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軍進入山西境內,進展十分順利,很快就占領了軍事重鎮大同。消息傳到北京后,崇禎帝慌忙調集外地兵馬入京勤王,其中四位將領被寄予厚望,還得到了相應的爵位。然而最后只有一位將領抵達北京,但他卻未作抵抗,還投降了李自成。那么,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
一、征戰沙場
此人名叫唐通,字達軒,是陜西涇陽人。崇禎七年(1634年)的時候,唐通被任命為榆林守備,他率軍跟隨總督陳奇瑜征剿義軍,雖然取得大勝,但卻并未徹底剿滅義軍。唐通因表現出色,被提拔為漢中游擊,之后他又參加了不少戰斗,不斷得到晉升,歷任宣府副將、密云總兵等職,進入高級將領的行列。
崇禎十四年(1641年),松錦之戰爆發,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包括唐通在內的八位總兵麾下的十三萬人參戰。結果明軍被皇太極所部包圍,明軍接連出戰,但都遭到了失敗。最后,明軍各部先后突圍,唐通等人雖然突出重圍,但損失十分慘重,“自杏山迤南沿海,東至塔山,為清兵邀擊,溺海死者無算。”
![]()
二、奉詔勤王
唐通雖然戰敗,但此時的明朝朝廷已經不敢隨意處置高級將領,所以他仍然鎮守密云。當年冬天,清軍從京畿地區入關,一直打到山東境內,唐通只是尾隨其后,卻并不敢一戰。崇禎十六年(1643年),唐通改任薊鎮西協總兵。同時,崇禎帝還召見了這位“常敗將軍”,稱卿而不名,并賞賜蟒服、玉帶。
第二年,崇禎帝在得知李自成進入大同的消息后,急召唐通、吳三桂、左良玉、黃得功四位總兵入京勤王,還加封他們為伯爵,比如吳三桂被封為平西伯,而唐通被封為定西伯。“西”指的就是崛起于西邊義軍首領李自成。顯然崇禎帝對吳三桂、唐通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兩人能夠奮勇作戰,為他平定來自西方的“動亂”。
![]()
三、兩次叛變
由于路途最近,所以唐通很快就來到了北京。崇禎帝非常高興,當即賜銀幣,還拿出數千兩白銀犒軍,接著讓唐通率軍與監軍太監杜之秩去守衛居庸關。然而,唐通來的快,投降的也快,當李自成抵達居庸關時,唐通、杜之秩未作抵抗,向義軍歸降。明朝滅亡后,唐通率部跟隨李自成前往山海關,參加了這場大戰。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唐通認為對方已經沒有什么前途,于是率領所部驅逐了李自成的軍隊,自己占據著綏德州。不久后,唐通又派人向清朝投降,并被封為定西侯。之后,唐通率軍幫助清朝平定各地的義軍。到了順治五年(1648年),唐通被改授一等子,可以承襲十四次。康熙三年(1664年),唐通告老還鄉,并在同年病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