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記得,那個被父親扔在雪地的4歲小男孩?
2012年,美國紐約暴雪來臨,氣溫驟降至零下13度。
![]()
然而,一個令人震驚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一個年僅4歲的男孩何宜德,渾身赤裸,僅著一條短褲,在沒過腳踝的積雪中奔跑。
他被凍得瑟瑟發抖,稚嫩的臉上掛著淚珠,帶著哭腔向鏡頭外呼喊:“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
而鏡頭外,父親何烈勝的聲音冷靜而堅定,催促他繼續。
這一畫面一經曝光,瞬間何宜德被貼上“裸跑弟”的標簽。
面對網友的虐待質疑,他甚至揚言兒子不考入好大學,就是自己教育失敗。
果不其然,之后何宜德不斷成長,5歲開飛機,7歲3次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11歲從南京大學自考畢業。
這樣的結果,如何匪夷所思地出現在何宜德一人身上?
![]()
從一個被醫生預言可能腦癱的早產兒,到今天人人驚嘆的“神童”,這究竟是一場戰勝命運的教育奇跡,還是一場以童年為代價的豪賭?
為何如今小男孩這樣成功,他的父親依舊在網上被唾棄?
![]()
2008年,何宜德的出生,給41歲的父親何烈勝帶來了短暫的喜悅。
作為一名早產兒,他體重僅有3斤8兩,并伴有腦水腫等疾病。
![]()
醫生診斷稱,未來他很可能會發展為腦癱。
對于一個中年得子的父親而言,這無異于晴天霹靂。
在輾轉各大醫院求醫無門后,曾當過中學教師,后又下海經商的何烈勝,拒絕向命運屈服。
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為兒子開出一劑猛藥,為兒子制造一套“鷹式教育”學習方案。
在剛從保溫箱出來僅10天時,何宜德就被放入25度的水中練習游泳。
剛學會走路,就要面臨每天長達數公里的徒步訓練;
2歲時,他被父親帶著去攀登崎嶇的南京紫金山,全程不許任何人抱。
這些看似殘酷無情的行為,是何宜德的父親為他精心設計的鍛煉。
奇跡似乎真的發生了。
在何宜德1歲時,醫院檢查稱,他的身體素質遠超同齡嬰兒。
![]()
見兒子生存已經不是問題,父親何烈勝又為兒子制定目標,要讓他“活得比別人優秀”。
于是,訓練的強度和廣度被無限擴大。
而那場引爆全網的雪地裸跑,正是因此才會出現。
它將何烈勝父子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成為了“鷹爸”這個備受爭議的教育品牌的起點。
在隨后的10余年里,何宜德的人生快速發展,他的履歷被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成就填滿。
4歲,他參加青島國際OP級帆船賽,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選手;
5歲,在教練的陪同下,他駕駛飛機環繞北京野生動物園飛行,再創一項世界紀錄;
![]()
6歲,當同齡人還在捏泥巴時,他出版了自己的自傳《我是“裸跑弟”》;
7歲,他跟隨父親3次成功穿越新疆的“死亡之海”羅布泊;
8歲,他報名參加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業的自學考試;
11歲,他順利拿到專科畢業證書;
13歲,他獲得西班牙武康大學的MBA碩士學位;
15歲,他邁向了世界頂尖學府劍橋大學的博士后殿堂。
![]()
這份清單的核心共同點,是“年齡”與“事件”之間的巨大反差,它本質上是一場將整個人生階段進行極限壓縮的與時間賽跑的挑戰。
然而,這份“開掛”的履歷,并未得到網友的認可,反而遭到了網友們的3重質疑。
![]()
第一重追問:這究竟是教育還是虐待?
何宜德每天,被一張精確到分鐘的日程表所統治:
![]()
從清晨6點45分起床到晚上8點半睡覺,除了吃飯,所有時間都被文化學習、體能訓練、智力開發和社會交流等項目填滿。
他的世界里沒有無憂無慮的嬉戲,沒有與同齡人打鬧的童真。
這種完全剝奪童年的成長方式,對他的心理健康會造成何種深遠影響?
第二重拷問:這究竟是偉大的父愛,還是一盤精明的生意?
公眾敏銳地發現,“鷹爸”品牌的商業化運作,幾乎與何宜德的成名之路同步。
在“裸跑弟”視頻爆紅網絡后不久,何烈勝就迅速出版了《鷹爸三字經》,搶占教育市場話語權。
2015年,他更是以年僅7歲的兒子為最大股東(占股40%),注冊成立了名為“鷹爸公學”的教育培訓公司。
此舉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資,但該公司后來也因涉嫌虛假宣傳而遭到政府罰款。
![]()
大家不禁質疑,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教育實驗中,父親望子成龍的樸素愿望,與他打造個人商業帝國的野心,究竟各占幾分?
第三重則是關于真實性的質疑:
這些成就是真正的實力體現還是精心策劃的噱頭?
盡管何烈勝堅稱所有履歷都真實無誤,但外界對其學歷和成就的“含金量”始終存有疑慮。
諸如“最小年齡飛行員”之類的頭銜,更多依賴的是年齡上噱頭,而實力有多厲害。
這些驚人的頭銜,有多少是真正的學術成就,又有多少是為了博取眼球、便于宣傳的“世界紀錄”?
在一次采訪中,當被問及是否喜歡父親安排的這一切時,何宜德給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回答:“以前不喜歡,現在喜歡了。
![]()
3歲以前很多都是爸爸替他選擇的,但3歲以后,比如學帆船、登山、開飛機、參加機器人比賽都是自己喜歡、自己選擇的。”
在沒有太多對比和選擇的前提下,這究竟是真的喜歡,還是習慣了而已?
一個有趣的參照是,何烈勝后來又育有一女何宜靜,在奶奶的堅決反對下,妹妹接受了“隨心所欲”的普通教育,似乎過得也不比差。
![]()
“神童”的光環既是光環,也是一副沉重的枷鎖。
當何宜德的年齡優勢隨著時間逐漸消失,他將如何在一個正常的成人世界里,僅僅憑借自身的真實能力,而非“年齡奇跡”的光環去競爭和生活?
![]()
這或許是他未來將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何宜德的例子,無法用簡單的“成功”或“失敗”來草率定義。
我們究竟是,想讓孩子被精心雕琢成一個履歷完美、無可挑剔的“作品”,還是希望陪伴一個內心豐盈、完整快樂的“人”慢慢成長?
劍橋的博士后并非終點,而僅僅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何宜德的人生考驗才剛開始,進入社會后,在沒有父親的干涉下,他能否適應社會,獨立成長成才,這還是未知數。
畢竟以后怎么過,還得靠他自己,對此你是怎樣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