么與他溝通的?
導師將與孩子們一起閱讀《弗朗茨的故事》,分析老師的言語,引導孩子思考:如何看待自己與老師、家長與老師的關系?如何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建議?
學期二(春季)
4、處理人際關系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當自己與他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怎么辦?當自己和他人發生沖突矛盾時,如何處理?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是關于兄弟姐妹間的關系。“我”作為弟弟,喜歡和小姐姐克拉拉一起玩,但也會發生沖突,也會在無意中闖下一些禍。我們會帶孩子討論,從闖的禍中,我們能學習到什么?該如何解決兄弟姐妹間的沖突呢?……
5、處理親子關系
——《晴天有時下豬》
《晴天有時下豬》是關于親子關系。小男孩發現媽媽偷看了自己的日記,于是開始在其中記錄自己的胡思亂想。我們會帶孩子討論,家長應該偷看孩子的日記嗎?但如果家長想更了解孩子,或者有很多擔憂,該怎么辦呢?胡思亂想是浪費時間嗎?……
6、理解學習的意義
——《小淘氣尼古拉的絕版故事》
《小淘氣尼古拉絕版故事》講小頑童尼古拉,總是閑不下來,牽扯出很多生活趣事。在我們選擇的幾個故事中,尼古拉遇到很有錢的同學,有很多很多玩具,尼古拉感到非常羨慕,他會怎么做呢?因為考試成績不好,爸爸不肯給錢讓尼古拉看電影,但爸爸最后為什么又改變主意了?
圍繞這本書,C計劃會帶孩子們討論如何看待獎勵制度和學習本身的意義,如何看待那些比我們條件更優厚的人。
7、理解公正、換位思考
——《公園里的聲音》
《公園里的聲音》是兩個家庭中的四個人對公園相遇時光的陳述:高傲的媽媽、孤獨內向的小男孩;失業沮喪的爸爸、開朗活潑的小女孩,他們站在各自視角的講述會有哪些不同?借助這本大獎繪本,我們會帶孩子回到自己的生活,了解不同的社會階層,探討:如何與背景不同的人相處?如何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觀察?幫助孩子理解平等、尊重、公正、同理心和換位思考。
![]()
/ live school /
8、反思容貌焦慮,面對負面評價
——《火鞋與風鞋》
德裔美籍發展心理學家埃利克·埃里克森曾提到:自我認同的形成,是人們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選擇的基礎。我們選取了《火鞋與風鞋》作為思辨素材,幫助孩子更了解和接納自己。
《火鞋與風鞋》講一個男孩,因為又矮又胖,總被同學嘲笑,他的家庭也挺貧困,他很厭棄自己和家庭。假期中鞋匠爸爸要去各地給人修鞋,帶他出門游歷了4周,一路上還給他講了各種故事,幫助小男孩接納自己。爸爸到底講了什么故事?他們在旅途中經歷了什么?
圍繞這本書,C計劃會帶孩子們認識和反思容貌焦慮,學習如何面對負面的評價。
![]()
/ NYT /
9、了解復雜的社會
——《小心兔子來搗亂》
幫助孩子了解社會中的其他人,也是幫助孩子了解復雜的社會。它能喚起孩子的同理心,培養孩子對復雜世界的理解能力。
《小心兔子來搗亂》是關于鄰里陌生人間的關系。鄉村藝術家巴普羅遇到一只“搗亂”的兔子,他煩透了,終于想盡辦法把兔子趕走了。但當我們從兔子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真相是什么呢?我們會帶孩子討論,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誤會是怎樣發生的?……
10、看待戰爭和慈善
——《凱琪的包裹》
《凱琪的包裹》是關于不同階層、不同國家孩子間的關系。處于戰爭中的小鎮貧困女孩凱琪,好多次收到來自美國的包裹,里面裝著的都是她們需要的東西。凱琪會怎么做呢?我們會帶孩子討論,該如何看待戰爭和慈善?怎樣才是幫助窮人的更好的方法?……
![]()
20節豐富有趣的導師直播課,配套課前任務、導師一對一反饋等服務,全方面多維度地幫助孩子實現思維能力的上升。
導師是誰?
C計劃(C指Critical Thinking),致力于推廣批判性思維教育,旨在系統提高兒童和成人的獨立思考、邏輯思維和理性思考能力。
C計劃已培訓過上千名兒童,數萬成人和教師,受邀在 騰訊、聯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大附中、北京育民小學、深圳實驗學校 等名企和名校進行大量培訓,是國內推廣批判性思維的專業教育團隊。
C計劃的導師團隊都畢業于國內外名校、有著豐富的兒童教學經驗、擅長將思維教學融入讀寫課程中。
![]()
為何不該錯過C計劃思辨閱讀課?
C計劃思辨閱讀課對標中美英分年齡段課程標準,系統訓練80多個思維能力點;
選擇豐富實用的經典書籍,有效訓練獨立思考和表達;
重視品質和價值觀的培養,讓孩子成長為求真、求知、公正和堅毅的獨立個體。
![]()
![]()
![]()
![]()
![]()
![]()
現在報名L2,即可享受限時優惠!
![]()
C計劃寒·春在線思辨課其他各級別已上線
(可點進公眾號了解詳情)
點擊下圖立即選班!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