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號,特朗普掀起了關稅戰,尤其劍指中國。
到現在7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中美休戰,似乎一切回到了原點。但是對其它國家可不是這樣,他們被美國坑得是欲仙欲死,成為了炮灰。
首先最大的炮灰非印度莫屬,到現在特朗普對印度的關稅兩次疊加,居然高達50%,那是絕對的全球最高。
![]()
這對印度是史詩級的暴擊,造成了三個后果。
第一是全球資本撤資,170億美元流出;
第二是所吸引的外資,今年對比去年同期暴跌了90%以上;
第三是印度各行各業遭遇沉重打擊,服裝產量下降25%,海鮮出口下降30%,珠寶產業17萬技術工人面臨失業風險.........
上世紀60年代,印度信心滿滿,要做不結盟運動的領袖,要成為第三世界的扛把子,瘋狂挑釁某大國,結果被迎頭暴擊,國運中斷,從此一蹶不振,尼赫魯郁郁而終......
60年后,莫迪又野心勃勃的提出了新的工業計劃,結果被巴基斯坦拿著某大國的武器打得現了原形,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印度的虛弱,美國發現他根本沒有任何的統戰價值,于是順勢趁你病,要你命,開始猛烈關稅戰。
印度一敗涂地丟盔棄甲,又一次國運給整沒了.......
所以這輪關稅戰,最大炮灰獎的冠軍必然是要頒發給印度,印度丟失的不僅僅是出口貿易,估計以后十年他都緩不過勁來。
那么炮灰獎的第二名是誰呢?
是加拿大!
作為美國的最親密盟友,最忠誠的沖鋒犬,關稅居然高達39%,而且鋼鋁類產品還更高.......
加拿大經濟遭遇到了嚴重的沖擊,出口一度暴跌27%,石油產業和汽車產業遭遇重創,100萬個工作崗位面臨失業的風險。
那接下來誰的損失最大?
日本現在被特朗普加征15%的關稅,你別看這個數字,確實遠遠不如印度和加拿大,但是日本可不僅僅是被加關稅,而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這次特朗普到日本,看著和高市早苗親密互動,還在吹噓所謂偉大的盟友,可是為了這句話,日本答應了一系列的條件。
第一就是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
日本的經濟總量也就是4萬億美元,相當于要把1/8的總量拿出去投資。
日本2024年的財政收入也就是5200億美元,相當于一年白干,全要投出去。
更要命的是,美國對這筆投資還有嚴格的限制,就是投資產生的收益不得回到日本,要在美國進行再次投資。
說白了,這就不是啥投資,是直接搶劫了日本5500億美元。
第二就是日本承諾要完成2%的GDP用于軍費,其實就是向美國支付保護費,尤其加大對美國的軍工采購;
第三就是日本同意對美國進行大采購,包括福特汽車公司的F150皮卡、大豆和液化天然氣等產品。
這個具體金額是多少?日本還沒有對外公布,估計是不敢公布,因為路透社等媒體都用了巨額、大筆這樣的定語,反正就是數額極其龐大。
這些采購對日本也是要了命了,同樣是相當于支付了高昂的保護費,因為采購的這些東西,絕大部分對日本屁用沒有。
第三名不僅僅只有日本,歐盟是并列第三名。
關稅戰之前,美國對歐盟的關稅只有3%;而現在是15%;
就這15%也是歐盟跪著求來了,否則特朗普還不放過他們,威脅說要加30%。
最后歐盟不得不咬牙承諾了兩點。
第一,在3年內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就是天然氣和石油。
以前買俄羅斯的氣,就像是從隔壁村大鵝家買,有現成的大管子直通歐盟家廚房,開關一擰,氣就來了,便宜、方便、管飽。
現在好了,以后得大頭要找美國買,漂洋過海運歐洲,成本就海了去了!
綜合價格起步是俄羅斯的1.5倍,最高峰時飆升到3倍以上。
歐盟還需要在美國戰略性領域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這一點更是要命,本來現在歐盟企業因為能源導致運營成本飆升,還被逼迫在美國投資。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歐盟被折騰得外焦里嫩,比如大眾汽車僅僅因為關稅上半年就利潤損失13億歐元。
根據相關分析,德國未來三年累計損失可能超4000億歐元,大量的企業將會把生產線轉移至國外,導致歐洲衰落得更快,更早一點產業空心化。
所以這輪關稅戰,歐盟玩完了,付出了總計1.35萬億美元的巨大代價,丟掉了整個未來,大量的企業跑路,最終才求得特朗普放了一馬,加征15%的關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