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奚偉 通訊員:周玉琴 肖赟 王越
“以前這里是塊荒地,周圍也不方便停車,早晚高峰交通很擁堵。有時帶孩子出來玩,孩子就只能一直坐在嬰兒車里,推著在墨水湖公園逛一圈;現在樓下的這個公園不僅能停車,還能帶著孩子在游樂場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確實便利多了。”11月3日上午9時,家住漢陽區家住匯福園A區的居民王莉女士滿臉笑意地說道。
這個讓王女士贊不絕口的地方,正是武漢市首個集“地下調蓄治污、地上停車游憩”于一體的創新工程——芳草路初雨調蓄池。今年9月30日該工程投用,這個“地下衛士”與“地上樂園”,不僅為墨水湖筑起水質保護屏障,更用“小微空間改造”的巧思,踐行“五改四好”理念,給周邊居民帶來實打實的民生紅利。
![]()
![]()
地下藏“水庫”:2.5萬立方米容量鎖住初雨污染
“降雨初期的雨水沖刷屋面、道路時,會帶著路面灰塵、垃圾等污染物直排入湖,導致水體污染。現在有了這個調蓄池,相當于給雨水裝了個巨型‘凈化器’。此外,在雨量較大時,能緩解城市內澇。”墨水湖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芳草路初雨調蓄池項目負責人蔡文濤站在調蓄池地面公園,指著腳下介紹,公園地下部分調蓄池能儲存2.5萬立方米初期雨水,匯水面積達2.2平方公里,精準收集芳草路、湯家咀兩個排口的雨水。
順著他的指引,記者看到地面上的格柵間、通風口已與綠化景觀融為一體。“雨水先經管道截流到配水井,再通過提籃格柵過濾雜質,最后進入調蓄池儲存,后期再抽排到市政污水管網。”蔡文濤說,整個流程全自動化控制,地下設施默默運行,地面則完全還給居民——這里不僅恢復了9000平方米綠化,還新增了110個停車位,在“十一”假期期間已對外開放,解決了周邊老舊小區“停車難”的老問題。
![]()
芳草路初雨調蓄池地上改造效果圖
地上建“樂園”:“小微改造”點亮居民生活
“我們社區覆蓋有6個老舊小區、5個新建商品房小區,居民約7000余人。老舊小區沒有專屬停車場,綠化也跟不上,新建小區年輕人又有遛娃需求,居民早就盼著能有個能停車、能遛娃的地方。”琴斷口街道匯福園社區書記汪麗娜介紹到,前期征求意見時,“停車方便”“有孩子玩的地方”是居民提得最多的訴求。
如今,這些訴求都成了現實。調蓄池地面不僅有規整的停車場,還配套了節點公園和兒童游樂場,蹺蹺板、秋千、沙地一應俱全,周邊搭配錯落的綠植,與墨水湖公園綠道無縫銜接,體現了“以路為軸線”的“六帶”更新。“以前孩子想玩游樂場要跑老遠,現在下樓就能找到玩伴。”匯福園社區居民況清女士笑著說。
這正是“五改四好”里“改老舊小區、建好好社區”的生動體現,不用大拆大建,通過“小微空間改造”,就把居民的“煩心事”變成了“舒心事”。
![]()
治理見“智慧”:生態與民生雙贏的漢陽答卷
從“治污”到“惠民”,從“工程”到“風景”。這個初雨調蓄池項目,向下要空間、向上惠民生,既解決了墨水湖面源污染的環保難題,又盤活了存量空間,滿足了小區居民對“好停車、好遛娃”的需求。
漢陽區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小微改造”為抓手,在存量空間里挖潛力,讓更多像初雨調蓄池這樣的項目落地,落到居民能感知的細節里,既守護綠水青山,又讓百姓的幸福生活觸手可及,讓小單元城市更新帶動環境大變化,真正實現生態治理與民生改善的“雙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