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在X平臺上用"三幕劇"講述自己七年半未提車的特斯拉退款經歷時,沒人料到這會成為他與埃隆?馬斯克新一輪公開論戰的導火索。從4.5萬美元的購車預付款到價值百億的AI公司控制權之爭,這場看似由"退款糾紛"引發的爭吵,實則是兩位科技巨頭長達十年恩怨的最新注腳。在"三幕劇"與"52頁故事"的文字交鋒背后,藏著OpenAI的初心之爭、AI行業的發展路線分歧,以及兩個天才創業者之間的理念碰撞。
導火索:一輛遲到七年的特斯拉
2025年10月底,奧特曼的一條推特打破了科技圈的平靜。他以"一個分為三幕的故事"為題,曬出了2018年7月支付4.5萬美元預訂特斯拉第二代Roadster的憑證,吐槽自己等待七年半仍未提車,如今申請退款卻連郵件都發送失敗。"我真的非常期待這輛車!但7年半的等待太漫長了",奧特曼的無奈里透著幾分調侃。
![]()
這款2017年11月發布的車型,曾被馬斯克譽為"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量產車",但交付日期卻一推再推,連知名博主MKBHD都因等待過久取消了訂單。面對奧特曼的公開"催款",馬斯克的回應迅速且尖銳:"你偷了一家非營利組織",隨即補充稱退款已在24小時內解決,暗指奧特曼"選擇性失憶"。
![]()
這場看似偶然的爭執,實則早有伏筆。正如網友所言:"馬斯克現在看到奧特曼,眼里全是OpenAI"。特斯拉退款不過是一個契機,讓深埋的矛盾再次浮出水面。
溯源:從盟友到對手的OpenAI裂變
故事的起點要回到2015年。彼時,谷歌在AI領域獨占鰲頭,馬斯克因擔憂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忽視AI安全,聯合奧特曼等多位大佬共同創立了OpenAI。在馬斯克的設想中,這是一家與谷歌對立的"開源非營利組織",旨在通過公益屬性制衡AI壟斷風險,他甚至公開宣稱AI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生存威脅"。
2018年成為兩人關系的轉折點。這一年,馬斯克退出OpenAI董事會,官方理由是"避免與特斯拉的利益沖突",但內幕遠比說辭復雜。據《Semafor》報道,馬斯克當時提出要單獨掌管OpenAI,并建議將其變為營利機構與特斯拉整合,在遭到奧特曼等人拒絕后,他撤回了承諾的后續資金并正式離開。奧特曼后來回憶,那段時期"非常艱難,我不得不重新安排生活以確保資金充足"。
2022年ChatGPT的橫空出世,讓雙方矛盾徹底公開化。馬斯克對這一成功感到"非常憤怒",公開指責OpenAI背離初心,從"開源非營利"變成"微軟控制的閉源逐利公司",甚至批評其開源模型是"殘缺失效的裝樣子版本"。而奧特曼則無奈表示,馬斯克"希望掌控重要項目",但也承認"從他身上學到了堅持研發的價值"。
升級:法庭內外的全面交鋒
2024年3月,馬斯克正式起訴OpenAI及其CEO奧特曼,拉開了法律戰的序幕。他指控對方"背叛創立初心",違反非營利協議。但OpenAI迅速反擊,公開郵件顯示馬斯克早在2018年前就提議將公司變為營利機構并由自己掌控,撤資是因訴求被拒。
這場訴訟在隨后一年多里不斷升級:2024年8月,馬斯克追加起訴奧特曼等人"操縱自己創立非營利機構";11月,微軟被列為被告,指控其與OpenAI"事實上合并";2025年2月,馬斯克出價974億美元收購OpenAI遭拒,奧特曼則公開表示"同情馬斯克的不安全感"。
司法系統對這場糾紛也日漸不耐煩。2025年7月,法官斥責兩人"過度訴訟"和"游戲策略",但這并未阻止爭端擴散。同年8月,馬斯克又因認為蘋果在AppStore偏袒OpenAI,威脅起訴蘋果,兩人在X平臺上再次激烈回擊。目前,這場涉及多方的民事敲詐訴訟已定于2026年3月開庭,由以"不容胡鬧"著稱的法官主持審理。
延伸:馬斯克的多重爭議與布局
在與奧特曼纏斗的同時,馬斯克在最近的播客中回應了諸多爭議,也透露出他的新布局。他推出了號稱"比維基百科更準確"的Grokipedia,宣稱其基于合成數據訓練,內容長度是維基百科的5到6倍,還計劃生成解釋性視頻。
談及收購推特的經歷,馬斯克吐槽前管理層的浪費:5%入住率的辦公樓、成本400美元的午餐、給空辦公室買的人流分析軟件,甚至男廁所每周更換的衛生棉條。如今他正逐步重構推特算法,計劃用Grok模型處理每日1億條內容,實現自然語言搜索,這需要5萬臺H100顯卡服務器支撐。
對于特斯拉,馬斯克直言自己爭取投票權是為了保障Optimus機器人項目不受政治因素干擾,"沒人能替代我運營這么復雜的業務"。他還透露,奧斯汀的自動駕駛網約車測試進展順利,年底前將實現無安全員行駛。
![]()
結語
從特斯拉退款的"三幕劇"到OpenAI訴訟的"52頁故事",馬斯克與奧特曼的爭吵早已超越個人恩怨。這場持續多年的博弈,本質上是AI發展路線的理念之爭——開源與閉源、非營利與商業化的碰撞。隨著2026年法庭審判的臨近,這場科技圈的"世紀之戰"還將繼續。
正如網友所言,這或許是"最高級的現代營銷",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兩人的交鋒與較勁中,AI技術的發展邊界被不斷探索,行業的治理規范也在爭議中逐漸清晰。無論最終結局如何,這場橫跨汽車、AI、社交媒體三大領域的恩怨錄,都將成為科技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