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教委發布《重慶市推進新時代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下稱《措施》),提出通過加大場地供給、深化教學改革、創新訓練模式等舉措,建設110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面推進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
建立校園足球一體化課程體系
《措施》提出的10大舉措包括:健全管理機制、加強師資建設、加大場地供給、深化教學改革、創新訓練模式、完善競賽體系、提升特色品質、暢通成長渠道、深化體教融合、培育主題文化等。
其中,《措施》提出,構建“幼—小—中—大”校園足球一體化發展機制,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加大校園足球發展的支持力度。
師資方面,進一步落實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中小學擔任、兼任足球教師和教練員的政策。實施校園足球師資能力提升工程,每年市級培訓校園足球骨干教師、教練員、裁判員不少于1000人次。
場地方面,探索靈活管用的校園足球場地小型化、多樣化使用方式。探索建立區域內足球場地管理共同體,形成教育與體育、學區與社區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推動社會公共足球場地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教學方面,建立符合各學段學生身心特點的校園足球一體化課程體系。開展基礎性、前沿性、探索性創新研究,構建數智化校園足球體系,推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校園足球教學深度融合。
建立分階分層訓練機制,科學設計個性化、群體化訓練方案。引入智能設備輔助訓練。利用大課間、課后延時服務、周末及假期,科學安排訓練內容,健全運動風險防控和意外傷害應急處置預案。優化青少年足球賽事安排,與體育部門聯合制定賽歷,構建定位清晰、銜接有序的青少年足球賽事體系。
支持優秀足球人才跨學區合理流動
《措施》還明確,將高質量建設110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特色學校足球課時不低于體育課總課時數的1/3,配備1名專職足球教師或中國足協D級以上資質的教練員,建有1塊可供教學訓練的足球場地。
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區縣構建小學、初中、高中“631”升學模式,允許小學、初中優秀足球人才跨學區合理流動、成建制升學。普通高中體育后備人才足球試點校,實行三年一復核,動態調整招生指標,保障足球特長生招生質量。
建立健全市、區縣不同年齡段相銜接的高水平足球隊,暢通選材渠道。堅持精英人才培養專業資源與優質教育資源相結合,支持依托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市區級青訓中心,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與青訓中心融合共建。
構建“技能習得+品格塑造+文化浸潤”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選樹校園足球典型案例,講述校園足球好故事,傳播校園足球好聲音,切實把校園足球作為培養學生奮發向上、頑強拼搏意志品質的重要舉措。
上游新聞記者 秦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