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月3日的A股市場,核電概念板塊強勢崛起,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開盤后相關個股迅速放量上攻,多只股票在極短時間內觸及漲停,整個板塊呈現出“滿屏紅”的壯觀景象,引發投資者對這一長期蟄伏領域的高度關注。
2
這場突如其來的行情并非無跡可尋,其深層動因源于兩天前中國在釷基熔鹽堆技術領域取得的關鍵性進展。一項由科技創新引領的能源變革正悄然啟動,為未來清潔能源體系注入全新動能。
![]()
3
盤面沸騰
4
11月3日交易開啟后,核電板塊毫無懸念地站上風口,板塊整體表現強勁,指數震蕩攀升,最終報收上漲1.83%,顯著跑贏同期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
5
資金涌入跡象明顯,浙富控股、海陸重工、寶色股份、蘭石重裝等核心標的幾乎在集合競價結束后便快速拉升,并于早盤封住漲停位,全天未有開板動作;航天智裝更是以接近20%的漲幅領跑全板塊,展現出極強的市場號召力。
6
與此同時,中核科技、國機通用紛紛漲停,東方精工、西子潔能等個股漲幅均突破8%,整個產業鏈條呈現全面激活態勢,市場熱度持續升溫。
![]()
7
資金流向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熱潮:當日核電板塊主力凈流入高達26.61億元。特變電工單日成交額飆升至86億元以上,東方精工、中核科技等個股成交金額亦超過12億元,交投異常活躍。
8
這些漲停個股大多深度參與了釷基熔鹽堆項目建設——浙富控股子公司負責提供控制棒驅動機構,寶色股份完成了實驗堆主容器及堆內支撐裝置的交付任務,海陸重工則承擔余熱排出系統的制造工作。它們不僅是技術成果的承接者,更是產業落地的第一批受益主體。
9
此次板塊集體爆發的核心催化劑,正是11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的重大消息:我國建成全球首個實現釷鈾燃料轉換的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堆,標志著技術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大跨越。
![]()
10
全球唯一釷基熔鹽堆落地
11
11月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對外宣布,由其主導建設的2兆瓦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堆已在甘肅武威順利建成,并成功實現釷-鈾核燃料循環轉換。
12
此舉使中國在全球第四代核能技術研發中占據領先地位,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運行并完成釷燃料入堆驗證的國家,填補了國際空白。
13
該技術具備顛覆性特征:采用儲量豐富的釷元素替代傳統鈾作為核燃料,在中子輻照作用下將不可裂變的釷-232轉化為可裂變的鈾-233,其燃料轉化效率是常規鈾-钚循環路線的三倍以上。
14
安全性方面實現了本質提升——當反應堆內部溫度升至650℃臨界點時,底部冷凍塞自動熔斷,熔融鹽燃料隨即流入地下應急儲存罐,從根本上避免堆芯熔毀事故的發生,徹底消除類似福島核泄漏的風險隱患。
![]()
15
我國已探明釷資源總量達28萬噸,約為鈾儲量的三倍。僅內蒙古白云鄂博礦區就蘊藏22萬噸釷資源,占全國總儲量的77%。由于釷多為稀土開采過程中的副產品,提取成本低廉。1噸釷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00噸天然鈾或350萬噸標準煤,足以支撐國家千年級別的能源需求。
16
更令人振奮的是,該項目實現了高水平自主可控——整座實驗堆國產化率超過90%,所有關鍵設備和技術路徑全部掌握在國內團隊手中。
17
上大股份研發的GH3535高溫鎳基合金材料,經受住了700℃以上高溫和強腐蝕性熔鹽環境的長期考驗;華菱鋼鐵獨家研制的SA738Gr.B核電專用鋼板應用于安全殼結構;久立特材生產的高溫合金無縫管保障了熔鹽介質的穩定輸送。
18
歷經14年聯合攻關,近百家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企業通力協作,完成了從基礎研究到工程示范的完整閉環,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構建起獨立完整的研發體系。
![]()
19
供應鏈自主可控
20
推動釷基熔鹽堆走向產業化的核心優勢之一,在于全產業鏈的高度自主化布局。
21
上游資源端,包鋼股份依托白云鄂博礦區掌控約22萬噸釷資源儲備,有望成為未來商業化階段最主要的燃料供應基地。
22
中游材料環節,西部材料已具備核級鋯材量產能力,方大炭素所產核級石墨材料也已通過性能測試并投入應用。
23
下游裝備制造端,上海電氣、東方電氣所承制的核心設備已在實驗堆中完成實際運行驗證,形成了涵蓋資源開發、材料制備到裝備集成的完整國產鏈條。
![]()
24
當前科研團隊正圍繞加料后出現的關鍵科學問題展開集中攻關,重點解決高溫熔鹽腐蝕行為、鈾-233分離提純等技術瓶頸。新一代鉬鈮鋯合金與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發進程正在加快,鈾-233提取純度目前已達到99.2%。
25
產業化路徑清晰明確,遵循“實驗堆—研究堆—示范堆”三步走戰略規劃:預計2030年前建成30兆瓦級研究堆,2035年實現百兆瓦級示范堆并網發電。
26
國家能源局已明確表態支持,計劃于2025年啟動首批商用堆建設項目,單堆裝機容量設定為10萬千瓦,項目總投資規模約200億元。
![]()
27
這項技術的應用邊界遠不止電力生產。其高達650℃的熱能輸出可直接用于高溫制氫、化工原料合成以及城市集中供熱系統,還可與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協同構建“核光風儲”一體化綜合能源網絡。
28
測算顯示,當前釷基熔鹽堆發電成本約為每度0.1元,僅為燃煤電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隨著規模化推進,未來有望降至0.05元/千瓦時。
29
高盛研究報告預測,到2035年全球釷基熔鹽堆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人民幣,憑借領先的技術積累和完備的產業鏈配套,中國有望占據其中60%以上的市場份額。
30
本輪核電板塊的集中上漲,實質上是資本市場對中國高端制造業核心技術突破的積極回應。釷基熔鹽堆不僅有效破解了傳統核電在安全風險、燃料依賴和應用場景方面的多重制約,更精準對接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和能源安全保障需求。
31
結語
32
盡管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商業運營仍需克服材料耐久性、燃料循環純度等一系列技術挑戰,但堅實的自主供應鏈基礎和清晰的發展路線圖,已勾勒出萬億級市場的雛形。
33
對于投資者而言,短期股價波動受情緒驅動,而真正的長期價值蘊藏于技術迭代所帶來的結構性產業變革之中。
34
對國家來說,這一突破意味著在全球能源格局重構的關鍵窗口期搶占了戰略高地,為實現能源自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路徑選擇,甚至可能打破現有“鈾資源俱樂部”的壟斷格局,推動形成以中國為主導的“釷能源共同體”。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