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雋水之畔的古民居到深山密林中的老遺址,從高溫酷暑下的徒步勘測到村民家中的線索征集,自2024年5月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咸寧市崇陽縣普查隊伍踏遍鄉野、深耕細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為摸清縣域文物“家底”奠定了堅實基礎。
![]()
普查進度高效推進,文物家底逐步清晰。此次“四普”聚焦全縣古文化遺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六大類不可移動文物,通過“專業排查+群眾參與”的模式開展全面調查。面對文物點分散、多隱匿于崇山峻嶺的挑戰,普查隊伍借助無人機、手持四普終端等先進設備,克服高溫、暴雨等惡劣天氣影響,深入田間地頭、古村老街、逐一核實文物信息
![]()
2025年7月底,省四普辦組織開展四普數據審核培訓活動,省四普辦審核專家進行了專題培訓和技術指導,為高效完成數據審核上傳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9月初,由省文旅廳牽頭,開展為期一周的全省四普數據省市縣三級聯審工作,省四普辦組織縣級普查隊員現場逐條過審數據,對于重難點問題,集中研判提出指導性意見。
![]()
![]()
截至目前,已完成對原有410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文物點的現場復核工作,同時認定新發現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點63處,增長15.36%,全縣文物資源清單得到顯著擴充與更新,為后續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所有采集數據均已同步錄入全國文物普查數據采集系統,實現文物信息的數字化管理,為文化傳承注入持久動力。
![]()
崇陽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是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取得的成果,不僅摸清了我縣文物資源的最新家底,更彰顯了全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升。下一步,崇陽縣四普辦將繼續按照相關工作部署,穩步推進普查后續數據整理、成果匯編等工作;不斷加強文物保護力度,深入挖掘文物價值,講好崇陽故事,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于民。
(圖文來源于“崇陽文旅”,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