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則消息在國際航空業和地緣政治圈引發關注。印度國有的斯坦航空(HAL)與受美歐制裁的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UAC)在莫斯科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MoU),計劃在印度本土生產蘇霍伊超級噴氣機100(SJ-100,也稱雅科夫列夫SJ-100)。
從時機上看,這一舉動充滿了濃厚的政治色彩。據報道,該合作至少自2023年起就在討論中,但官宣的節點卻頗為微妙——恰逢美國政府因印度未削減俄羅斯石油進口而對其施加新關稅之后。印度媒體普遍將此解讀為一種“政治姿態”。在我們看來,這一合作清晰地反映了印度在當前復雜國際格局下,試圖平衡大國關系、堅持“戰略自主”的意圖,同時也暴露了其重振本土民用航空制造業的迫切渴望。
市場需求與“印度制造”的雙重驅動
印度選擇SJ-100,首先是出于國內市場的迫切需求。SJ-100是一款能搭載約100名乘客的支線客機,這與印度力推的國內航空連通性目標高度契合。
自2016年以來,印度政府一直在推行名為“UDAN”的區域連接計劃,通過補貼和激勵措施刺激支線航空運輸,并大規模建設和改善支線機場。然而,印度本土缺乏相應的支線飛機制造能力。引進SJ-100生產線,既能滿足UDAN計劃對飛機的渴求,也符合其“印度制造”的產業雄心。
縱觀歷史,印度斯坦航空(HAL)上一次在國內生產客機還要追溯到1961年(英國設計的Avro HS-748)。雖然HAL擁有豐富的俄制(蘇制)軍機(如米格-21、蘇-30MKI)許可證生產經驗,但在民用客機領域已斷檔數十年。此次合作,與此前同空客達成的C295運輸機組裝協議一道,構成了印度重振航空制造業的“兩條腿”——一條歐洲線,一條俄羅斯線。
致命短板:懸而未決的“心臟”與糟糕的口碑
然而,印度的這一選擇伴隨著巨大風險。SJ-100項目在國際市場上早已聲名狼藉。UAC一直在努力為其尋找外國客戶,但收效甚微。
該飛機在2011年推出之初,曾在亞美尼亞、墨西哥和愛爾蘭等國找到過一些運營商,但好景不長,多家航司在報告了嚴重的“技術問題和不充分的技術支持”后,相繼將該機型退役。截至2025年10月29日的數據顯示,全球僅有的137架在役商用SJ-100,已全部由俄羅斯本土航司運營,這本身就說明了其國際競爭力的匱乏。
更關鍵的挑戰在于“心臟病”——發動機問題。SJ-100最初依賴法國斯奈克瑪(Snecma)技術的PowerJet SaM146發動機。但在俄烏沖突及隨后的制裁下,西方技術供應被切斷。俄羅斯正試圖用國產的Aviadvigatel PD-8發動機取而代之,但該發動機目前仍處于認證階段,性能和可靠性尚待檢驗。
目前尚不清楚印度制造的SJ-100將采用哪款發動機。如果依賴尚未成熟的PD-8,印度航空業將面臨巨大的技術和運營不確定性。
結語:一場高風險的戰略賭局
綜合來看,HAL與UAC的這份諒解備忘錄,是印度在地緣政治壓力、國內市場需求和產業雄心驅動下的一次多重考量。
在地緣政治層面,這是在新德里與華盛頓防務關系(如排除F-35選項)出現波折時,對美方壓力的一次清晰回應,意在彰顯其外交獨立性。在產業層面,這是印度試圖利用俄羅斯的技術(盡管存在缺陷),為本土航空工業“借機入局”的一次嘗試。
但印度必須面對現實:它選擇了一個在國際上已被驗證為失敗的平臺,并且捆綁了一個尚未成熟的發動機方案。這場合作究竟是實現航空自主的跳板,還是受困于技術和支持不足的泥潭,仍是未知數。這無疑是一場高風險的戰略賭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