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內部有一句名言:死守就是守死,援兵永遠不至。
這句話其實也是蔣介石最終敗退臺灣的一個關鍵點——國軍內部心不齊,逢戰以保存實力為要務,對戰友的死活并不關心。
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四戰四平,國軍師長發現被圍后接連向幾個上級求援,可得到的不是安慰就是推諉。
師長實在沒有辦法,就命令麾下在四平之外的一個團迅速歸建作戰,結果身為自己人的團長也不聽令,反而冷嘲熱諷一番。如此軍隊,談何一心啊。
![]()
如果說錦州的連接關內關外的樞紐,那四平就是連接整個東北的關鍵。
此處位于東北中部,是松遼平原的腹心,鐵路在此呈十字狀,形成一條大動脈。
擁有四平這個交通門戶,就能連接東、西、北滿的聯系,解放戰爭初期我黨正好在東、西、北滿擁有廣大的根據地,占據四平,就有了可靠的大后方。
對國民黨來說,情況正好相反,拿下四平就可以斷絕三塊根據地的聯系,然后逐個擊破,同時他們的長春、沈陽也安全得多。
所以,兩黨都特別重視四平,該城數次易手。
![]()
1948年2月末,剛剛改編不久的東北野戰軍集結大量部隊兵臨四平城下。
為確保成功,野戰軍司令部抽調1縱、3縱、7縱和獨立2師等部組成主攻隊伍,另將野司直屬的4個炮兵團派過去配合作戰。
同時又讓4個縱隊和2個獨立師負責阻援,保障攻城時不會受到其他方向的干擾。
無論是攻城還是阻敵,陣容都非常豪華,可見我軍勢在必得。
![]()
相較之下,另一邊守軍的情況就差多了。
四平城內雖然還是71軍的部隊,但處境與陳明仁所率時完全不同,至少當初外圍還是有很多國軍部隊隨時策應。
而1948年的四平,守城部隊以71軍88師師長彭鍔為首,周圍能看到的都是東野的部隊。
彭鍔發現東野大軍集結后,意識到這是一場自己無法應付的大戰,連忙向蔣介石求援“兵少難以防御,惡戰即將展開”。
老蔣電報倒是回得快,表示已經讓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率部馳援,讓88師的官兵們放心。
![]()
奈何他的安撫僅限于口頭上,衛立煌根本不配合。
衛立煌對解放戰爭的態度是很微妙的,一直不太想打,而且他剛上任一個月時,國軍在東北就連丟了5座城市,這更讓他感覺打起來沒有意義。
因此即便接到彭鍔“炮火已籠罩全城”、“咬牙苦撐,急盼支援”的電報,衛立煌依然不為所動。當然,他在口頭上也還是做了一定表示。
他坐鎮沈陽,回電報倒很積極,夸獎守軍“浴血苦戰,極為可貴”,還贊彭鍔“忠勇絕倫,至深感佩”,希望彭鍔能“戮力苦撐,以寡敵眾”。
![]()
到后來實在敷衍不下去了,衛立煌就開始把責任往外推:關內援軍正陸續出動,若北寧鐵路(北京至沈陽)打通,即可大舉反攻。
意思就是我這邊沒指望了,除非華北“剿總”傅作義出兵,四平才有轉機。
話說到這份上,彭鍔就明白幾個上級都靠不住了。蔣介石是想救的,但他沒辦法指揮不想支援的一線部隊;
東北“剿總”是不想救的,等衛立煌出兵還不如等東北野戰軍退兵;華北“剿總”也是不想救的,傅作義跟中央軍就不是一條心,怎么可能自損實力進行遠征。
至于其他小型作戰單位,自保尚且不足,即便開口對方也不會來,還是算了吧。
![]()
唯一還可能會趕來的,就只有88師麾下的262團了。該團自1947年年底就隨71軍另兩個師調到沈陽,后又駐于新民、巨流河一線,始終沒有歸建。
待四平形勢越來越危急后,彭鍔多次給262團下令立即回到大部隊來。但262團團長又不是傻子,按這情況發展下去,四平城破只是時間問題,現在趕到不就等于陪葬嗎。
那團長全然不聽命令,而且還發出如同衛立煌般的回電,告訴彭鍔“只要沉著,硬打下去,共軍就即將成為強弩之末”。
彭鍔外部要面對解放軍的炮火大戰,內部要應對派系們的電報大戰,心情可想而知。
苦求援兵,一個不來,彭鍔只好連夜將部隊和彈藥物資撤到道東,收縮完兵力后繼續負隅頑抗。
![]()
作為一位黃埔學生,彭鍔倒也硬氣,沒有想過投降。只是他這點人手,再怎么抵抗也是沒有勝算。
3月4日,東北野戰軍開始發動攻勢,集中兵力清掃外圍據點,到3月10日,國軍所有支撐點都被肅清,四平徹底變為一座孤城。
短暫休整兩天后,東野發起總攻,12日的早上7時40分,1縱從四平西北、正北兩個方向往城里攻,3縱從東北、東南兩個方向往城里攻,7縱從西南往城里攻。
有炮火掩護,守軍根本無法抵擋,僅僅20分鐘后,1縱一部就已經突入城內,其他各支隊伍也立即跟上。到10點左右,道西只剩一個據點,其余守軍全部縮到了道東。
![]()
下午2時,各縱隊在城內中央大街會師,隨即乘勝沿大街小巷向道東追擊。
還是1縱最先取得戰果,利用迂回穿插戰術,將國軍在道東的防御體系完全打亂,隨后猛攻油化工廠、變電所等重要據點。
幾乎同時,3縱也打開了局面,兩部形成南北鉗形夾擊之勢。激戰到深夜后,88師只剩下兩處還有殘軍,作絕望的掙扎。
3月13日晨,東野在炮兵部隊的支援下,向最后兩處據點發起攻擊,戰至早上7時,敵軍終于被全殲。
![]()
彭鍔倒是機靈,在危急時已逃了出去,后還在湖南找到了老軍長陳明仁,繼續擔任重建的71軍88師師長。
他非常頑固,沒有配合陳明仁起義,反而在通電發出后,立即拉著部隊往白崇禧那邊跑。陳明仁派熊新民來勸他回去,他還將熊新民綁了。
只是,彭鍔的這點頑固改變不了大事,連白崇禧都被解放軍殲滅,最終彭鍔也只能跟著老蔣敗退臺灣。
從他這個經歷能看得出來,國軍里其實還是有部分死忠的,能力也不算差,但互相之間完全沒有配合,怎么可能打得過上下一心的解放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