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津區委政法委創新實施“分片推進、典型引路”策略,通過梯度劃分、示范點觀摩等舉措,推動社會治理從“有形覆蓋”向“有效運行”深化,探索出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新路徑。
“以往‘一刀切’模式難以適應鎮街差異。”江津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調研發現先進經驗難推廣、后進鎮街缺樣板的問題突出。為此,江津將鎮街按建設進度分為“優秀、較好、一般”三個梯度,量身定制提升方案,并選取朱楊鎮、珞璜鎮、幾江街道為示范點,打造10個觀摩點,讓各鎮街均能找到適配學習標桿。
在朱楊鎮橋坪村蓮花大院,“鄉情調解團”團長程大爺正調解土地邊界糾紛。他掏出發黃的歷史分界圖紙,引導爭執雙方各退一步,保留老界石并新劃便道,最終雙方在鄉鄰見證下握手言和。這種充滿鄉土智慧的調解場景,正是梯度推進策略落地的生動縮影。
“一小時就解決了裝修噪音糾紛!”今年9月幾江街道片區現場會上,居民李師傅的親身經歷讓與會者直觀感受到高效調解的實戰成效。現場教學不僅帶來“眼見為實”的沖擊,更轉化為具體整改行動:珞璜鎮政法委員參會后,將鎮綜治中心從80平方米擴建至200平方米,新增心理疏導室和在線調解室,整改后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提升12個百分點。
變革在村社層面持續深化。幾江街道南門社區創新“樓棟議事會”制度,將議事場所從辦公室搬到居民樓下,三季度即通過該機制解決停車難、充電樁安裝等民生實事28件,群眾滿意度達98.6%。
珞璜鎮綜治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數據預警某建筑工地可能發生勞資糾紛。值班員立即啟動“紅色預警”,勞動監察、司法、公安等部門同步介入,成功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這一“智慧綜治”模式已在全區推廣,30個鎮街均建成類似指揮平臺,累計預警化解重大矛盾糾紛210起,避免經濟損失逾千萬元。
示范效應催生多元治理創新。朱楊鎮“鄉情調解團”經驗推廣后,西湖鎮組建“富硒茶話調解隊”,借茶座文化化解矛盾;白沙鎮成立“老街坊議事廳”,發揮老居民地緣優勢;李市鎮打造“鄉賢評理堂”,邀請德高望重者參與調解。截至目前,全區三級綜治中心(工作站)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9.92%,群眾滿意度持續保持98%以上。
“下一步將深化‘達標+特色’建設,推動綜治中心從規范化向品牌化升級。”江津區委政法委負責人表示,將持續以片區現場會為抓手,讓平安法治建設更有溫度、更顯成效。(程雅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