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黃金價格再次刷新歷史記錄,10月底,現貨黃金一度觸及每盎司4381.52美元的天價,雖然本周回落至4000美元附近,但兩個月內累計漲幅已超過15%。
這波漲勢不僅讓投資者興奮,也讓一個不太為人知的行業賺得盆滿缽滿。
那就是氰化物生產商。作為黃金提取的關鍵化學品,氰化鈉的市場需求隨著金價一路飆升。澳大利亞兩家主要生產商已經開始大規模擴產,目標年產能21萬噸。
![]()
這波黃金漲勢來得有些猛。從9月初到10月底,短短兩個月時間,金價從每盎司3800美元左右漲到了4381美元,漲幅超過15%。這種漲勢在黃金市場并不常見。
推動金價上漲的因素有幾個。首先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中東局勢緊張,俄烏沖突持續,這些都讓投資者把資金轉向黃金這種傳統避險資產。
其次是美國的關稅政策。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關稅措施,讓全球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進一步強化了黃金的避險屬性。
第三個因素是全球央行的黃金儲備增加。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央行凈購金量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達到1037噸。2025年前三季度,這一趨勢依然在延續。
黃金價格飆升,直接帶動了氰化物生產商的業績。氰化鈉是黃金提取的核心化學品,可以從破碎的礦石中浸出黃金顆粒。全球大約90%的黃金開采都使用氰化法提取。
澳大利亞奧瑞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氰化鈉生產商之一。這家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的維多利亞淘金熱,當時主要為礦企供應炸藥。后來成為英國帝國化學工業集團的一部分,20世紀90年代獨立分拆。
![]()
2024年,奧瑞卡以6.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競爭對手賽安科。收購完成后,奧瑞卡的特種化學品部門負責人安德魯·斯圖爾特表示,隨著北美運營商計劃重啟閑置的金礦,公司打算加快氰化物生產。
斯圖爾特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說:"我們正受益于白宮帶來的波動性。"他指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推動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另一家澳大利亞氰化鈉生產商AGR(澳大利亞黃金試劑公司)今年也在大舉擴產。AGR向西澳大利亞州政府申請提升產能,目標是將年產能從目前的13萬噸提升到21萬噸。
AGR的客戶遍布非洲、澳大利亞、南美和東南亞的礦山。今年公司已經率先將產能提升了30%,從10萬噸增加到13萬噸。
AGR的母公司是西農集團,這家集團最初是一家農民合作社,現在擁有多家澳大利亞零售連鎖企業,同時在鋰等多種礦產和化工領域有投資。西農集團董事總經理亞倫·胡德表示,自1988年與庫吉化工聯合收購氰化物業務以來,該業務一直是"低調的成功者",也是集團最大的出口業務之一。
胡德說:"在化工業務中,氰化鈉工廠是資本回報率最高的業務之一,未來也將保持這一優勢。"
![]()
氰化物需求激增的另一個原因是黃金開采行業的并購潮。過去兩年,紐克雷斯特、北極星、金田等大型黃金企業紛紛收購小型競爭對手。
2024年9月,紐蒙特礦業以170億美元完成了對紐克雷斯特的收購,這是黃金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并購交易。這筆交易讓紐蒙特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商。
行業整合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采礦活動增加。一些小型礦企也開始重新評估此前被認為無開采價值的金礦。隨著金價上漲,過去因為開采成本高而被擱置的項目,現在又重新變得有利可圖。
杰富瑞分析師拉蒙·拉扎指出,金價上漲"刺激了黃金勘探活動,而隨著礦體埋藏越來越深、開采難度加大,對氰化鈉等試劑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
這個觀點有數據支持。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黃金礦產量達到約3000噸,同比增長2%。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黃金礦產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北美地區的金礦重啟潮也為氰化物生產商提供了新的增長點。過去幾年,由于金價低迷,北美一些金礦處于閑置狀態。隨著金價飆升,這些金礦開始重啟生產。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美國2024年黃金產量約為190噸,同比增長5%。這是美國黃金產量連續第二年增長。
![]()
加拿大的情況類似。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加拿大黃金產量約為170噸,同比增長3%。
奧瑞卡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收購賽安科后,奧瑞卡在北美的氰化物產能大幅提升。斯圖爾特表示,隨著北美金礦的重啟,公司預計未來幾年氰化物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
在全球氰化物市場上,中國企業也占據了一席之地。中國企業主要通過尼龍生產的副產品獲取氰化物。這種生產方式成本相對較低,讓中國企業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優勢。
目前,全球氰化鈉市場的主要玩家包括澳大利亞的奧瑞卡和AGR,捷克的德拉斯洛夫卡化工集團,以及中國的幾家企業。不同來源的氰化物產品在市場上形成了差異化競爭格局。
中國企業的氰化物產品主要供應國內市場,但也有部分出口到東南亞、非洲等地區。隨著全球黃金開采活動增加,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擴大。
氰化物雖然是黃金提取的高效試劑,但其劇毒性一直是個問題。氰化物泄漏事故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甚至導致人員傷亡。
![]()
2000年,羅馬尼亞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氰化物泄漏事故。一家金礦的尾礦壩決堤,大量含氰化物的廢水流入多瑙河,導致大量魚類死亡,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長期影響。
這起事故引發了全球對氰化物使用的關注。此后,各國政府對氰化物使用的監管日益嚴格,特別是在防止氰化物滲入供水系統方面。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科學家保羅·布魯爾指出,毒性更低的替代材料可能會沖擊市場。他領導的團隊已經研發出一種名為硫代硫酸鹽的黃金浸出替代產品。
硫代硫酸鹽的毒性遠低于氰化物,而且對環境的影響更小。但問題是,硫代硫酸鹽的提取效率不如氰化物,而且成本更高。
布魯爾表示,各國政府對氰化物使用的監管正在日益嚴格。但保守的黃金行業對這種高效穩定的傳統化學試劑依賴性極強,推廣替代材料并非易事。
AGR的胡德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考慮到礦業行業的成本壓力,替代材料很難形成大的影響力。"如果你是冶金工程師,為什么要冒這個風險呢?"他的疑問道出了行業的普遍心態。
![]()
在成本與穩定性面前,企業對新技術的接納往往較為謹慎。尤其是在金價高企、利潤豐厚的當下,企業更沒有動力去嘗試風險更高的新技術。
短期來看,氰化物市場的前景非常樂觀。黃金價格依然處于歷史高位,全球黃金開采活動持續增加,這些都為氰化物生產商提供了穩定的需求支撐。
澳大利亞的兩家主要生產商都在擴產,這本身就說明了市場的樂觀預期。AGR計劃將產能從13萬噸提升到21萬噸,增幅超過60%。這么大的擴產計劃,如果沒有對未來需求的充分信心,企業是不會做出這樣的決策的。
但長期來看,氰化物市場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環保監管的趨嚴是一個長期趨勢,替代品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雖然短期內替代品難以撼動氰化物的地位,但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下降,未來替代品的市場份額可能會逐步擴大。
此外,黃金價格的波動也會影響氰化物市場。如果金價大幅下跌,一些邊際礦山可能會停產,氰化物需求也會相應減少。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金價短期內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