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31日,韓國慶州APEC會場迎來中方與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首次正式會面。
此前,中方未及時向其發送賀電,被解讀陷入“外交冷遇” 困境。
不過此次會面中,她全程在鏡頭前保持笑意,并且主動提出 “構建建設性日中關系” 。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編輯:7
一面諂媚,一面務實
外交舞臺上,笑容是一種復雜的語言。
但高市早苗的笑,卻演變成了一場反差強烈的臉譜戲。
就在10月28日,她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會面時,笑容謙卑甚至帶著幾分諂媚。
雙方高調宣布“美日同盟進入新黃金時代”,并承諾落實5500億美元的投資框架。
![]()
然而,僅僅三天后,在韓國慶州的APEC會場,面對中方,她的笑容變得謹慎而務實。
全程保持微笑主動提及“構建建設性日中關系”,仿佛換了一個人。
這種“雙重笑容”的表演,在外交史上極為罕見,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臺詞和表情都服務于不同的觀眾。
![]()
面對美國,她需要的是安全上的 reassurance,笑容是遞給華盛頓的“投名狀”,是她向“主子”表忠心的廉價儀式。
而面對中國,她渴望的是經濟上的“輸血”,笑容是遞給北京的“橄欖枝”,是她在內外交困下不得不放下的身段。
![]()
這兩種表情,一個是政治上的“求生欲”,另一個是經濟上的“求生欲”,本質上都源于同一個詞:脆弱。
這種表演的背后是一個政治人物在權力與現實間的掙扎。
她的臉譜寫滿了日本國家戰略的撕裂與迷茫。
這不僅僅是高市早苗個人的選擇,更是一個國家在時代變局中的縮影。
![]()
一本政治的苦賬,一本經濟的甜頭
撥開笑容的迷霧,我們看到的是日本不得不算的兩本賬。
一本是政治的苦賬,記錄著國內的危機四伏和對外依附的無奈。
高市早苗的執政根基,從上臺第一天就異常脆弱。
公明黨因對黑金政治的態度退出執政聯盟,她被迫與右翼色彩濃厚的日本維新會“火線”結盟。
![]()
結果呢,在國會指名選舉中以237票對149票勉強當選,國會席位不足半數。
這意味著任何重大法案都可能被擱淺,她像個跛腳首相,施政舉步維艱。
她的施政草案,據幕僚透露,前后經過了三次重大修改。
對華部分,從最初的“應對挑戰”,被迫調整為如今的“推進合作”。
![]()
這每一個字的改動,都是國內政治力量博弈的結果,充滿了妥協與無奈。
這本賬上還記著外部的沉重枷鎖。
美日同盟被定義為“外交核心”,日本承諾采購美國大豆與天然氣。
甚至計劃提高駐日美軍費用分擔比例,雙方還共同訪問了橫須賀美軍基地。
![]()
這一切都像一根根繩索,將日本更緊地綁在美國的戰車上。
而另一本是經濟的甜頭,充滿了對中國的渴望與依賴。
日本政府債務已突破1200萬億日元,占GDP比重超過250%,創下發達國家紀錄。
日元兌美元匯率持續跌破150關口,推高了能源與糧食進口成本。
![]()
更讓東京焦慮的是家庭實際收入已經連續6個月下降。
高市早苗提出的“經濟刺激方案”,需要巨額資金投入,而中國市場是她繞不開的關鍵答案,是唯一能讓她看到復蘇希望的地方。
![]()
日本汽車業在華銷量占比高達38%,精密制造企業對華出口依存度超過50%。
失去中國市場,將直接擊垮日本的經濟復蘇,這不是危言聳聽。
一冷一熱,一張一弛,這就是高市早苗的困境,也是整個日本的困境。
![]()
2820億美元的底氣
面對高市早苗的“務實微笑”,中方為何愿意“不計前嫌”給予機會?
答案藏在兩個沉甸甸的數字里:2820億美元。
這是2025年1-9月,中日貿易的總額,一個龐大到無法忽視的現實。
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這種深度捆綁并未減弱。
![]()
雖然4-9月對華出口額同比下降2.1%,但半導體制造設備、汽車零部件等關鍵產品對華出口占比,依然穩定在21%。
更有意思的是,9月單月的數據顯示,日本對華出口1.59萬億日元,進口卻高達2.37萬億日元。
其中,稀土、磷原料等戰略資源的進口依存度,較去年還提升了3個百分點。
![]()
這種典型的“技術換資源”互補格局,構成了中日關系最穩固的錨點。
它讓雙方在波濤洶涌的地緣政治風浪中,有了一塊沉甸甸的壓艙石。
這不僅僅是經濟賬,更是戰略賬。
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達成的二十項重要共識,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
雙方明確2025年舉辦第十八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在數字經濟、銀發經濟等新領域擴大協作。
并且要共同推進RCEP高質量實施,這些合作不是單方面的恩惠。
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指出的,這是“給全球經濟注入確定性的必然選擇”。
尤其在“逆全球化”思潮蔓延的當下,中日攜手對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至關重要。
中方的這種底氣,還源于一種外交上的成熟與理性。
中國對日政策從不“貼標簽、下定論”,而是始終從大局出發,基于是非曲直來處理關系。
會面中,中方明確重申了四個政治文件的核心地位,這與外交部此前回應賀電問題時“敦促日方信守歷史和臺灣問題承諾”的表態一脈相承。
![]()
這種“堅守底線、開放合作”的姿態,既展現了原則性,也釋放了最大善意。
中方歡迎日方參與“一帶一路”合作,這種自信與從容,讓中方在這場外交博弈中,始終掌握著主動權。
![]()
行動永遠比笑容更有分量
那么,這場會面能成為中日關系的轉折點嗎?
答案并不取決于高市早苗的笑容有多甜美,而在于她接下來的行動有多堅定。
外交場上,笑容可以是表演,但行動無法偽裝,行動才是檢驗誠意的唯一標尺。
歷史認知問題,始終是橫亙在中日之間的第一道坎。
![]()
高市早苗曾多次以內閣大臣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最近一次就在202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
該神社供奉著二戰甲級戰犯,是中日關系的永久“痛點”。
她還長期質疑“村山談話”的合法性,甚至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
這些言行與2025年抗戰勝利80周年的時間背景形成了極其尖銳的對照。
![]()
中方在會面后強調“正視歷史是合作前提”,這與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以史為鑒是中日關系地基”的觀點形成了強烈呼應。
這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態度需要轉化為行動,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另一道坎是美日同盟的強化給關系改善蒙上的陰影。
![]()
10月28日首腦會晤后,美日不僅簽署了《關鍵礦產及稀土開采與精煉合作框架協議》。
其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打造一條“去中國化”的產業鏈,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
雙方還計劃加速落實日本“反擊能力”建設,推動駐日美軍指揮系統升級。
2025年以來,美日韓已舉行了3次“自由之刃”聯演,美軍更在日本部署了“堤豐”中程導彈系統。
![]()
這種軍事綁定的實戰指向性極強,與對華對話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如果日本繼續追隨美國打造“亞太版北約”,那么任何對華示好都將淪為“權宜之計”。
正如環球時報評論指出的:“擺脫對美依附才能真正實現中日和解”。
值得期待的是,民間與經濟層面的合作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托底力量”。
第十八次中日友好交流會議吸引了兩國近200位友好人士參與。
![]()
中國對日本30天免簽政策實施后,赴華游客同比增長了47%。
這些務實的合作,構成了關系穩定的“壓艙石”,也為政治層面的突破提供了土壤。
高市早苗的笑容能否轉化為持久的對華善意,答案仍在風中飄。
![]()
但這場會面本身傳遞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在變亂交織的當下,對話是唯一理性的選擇。
中方的“不計前嫌”,是對地區和平的責任擔當。
而高市早苗的笑容,若想真正具有意義,就必須用“停止參拜靖國神社”、“反對陣營對抗”、“推進經貿合作”等實際行動來支撐。
![]()
![]()
![]()
結語
外交是一場表演,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亞太的未來,取決于是選擇陣營對抗還是合作共贏。
你認為高市早苗的“務實”能持續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