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應天城,建文帝在皇宮內放了一把火后便不知所蹤,朱棣趕來后并沒有找到他。
朱棣沒找到朱允炆,那也就意味著他沒法“名正言順”地得到皇位。
為了讓天下人認可自己這個皇帝,朱棣找來了天底下最有名望的讀書人,想讓他為自己站臺……
![]()
朱棣請來的這位“大儒”,名叫方孝孺,此人在當時頗有名氣,就連姚廣孝都對他十分尊敬。
而方孝孺之所以有這么大名氣,其實并不是因為他的能力,雖然他的能力確實很強,但是光憑他一個人的能力,是做不到天下皆知的。
方孝孺出名的真正原因,是朱元璋對他的關照。
![]()
而朱元璋之所以要關照方孝孺,是因為朱元璋心中有愧:他曾誤殺方孝孺之父。
方孝孺的父親名為方克勤,曾在朱元璋手下擔任山東濟寧知府。
眾所周知,朱元璋最喜歡的就是既有能力,又很清廉的官員,而方克勤完美符合他的要求。
![]()
當年方克勤剛到濟寧上任,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濟寧人不重學術。
明明在山東境內,這里居然沒有多少學子,縣學、郡學都已經停辦了。
眾所周知,孔子的老家就在山東曲阜,這里是“學術氛圍”最好的地方,濟寧距離曲阜非常近,居然是個“不學無術”的地方。
![]()
方克勤很不滿意,因此他上任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學堂。
在方克勤的監督下,濟寧各州縣很快就建起了數百間學堂,學堂蓋好后,方克勤又招聘了很多老師。
第二年,各個學堂開始招生,第一屆學生就有兩千多人,這在當時已經算多了。
![]()
方克勤能這么快就把學校的問題解決,足見其能力不凡。而他除了能力出色之外,清廉程度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方克勤身為一方知府,從來不穿綢緞,只穿粗布衣服,哪怕是一件普通的布袍,也能在他身上穿好幾年。
![]()
方克勤住的房子也十分破舊,說是斷壁殘垣可能有點過了,但其實也差不多,差別僅在于方克勤用葦草席子把墻上破洞的地方給補上了。
就方克勤住的這地方,大門已經沒什么用了,因為小偷隨隨便便就能翻墻而入。
![]()
不過也沒有哪個小偷不開眼來方克勤這里偷東西,倒不是說因為方克勤是知府才不來,而是因為方克勤家里壓根就沒有能值得偷的東西。
可是,如果方克勤不花錢,家里也沒錢,那他的俸祿都去哪里了呢?
除了日常的開銷外,方克勤的錢都去了別人手里。
![]()
每當有同僚遇到困難,方克勤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
萊蕪縣的縣丞想把母親從老家接過來,方便日常照顧,但苦于沒有盤纏。
方克勤知道這個事之后,立馬就把自己一個月的俸祿都送給了他。
要是同僚家里遇到困難了,方克勤肯定會伸出援手。
![]()
《明史》中記載,(方克勤)任職三年,月俸有余則盡散給朋友,或留官庫,毫無私蓄。
方克勤自己的錢都不留,別人給他送禮他更是不要。
公元1375年,方克勤的事跡被朱元璋知曉,朱元璋下令召他進京,并且在禮部設宴好好招待了他一頓。
![]()
但是就在這年五月份的時候,方克勤出事兒了。
曹縣官員程貢,因為瀆職被方克勤下令揍了一頓,從此便懷恨在心。
為了給方克勤上眼藥,程貢便上書“舉報”方克勤貪贓枉法。
朝廷接到舉報后,馬上派人下來調查這件事。
負責調查這件事的人姓楊,這人跟程貢關系匪淺。
![]()
為了不讓程貢背上誣告的罪名,欽差大臣楊某先是穿著便裝在民間調查方克勤的罪狀,但是他東奔西走兩個月,一無所獲。
后來楊某又開始調查體制內的人,但是方克勤的正直與清廉都是有目共睹,再加上方克勤經常舍己為人,所以沒有一個人愿意說他的壞話。
![]()
楊某查了半天,一點東西都沒查出來,最后只能是憑空捏造一些罪狀,說方克勤盜用了官庫里的兩百斤“炭葦”。
炭葦是冬天取暖時用的東西,但是當時剛進十月,壓根用不著取暖。
方克勤認為這等莫名其妙的罪名根本不可能成立,因此也就沒有辯解。
![]()
方克勤這個案子被報上去的時候,正好趕上了“空印案”爆發,朱元璋正在嚴查貪污之人,一旦發現,一律處斬。
方克勤這個案子的卷宗也被歸在了“貪污”類里,然后他也就上了斬首名單,然后他也就被斬了。
![]()
方克勤被斬后,朱元璋才發現自己殺錯了人,但現在再后悔可有點晚了。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朱元璋下令厚葬方克勤,并下令讓宋濂給方克勤寫了一篇《墓志銘》。
當然,光是厚葬肯定是不夠的,朱元璋還得從別的地方補償人家,于是他便盯上了方克勤之子方孝孺。
![]()
方克勤小的時候,被稱為神童,方孝孺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比他父親還厲害。
別人看書都是按“頁”看,方孝孺看書按“寸”看,別人一天看十頁書,方孝孺一天看一“寸”厚的書。
方孝孺小時候曾跟著宋濂學習,他寫的文章令宋濂都刮目相看。
![]()
但是方孝孺心里一直對父親被殺一事耿耿于懷,因此方孝孺其實是有點“藐視朝廷”的。
雖然方孝孺很擅長寫文章,但是他并不參加科舉,他也不想做官。
方孝孺跟他爹一樣,也是個直性子,有時候家里都揭不開鍋了,他還說:“古人一個月就吃九頓飯,挨餓的又不只有我。”
![]()
洪武十五年,有兩個名士向朱元璋推薦了方孝孺,朱元璋又將他召到了京城。
不過這一次朱元璋并沒有將方孝孺留在朝中做官,而是帶著他去見了一下太子朱標。
朱元璋告訴朱標:“張這是個人才,你應該一直用他到老。”
讓兩人見過面后,朱元璋就把方孝孺送回了老家。
![]()
不久之后,方孝孺被仇家連帶舉發,但是朱元璋在卷宗上看到他的名字后,直接就下令將他放走了。
從這里開始,方孝孺對朱元璋的印象變好了許多,他也愿意做官了。
洪武二十五年,又有人向朱元璋推薦方孝孺,但是朱元璋說:“今非用孝孺時。”
![]()
現在不用那什么時候用呢?當然是等朱標即位的時候,因為他就是朱元璋留下的“秘密武器”。
但很可惜,方孝孺等不到朱標即位了,他只能等到朱允炆。
朱允炆雖然不如他爹厲害,但怎么說也是個皇帝方孝孺還是死心塌地地成為了朱允炆的臣子。
然而好景不長,靖難之役爆發了。
![]()
方孝孺不擅長打仗,不過每次開戰前的檄文都是他寫的,他每次都能把朱棣罵得暈頭轉向,所以朱棣一早就記恨上他了。
但是等到兩人真正見面之后,朱棣還得求著方孝孺幫忙寫一份即位詔書。
方孝孺忠于朱元璋,忠于朱允炆,當然不會給朱棣這個逆賊寫即位詔書。
![]()
為了讓方孝孺動筆,朱棣開始玩文字游戲,他說自己只是想效仿周公輔佐周成王之舊事。
方孝孺馬上杠精附體:“既然你這么說,那周成王呢?”
朱棣回答道:“自焚而死。”
方孝孺又追問:“那為什么不讓周成王的兒子即位?”
朱棣回答道:“那孩子太小了,國家需要成年君王。”
![]()
方孝孺繼續抬杠:“那為什么不讓周成王的弟弟即位?”
朱棣沒話說了,只好強詞奪理,說這是他們朱家內部的事,輪不到方孝孺指點。
不管朱棣怎么說,方孝孺就是不給他寫即位詔書。
氣得朱棣放下狠話,說要誅殺方孝孺的九族,方孝孺反駁道:“誅九族?你就算誅十族我也不寫!”
![]()
結果朱棣真的就誅了方孝孺的十族。
雖然朱棣讓官方史官把“誅十族”這件事抹去了,但是正義的民間史官卻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
據《立齋閑錄》記載,朱棣當時一共殺了847個人與方孝孺有關的人,足足殺了七天七夜,如果不是“誅十族”的話,是湊不到這么多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