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丹山碧水的清雅之外,還有一種味道,帶著人間煙火的粗獷與熱烈,那便是嵐谷熏鵝。這道起源于武夷山北部嵐谷鄉的菜肴,以其獨特的熏香和濃烈的辣意,成為往來游客心中與武夷巖茶齊名的味覺記憶。
![]()
嵐谷熏鵝的制作,是一套完整的、充滿儀式感的工藝。首先,選用的必須是放養于山清水秀之間的白鵝,肉質緊實而鮮美。處理干凈后,要用椒鹽以及由辣椒、蒜蓉等數十種香料秘制而成的調料,里里外外仔細揉搓,讓滋味充分滲透。這道工序,已經為熏鵝奠定了咸香微辣的底味。
接下來,便是最具特色的“熏制”環節。傳統的做法是在大鐵鍋底鋪上糯米、茶葉(常用武夷山產的粗茶)、桂葉以及糖等熏料,架上竹篦,將腌制好的鵝肉置于其上,蓋上鍋蓋,以小火慢熏。鍋底的材料在加熱過程中焦化,產生大量濃煙,這些帶著米香、茶香、糖香的煙霧,緩緩熏燎著鵝肉,不僅去除了腥膻,更將一種復合而獨特的熏香深深烙印在鵝肉的每一絲纖維之中。熏制的過程需要不時翻動,確保上色均勻,直至鵝身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赤紅色。
![]()
出爐的熏鵝,色澤油亮,香氣撲鼻。肉質介于煙熏的干香與內部的柔嫩之間,肌理分明,嚼勁十足。入口,首先是濃郁的煙熏風味,隨后是咸、辣、香、鮮諸味層層遞進,在口中久久不散。這種辣,并非川湘般的麻辣,而是直接而熾烈的干辣,與煙熏味結合,形成一種極具沖擊力的味覺體驗。在武夷山腳下的農家菜館,點上半只熏鵝,配上一壺醇厚的巖茶,茶的巖韻恰好能化解鵝肉的辛辣與油膩,二者相得益彰。這碗熏鵝,帶著武夷山民的質樸與豪爽,以其最直接的煙火氣,征服了無數食客的味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