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衛生巾查出質量問題了,有消費者拆開一個品牌的衛生巾,居然看到里面有活蟲子在動。
這事兒不是第一次發生,像一些常見的大牌子,最近幾年也因為類似問題被說過,甚至還有產品查出致癌物、蟲卵。
衛生巾是4億中國女性經期必須用的東西,本來該讓人放心,結果總出衛生問題。
![]()
品牌方大多說是儲存或者運輸的問題,沒給個明確的說法。
這些貼身穿的東西,到底安全底線在哪兒?4億女性的健康,該誰來管呢?
安心褲爬活蟲,13歲女孩染霉菌
10月24日,鄭州霍女士的遭遇被《民生大參考》曝光后引發熱議。
![]()
她給13歲女兒買了16包蘇菲超熟睡安心褲,用到第10包時,孩子發現未拆封產品里有活蟲。
“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查出了霉菌感染。”霍女士說,更糟的是,剩余包裝里又發現3包有蟲——這些產品生產日期是2024年5-6月,都在保質期內。
信息來源:又一品牌被曝拆出活蟲:頻頻塌房的衛生巾行業,4億中國女性正遭背刺
![]()
10月26日,記者陪霍女士找蘇菲對峙,現場拆包就有蟲子爬出。
蘇菲負責人道歉稱是印度谷螟,卻辯稱生產環節無蟲,推測是儲存或物流問題。
消費者不買賬,有人翻出2022年7月湖南永州的投訴:當時蘇菲衛生巾也查出干蟲子,品牌回應是“運輸污染”。
![]()
截至11月4日,涉事安心褲在蘇菲旗艦店“近7天18萬+人逛過”,累計銷量超10萬件,安全問題豈能含糊?
不止蘇菲!
蘇菲的問題不是個例,近年行業“塌房”事件都有官方報道或監管通報。
2014年,《新京報》曝光abc衛生巾有蟲卵,2018年,七度空間因產品含針頭被投訴,監管部門確認異物屬實。
![]()
2020年,《中國消費者報》報道“三無”散裝衛生巾用廢棉、醫療垃圾制作,農村集市和低價網店常見,抽檢細菌超標10倍以上。
2021年,上海市監局抽檢發現,高潔絲、護舒寶等5個品牌重金屬鉛超標,長期用可能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信息來源:知名品牌貼身用品被曝有活蟲!現場拆包,看到蟲子還在蠕動!最新回應
![]()
2024年3?15晚會揭黑幕:山東梁山希希紙制品公司回收全棉時代、蘇菲等品牌的殘次衛生巾,分揀粉碎后重新包裝。
以“二等品”售賣。負責人劉某稱“臟點兒沒事兒”,僅兩家網店就賣了7.8萬件,涉及3萬多消費者。
2024年8月,浙江省消保委測20個主流品牌,近80%長度虛標:240毫米日用實際最短222毫米,420毫米夜用不足400毫米。
![]()
廠家辯解“符合國標偏差”,可消費者花了足額的錢。
毛利率超60%
一邊是質量問題不斷,一邊是品牌盈利豐厚。
歐睿國際《2023年中國女性衛生用品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市場規模703.4億元,預計2025年破1500億元,年增超12%。
利潤更驚人:七度空間母公司恒安國際2023年衛生巾業務毛利率63.7%,自由點母公司百亞股份超55%。
![]()
一片出廠0.3元的衛生巾,到消費者手里賣1元左右,利潤近3倍。
但品牌把錢花在了營銷上:百亞股份2024年半年報顯示,銷售費用12.26億元,比2022年同期翻3倍多,多用于明星代言、短投流和線下促銷。
信息來源:蘇菲衛生巾拆出活蟲,“安心褲”為何不讓人安心?︱大象財富
![]()
研發投入卻少,2023年全行業研發占比平均不足2%,不少品牌偷工減料。
2024年5月,廣東省監局抽檢發現,某知名品牌把衛生巾吸收層厚度從0.8毫米減到0.5毫米,導致側漏頻發。
還有品牌推“超薄透氣款”,實際減少吸收芯體用量,價格卻漲30%。
![]()
價格還在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衛生巾平均0.49元/片,2023年漲到0.9元/片,14年翻近一倍,年均漲超4%。
可除2008年引入液體衛生巾,行業沒突破性創新,漲價多是“換包裝”“炒概念”。
4億女性的困境
我國約4億女性處于經期,一輩子要用1.5萬片衛生巾,是剛需中的剛需,可現在買衛生巾成了難題,有人吐槽“像開盲盒”。
![]()
選大牌可能踩雷:2024年9月,四川成都消費者在護舒寶里發現黑色絮狀物,品牌只愿賠10倍貨款(約50元),讓消費者自付3000多元檢測費,普通人耗不起。
選便宜的更危險:2024年7月,《中國婦女報》調查“月經貧困”,農村16-25歲女性中,12.3%因經濟原因用劣質衛生巾,甚至用衛生紙、舊衣服代替。
信息來源:太惡心!知名品牌被指“拆出活蟲”,很多女生都用過
![]()
2024年河南省監局抽檢,低價散裝衛生巾細菌最高超標50倍,易引發婦科炎癥。
維權也難:2024年1-9月,全國12315平臺接衛生巾投訴2.3萬件,80%因“證據不足”或“協商不成”沒解決。
品牌常要求消費者提供檢測報告,可費用高、周期長,多數人只能放棄。
![]()
行業問題頻發,根源有三,都有監管數據和報告支撐。
一是標準太松,現行國標GB/T8939-2018對長度偏差允許“±10%”,240毫米產品實際216-264毫米都合格,消費者難察覺“縮水”。
且國標沒禁止用回收料,也沒明確生產環節蟲類防控要求,企業有空可鉆。
![]()
二是監管跟不上,多數地區一年僅抽檢衛生巾1-2次,重點在超市和旗艦店,農村集市、低價網店抽檢率不足30%。
2024年全國查處的衛生巾違法案件,平均罰款僅4.2萬元,遠低于企業違法所得(常超10萬元)。
比如山東希希公司違法獲利超200萬元,僅罰50萬元,換個名字還能經營。
![]()
三是企業缺責任。蘇菲稱“生產用100℃高溫殺菌”,可央視3?15晚會曝光,部分企業為降成本,把殺菌溫度降到80℃。
時間從30分鐘縮到10分鐘,導致殺菌不徹底,2024年6月,江蘇省監局查獲一批用醫療廢料做的衛生巾原料,涉額超千萬元。
怎么才能買到放心的衛生巾?
面對亂象,消費者可通過以下消保部門驗證的方法降低風險:
![]()
看渠道:不買散裝或低價“廠家直銷”貨,選超市、便利店或品牌官方旗艦店,保留購物憑證,方便維權。
查信息:買前看包裝,確認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許可證號(SC證)和執行標準號,缺一項不買。
開封后放干燥陰涼密封處,防細菌滋生。
![]()
敢維權:發現異物、異味或不適,先拍照錄留證,聯系品牌客服。
若推諉,打12315或12345投訴,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主張三倍賠償,不足500元按500元算。
解決問題關鍵在監管和企業:希望監管提高抽檢頻率、擴大范圍,重罰違法企業并列入“黑名單”。
![]()
品牌也該把錢投到質量和研發上,而非營銷,畢竟,衛生巾關乎4億女性健康,這是責任,不是單純的生意。
11月4日,蘇菲安心褲事件還沒最終結果,網友的話值得行業反思:“我們要的不是鞠躬道歉,是一片真正干凈、安全的衛生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