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杭州,金桂飄香,綠意未褪。在龍湖香醍溪岸小區的林蔭道上,長桌蜿蜒,碗筷輕響,空氣中飄散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香氣。這不是電影片段,而是“龍湖龍民節”的經典環節——“龍民百家宴”。
![]()
85后業主林女士起了個大早,系上圍裙,在廚房里忙碌起來。她要準備一道家鄉的粉蒸肉,這已是她在“百家宴”上的保留菜品。“去年我做了這道菜,隔壁樓的鄰居嘗過后專門來問做法。現在我們經常一起喝咖啡、品茶,有時還結伴購物、切磋廚藝。”林女士一邊將腌好的肉碼在芋頭上,一邊笑著說,“一道菜,讓我在杭州多了個‘好姐妹’。”
今年,從10月25日至11月9日,在龍湖浙江的10余個社區里,近20場“百家宴”陸續開席,預計吸引超6000人參與,成為一年一度鄰里歡聚的盛會。
![]()
![]()
![]()
![]()
一道家常菜,叩開一扇緊閉的房門;一桌百家宴,消融城市里最遠的距離。
從“點頭之交”到“席間知己”
在寧波滟瀾海岸,八十張大圓桌座無虛席,天南地北的特色菜肴擺滿桌面。90后中學教師陳老師帶來了自己的拿手菜——香辣烤魚,這是他老家重慶的味道。“剛搬來時,電梯里遇到鄰居,只會點頭微笑。去年百家宴,我帶了這道烤魚,現在整棟樓的鄰居見了我都喊‘烤魚老師’。”陳老師笑道,“一道菜,讓我在異鄉找到了歸屬感。”
在杭州香醍溪岸小區,樓下擺出70張鋪上紅桌布的圓桌,延綿近200米,吸引了700多位業主參與。酸甜可口的菠蘿咕咾肉、肥美的大閘蟹,甚至還有業主帶來地道的云南特色炸昆蟲,引得眾人駐足品嘗。物業丁經理介紹,百家宴報名通知發出僅兩天,700多個名額就被一搶而空,不少晚看到的業主“直拍大腿”,紛紛申請候補。
![]()
![]()
![]()
![]()
現場舞臺同樣熱鬧非凡:業主自發組成的表演隊、孩子們自編的節目,并非物業安排,而是“龍民”們自發的創意。回憶起為百家宴排練節目的日子,李阿姨難掩興奮。這位退休教師與多位鄰居共同組建了“歡樂布谷鳥”舞蹈隊,為了此次登臺,她們已精心排練二十余天。
![]()
而在杭州滟瀾山,十年老業主武大爺正在用自己的鏡頭記錄著百家宴的點滴。“龍民的節日,真的像過年一樣,孩子們高興,大人也聊得熱絡。現在很多鄰居只是點頭之交,甚至互不相識,正需要這樣一個平臺讓大家聚一聚,坐下來聊聊家常,增進感情。對孩子們來說,也是認識新伙伴、展示才藝的好機會。”
物業搭臺,業主唱戲 一場溫暖的雙向奔赴
百家宴的魅力,不僅在于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更在于打破了業主與物業之間的那道“墻”。
在杭州滟瀾山的百家宴現場,業主韋阿姨除了帶來自家的拿手菜,還特意為物業工作人員準備了一份。“去年百家宴,外面風大,我看到物業人員忙前忙后,自己都顧不上吃飯,特別感動。”韋阿姨說,“今年我一定要讓他們也嘗嘗業主的手藝,感受到我們是一家人。”
在寧波滟瀾海岸,龍湖物業悄悄收集了10月份生日的小業主信息,定制了一個超級大蛋糕,在百家宴現場辦起集體生日會。當“生日快樂”歌聲響起,不少家長感動得眼眶濕潤。
![]()
一城百味,品出“新浙江”的包容底色
走過11個年頭的“龍湖龍民節”,早已超越普通社區活動的范疇,升華為一種獨特的社區文化。
百家宴的餐桌,如同一幅微縮的中國美食地圖:東北餃子皮薄餡大,湖南小炒黃牛肉香辣入味,廣東煲湯溫潤滋補,本地西湖醋魚酸甜適口……
對新業主而言,百家宴是融入社區的“快速通道”。剛搬來不久的90后夫妻小陳和小王,通過百家宴結識了同棟樓的鄰居,如今經常相約逛街、看電影。“一張消費券不僅帶來實惠,更讓我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對老業主來說,百家宴則是一年一度的情感儀式。連續參加6屆的退休教師張老師感嘆:“每年秋天,我們都期待這場聚會。它就像社區的‘春節’,讓鄰里情在美食與歡笑中持續升溫。”
![]()
“一個龍湖”,同城同歡樂
百家宴不僅是一場鄰里歡聚,更是“一個龍湖”生態貫通的生動體現。“龍民節”期間,龍湖將社區服務與旗下商圈資源深度融合,為業主創造更多專屬福利。
今年百家宴現場,業主們收到的“簽到禮”格外豐厚:包括天街餐飲滿50元減25元的瓏珠券,以及龍湖特別定制的吃喝玩樂專屬券包,涵蓋美容、娛樂、兒童教育等多種業態,讓鄰里溫情從社區延伸至商圈。
![]()
“我們希望通過‘龍民節’,實現‘一個龍湖,多重享受’的理念。”龍湖相關負責人表示,“業主在社區享受百家宴的溫暖,在天街體驗消費的便利,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完整的美好生活圖景。”
據了解,今年“龍民節”還通過“龍湖APP”實現線上線下全面聯動。業主不僅能參與瓏珠抽獎、領取金秋優惠券,還能線下體驗天街數碼直播華為專場、特價房源等多重權益。全渠道的資源整合,真正讓“同城同歡樂”落到實處。
十一載堅守 “百家宴”背后的“善待”初心
今年是“龍民節”走過的第十一個年頭。這一年度盛會,已從最初的社區活動,發展為覆蓋全國23座城市、舉辦400余場活動的品牌IP。
回望十一年,龍民節的“變”與“不變”皆令人動容:
不變的是溫度。在杭州龍湖滟瀾山,00后管家王麗萍身穿厚重的“龍小湖”人偶服,即便累到虛脫也不愿在孩子們面前摘下頭套,“不能打碎孩子們的童話夢”。
![]()
變化的是深度。從最初的百家宴,拓展至龍民全家福、龍民有好市、龍民益起來等多元活動;從線下互動到線上APP全面打通;從社區聚會到多航道深度聯動,再到鄰里情與社區文化的深層融合——龍民節正在構建一個更加立體的美好生活生態。
連續參與10屆的杭州業主陳女士道出許多人的心聲:“在龍湖,別人做的是服務,他們給的是寵愛。”
這份“寵愛”,藏在每一個細節中:記得業主的口味,了解孩子的生日,關心老人的出行。正是這些看似微小的善意,匯聚成消融城市冷漠的暖流。
一道分享的家鄉菜,一次電梯里的問候,或許就能敲開一扇緊閉的心門。你是否也在小區里,感受過這樣的溫暖?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陸丹
編輯 成嘉怡
審核 羅祎 邵宇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