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指導的《國寶時刻》文物超高清影像記錄工程首批50部作品發布。11月1日起,該系列作品已在全國省級衛視及所屬新媒體客戶端賬號矩陣,學習強國、央視頻、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TV、抖音、快手、B站等網絡視聽平臺播出,形成“大小屏聯動、全終端覆蓋”的傳播矩陣。
陜西省共有8件/套文物入選《國寶時刻》精品創作名單,數量居于前列,僅次于北京的12件。這批文物分別是高級軍吏俑和百戲俑(一組)、人面網紋彩陶盆、何尊、銅車馬、鑲金獸首瑪瑙杯、三彩駱駝載樂俑、法門寺地宮出土系列茶器、?曲葵花形螺鈿銅鏡。
目前這8件/套文物視頻已由陜西廣播電視融媒體集團(臺)《中國考古工作室》精心制作完成,首批播出鑲金獸首瑪瑙杯、銅車馬、高級軍吏俑和百戲俑、?曲葵花形螺鈿銅鏡4件/套。
![]()
據悉,《國寶時刻》工程于2024年10月啟動,聯動全國各地的廣播電視臺、文物部門及文博單位,聚焦中華文明起源脈絡、燦爛成就與世界貢獻,從海量館藏中遴選100件(套)代表性文物作為首批展示內容,以“思想+藝術+技術”融合理念打造百集微紀錄片,著力實現“透物見人、以物論史”的傳播效果。
首批發布的50部作品涵蓋青銅、玉器、陶瓷、書畫等多種類型,每集以5分鐘的精煉體量,借助4K超高清技術、三維建模與AI技術攝制,帶來全新視覺體驗,纖毫畢現地還原文物細節,讓文物鮮活靈動,同時邀請首屆金聲獎得主參與配音,構建沉浸式視聽體驗。
該系列作品通過縱貫萬年的文物序列,勾勒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的壯闊圖景,彰顯其多元一體、博大精深的文化格局,是兼具文化厚度與藝術感染力的影像讀本。
部分衛視播出時間安排:
![]()
鑲金獸首瑪瑙杯
![]()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代玉器,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其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材質盛產于西域,器型常見于中西亞,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已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銅車馬
![]()
秦陵一號、二號銅車馬是中國考古史上出土的體形最大、結構最復雜、系駕關系最完整的青銅車馬,是考古所見的最大的組合型青銅器,被譽為“青銅之冠”。
兩輛車都按秦代真人車馬1/2的比例制成,是我國截至目前出土的體形最大的青銅車馬。八匹銅馬、兩個銅御手、兩乘銅車以及配飾的金銀飾品加在一起,這組銅車馬有7000多個零部件,總重量達2302千克。秦陵銅車馬結構復雜、細節表現清晰、逼真,冶金鑄造技術高超,采用多樣工藝手法,如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
![]()
?秦陵一號銅車馬
![]()
?秦陵二號銅車馬
![]()
高級軍吏俑和百戲俑
![]()
在秦兵馬俑中,級別最高、體量最高、形象最完美、氣場最強大的,莫過于高級軍吏俑——也就是大眾俗稱的“將軍俑”。高級軍吏俑身穿雙重長襦外披彩色魚鱗甲,頭戴鹖冠,雙手交垂于腹前拄長劍,身材魁梧,氣質出眾。
高級軍吏俑出土數量很少,目前僅有10尊,按著裝可分為鎧甲將軍俑和戰袍將軍俑兩類。
![]()
![]()
![]()
百戲俑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一號百戲俑,殘高152厘米,右臂有刻劃文字“咸陽親”;三號百戲俑,殘高172厘米;四號百戲俑,殘高152厘米;十九號百戲俑,殘高181厘米。
這些陶俑如真人大小,上體裸露下著彩色小短裙或短袴(kù),動作有直立狀、雙手卷衣狀、一手叉腰一手高舉、雙腿弓箭步、半跪狀等各不相同,是秦陵考古中首次見到的造型。
![]()
根據文獻記載與陶俑生動形象來推測他們很可能是為宮廷表演舉鼎、持桿、摔跤等娛樂活動的百戲藝人,專家稱這類陶俑為“百戲俑”。
百戲是古代樂舞雜技的統稱,形式有雜技、幻術、戲劇、樂舞、扛鼎、尋橦、角力、俳優等。所以,陶俑被稱作“百戲俑”。它們仿佛正在參加一場宮廷聚會,各施手段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藝,反映了秦代豐富的宮廷活動。百戲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盛行于秦漢,一直延續至今。
八曲葵花形螺鈿銅鏡
![]()
這面八曲葵花形螺鈿銅鏡收藏于陜西考古博物館,鏡背及鏡鈕面髹漆,嵌以蚌片制成的圖案,鏡背內區為八組小寶相花圖案,外區為四對展翅鴛鴦,間以四組較大的寶相花圖案,周圍均鑲嵌細小的綠松石片,給人繁花似錦的感覺。
人面網紋彩陶盆
![]()
這件人面網紋彩陶盆收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館,其高18厘米,直徑44厘米,為細泥紅陶,口沿部位有一圈黑色的彩帶,八個紅色的符號將黑色彩帶分隔開來,大概形成八等分。
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這件盆內繪有人面魚紋和漁網紋飾的彩陶盆,便給它取名“人面網紋彩陶盆”。它不僅保存完整,而且圖案形象逼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效果。
何 尊
![]()
何尊收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3000多年前西周早期貴族“何”鑄造的一件青銅禮器。它造型獨特、大氣典雅,尊體上圓下方,暗合古人“天圓地方”的思想觀念。
尊腹底部刻有122字銘文,其中“余其宅茲中國,自之乂民”里的“中國”,是第一次作為一個詞組在歷史上出現。這里的“中國”是一個地理概念,意思是“國家的中心”。

三彩駱駝載樂俑
![]()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表現了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巡回樂團群像,樂團中有主唱、有樂手,從面貌上看都是漢人,但樂手手中所執樂器既有中原的也有從西域傳來的。整件作品人物形象生動鮮活,為研究盛唐時期的音樂、歌舞,尤其是西域樂舞對中國的影響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法門寺地宮出土系列茶器
![]()
1987年,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一套精美絕倫的唐宮廷茶具,這是唐僖宗皇帝御用的一套金銀茶器,也是茶文化界迄今為止發現時代最早、級別最高、最為完整的唐宮廷金銀茶具。其包括烘焙、碾羅、貯藏、烹煮、飲茶用具等,全面展現了陸羽《茶經》中記載的古人制茶和吃茶的全過程,為研究唐代茶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鎏金飛鴻球路紋銀籠子
![]()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鎏金團花銀碢軸系碾茶器
![]()
?鎏金飛天仙鶴紋銀茶羅子
![]()
?鎏金摩羯魚三足銀鹽臺
![]()
?鎏金飛鴻紋銀則
![]()
?鎏金卷草紋長柄銀勺
![]()
?系鏈銀火箸
![]()
?五瓣葵口秘色瓷碗
![]()
來源:起點新聞
編輯:祺瑞
責編:李 杉
審 核:若文
終審:賴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