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歐洲的一些情況實在讓人看不懂,荷蘭和德國這兩個撐起歐洲經濟的關鍵角色,突然就對中國科技企業擺出硬剛到底的架勢,乍一看去仿佛是歐洲要主動出手,給中國點顏色看看。
![]()
想卡中國脖子,反被釜底抽薪
荷蘭人這算盤打得精得很,安世半導體在全球汽車用的功率半導體市場里,那可是響當當的角色,市場份額相當可觀。
荷蘭這么操作,就是想捏住這個關鍵節點,在汽車產業鏈上給中國造個技術壁壘,讓中國嘗嘗被 “卡脖子” 的滋味,要是這步棋走通了,影響的可能就是全球汽車產業鏈的穩定,當時不少人都捏了把汗。
![]()
可誰能想到中方壓根沒慌,面對荷蘭氣勢洶洶的斷供威脅,安世中國在11月2日輕描淡寫發了個聲明,說別擔心,倉庫里不管是成品還是在制品,庫存都備得足足的。
意思很明確:你們那點動作,影響不了我們正常供應,客戶需求照樣滿足,這一下直接把荷蘭的強制接管和斷供威脅給釜底抽薪了,那中方的底氣從哪來?
![]()
道理很簡單,現在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國家,就算荷蘭真斷了晶圓,安世中國轉頭就能在國內找到不少替代合作伙伴,一點不愁生產,荷蘭這波操作看著猛,最后反倒讓自己在供應鏈里變得沒那么關鍵。
就連德國的媒體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說荷蘭這步棋是 “罕見的蠢棋”,還表示這操作對荷蘭自己沒一點好處,反倒把原本穩定的國際供應鏈攪得亂七八糟,一點沒起到正面作用。
![]()
更尷尬的是,荷蘭9月29日剛采取強硬行動,不到一個月,10月30日中美高層就在釜山會談了。
這邊荷蘭還在賣力替美國 “沖鋒陷陣”,那邊中美已經坐下來談了,荷蘭瞬間成了孤立無援的笑話,既滑稽又進退兩難,把大國博弈的節奏徹底判錯了。
![]()
德國砸20億換中企5G設備
德國最近的計劃才叫夸張,打算掏出超過20億歐元把國內所有中國企業造的5G設備全換掉,他們給出的理由跟之前荷蘭接管安世公司的借口一模一樣,聽著就像從同一個劇本里抄來的,沒一點新鮮勁兒。
更讓人費解的是,這時候中美關系已經有了緩和的跡象,外部給德國的壓力明顯小了不少,可德國政要默茨還特意高調發聲,說 “不能讓中美來決定技術的未來”。
![]()
話音剛落,那個要花好多錢的5G設備替換計劃,還是要堅持推下去,半點不松口,這事兒其實藏著更深層的問題:德國對中國的態度,已經從以前的 “重要合作伙伴”,悄悄變成了把中國當成 “對手”。
以前他們的對華政策多半是被動跟著美國走,美國說啥他們跟著湊湊熱鬧,現在倒好,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可這套主張里全是對中國的誤判,還形成了一種慣性。
![]()
不管實際情況咋樣,就是要跟中國保持距離,甚至搞點對抗,外界也因為這事兒開始擔心,這一系列操作會不會成為中歐貿易摩擦的開頭。
要是德國開了這個頭,其他歐洲國家跟著學,以后中國跟歐洲做生意怕是要多出不少麻煩,再說說歐洲的制造業,垮掉的速度可能比很多人想的都快。
![]()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俄烏沖突,打到2023年的時候,整個歐洲造炮彈的能力,已經遠遠趕不上烏克蘭戰場上的消耗速度,各國軍隊里存的炮彈都快見底了,急著增產也沒那么容易。
再看俄羅斯,人家甚至沒完全進入戰時經濟狀態,軍工產能就已經超過了整個歐洲的總和,單是這一點,就能明顯看出歐洲制造業現在有多疲軟。
![]()
因為制造業普遍疲軟,歐洲企業在和中國企業公平競爭時,差距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跟不上節奏,中國企業效率高、成本控制到位,歐洲企業完全不是對手。
他們沒別的辦法,只能找些不按市場規則來的手段干預,德國非要把中國的 5G 設備換掉,這操作里,多少也藏著這層意思。
![]()
歐洲舊思維作祟,對抗只會兩敗俱傷
現在有些歐洲國家的精英腦子里還留著殖民時期的老想法,以前他們習慣了高高在上當 “打壓別人的人”,覺得自己就有權壓制別的國家。
可等到中國采取平等的反制措施,比如管制稀土出口,他們立馬就受不了了,覺得中國這是 “不守規矩、故意挑釁”,這種認知上的傲慢和偏差,就是他們反應過激的心理根子。
![]()
而且這么多年下來,在西方負面輿論的影響下,很多歐洲政客和老百姓對中國有嚴重的偏見,總覺得中國好欺負,低估了中國堅決反制的決心和能力。
他們以為中國只會妥協,沒想到真動起手來,中國一點不含糊,當焦慮和傲慢摻在一起,就催生出了又投機又激進的政策,荷蘭這次就是典型,不惜打亂全球汽車產業鏈,也要跟中國施壓。
![]()
他們的心思很清楚:就是想把傷害擴大,逼著中國讓步,這樣自己的損失就能降到最小,可他們沒料到,中國的反制措施實實在在打在了他們的 “要害” 上。
安世中國應對得從容不迫,讓他們沒轍,中國管制稀土出口更是能給歐洲造成切實的壓力,這時候,歐洲那種 “再不出手硬懟,就會被中國徹底壓制” 的焦慮反而被勾了出來,驅使他們在政策上更激進。
![]()
你反制我,我就更打壓你,你再反擊,我就變本加厲,陷入了惡性循環,可對抗這事兒,注定是零和游戲,最后只會 “誰都討不到好,雙方都受傷”。
現在的中國不管是供應鏈自主可控的能力,還是反制的手段,都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根本不怕他們的打壓。
![]()
歐洲要是不能丟掉那些過時的殖民思維,不能正視現在中國已經強大起來的現實,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重新回到合作共贏的軌道上,那這場 “戰略上走錯路” 的最終代價,只能他們自己扛。
荷蘭這次鬧的這出鬧劇,本來該是給歐洲敲的警鐘,讓他們醒醒,而不是讓他們把這當成繼續對抗的沖鋒號。
![]()
參考資料
遭停供晶圓,安世中國發聲:庫存充足 2025-11-03 10:07·環球時報
歐洲太焦慮,德國總理默茨:決不能讓中美決定技術未來 2025-10-30 08:48·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