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鋼套不僅換得勤,壞了還會漏油泄壓,精鍛機直接‘趴窩’。如今用廢棄P92鋼管自己做,不僅性能過硬,單支還能省近7萬元的采購費用,再也不用看外購廠家的臉色了!”看著北重集團防務事業部303車間高質量完成的P92精鍛機錘桿鋼套,108車間老操作工馬師傅感慨道。
精鍛機錘桿與鋼套的配合間隙要求極高,內孔公差必須控制在±0.05mm,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直徑。更棘手的是,鋼套壁厚最薄處只有6mm,像一片薄紙,加工時稍微受力不均就會變形,只能依賴外購。
面對特鋼事業部108車間提出用廢棄的P92鋼管試加工任務需求,303車間指出問題:P92鋼軟、韌性強,加上鋼套本身精度要求高、壁厚薄易變形,加工難度比傳統材質翻了好幾倍。
“別看著鋼套不大,加工起來全是‘鬼門關’!”
“他們帶著問題來,我們就要帶著方案上。”303車間主任翟曉蒙感慨道。為了攻克難關,303車間立即抽調精兵強將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針對P92材料特性,量身定制了“粗車、振動時效、精車-拋光、鉆孔、鉗工、熱處理”的全流程方案。
![]()
工人們滲氮結束后測量尺寸
“跨車間協作必須協同奮戰、共同攻關。雙方技術團隊并肩作戰,要真正實現1+1>2。”接下來的10天時間,兩個車間打響了聯合攻堅戰。一個主抓材料與工藝協調,一個死守加工與質量控制,協同指揮協調各工序銜接,審核把關關鍵尺寸數據,確保加工精度與工藝穩定性。
“鋼套外圓直徑730mm,高度450mm,壁厚才15mm,屬于薄壁大直徑桶狀零件,公差難以控制,薄壁加工過程容易振動,形位公差和光潔度控制是本次機加的關鍵點。”翟曉蒙在第一次工藝會上強調。他親自盯每個工序環節:粗車時采用低轉速、小吃刀量的方式,單邊1.5mm余量,防止材料應力集中;振動時效階段,他帶著技術員一遍遍調整頻率和時間,有效釋放內部應力;精車和拋光時,為保證光潔度,創新采用刀尖帶R角的刀具進行切削,嚴格控制切削速度和吃刀量,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檢測尺寸,最大限度保證機加尺寸和光潔度;到了鉆孔和鉗工環節,更是創新使用專用防變形工裝,確保薄壁件裝夾“穩又準”;加工過程中更是多次運用內、外徑千分尺和百分表進行測量,精準控制關鍵尺寸,有效保證加工質量。
針對原有鋼套耐用性不足的問題,他還提出一個關鍵改進——增加一套密封圈結構,“這樣不僅能提高密封性,還能讓耐用性提升一倍以上!”
如今,這支“廢料變來的金套”即將裝機測試。對303車間來說,這次成功的意義遠不止“省成本”:108車間按近3年更換12支鋼套算,能省140萬元采購費、減少近30天的停機時間;更重要的是,通過聯合攻關,為車間內部市場開拓提供了一條技術攻關的路徑。(工人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白帥國 記者 徐瀟)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