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人民幣匯率悄然走強的背后也開始令人思考了,這要是一直升值,這有啥便利?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出一輪引人矚目的上升態勢,甚至一度觸及7.12關口。這種變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內外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從國際視角看,美國例外論破產、美元信譽受損,導致“特朗普交易”逆轉為“衰退預期”,前九個月美元指數下跌超過9.5%。而從國內環境觀察,中國經濟改善、房地產與地方債務問題緩解,科技創新亮點頻現,正推動資產重估。
簡單來說,人民幣升值背后,是復雜而有力的驅動因素。2025年8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最高觸及7.12,中間價一度觸及7.10重要關口。
![]()
外部環境中,美元走勢疲軟成為人民幣升值的重要推手。自2025年3月起,美元情緒指數一路下跌至歷史相對低位35處徘徊,這種“弱美元”背景使得大部分新興市場貨幣被動升值。
加上美聯儲2023年9月開啟降息周期,2025年9月恢復降息25個基點,這種貨幣政策轉向進一步削弱了美元吸引力。
但從另一層層面來說,中國資產吸引力正在增強。202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股市估值不斷修復,風險資產吸引力提升,“FPI資本流入帶動人民幣升值”的邏輯不斷強化。
![]()
同時,也因為中美經貿磋商取得積極進展,改善了市場情緒,成為支撐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力量。
人民幣升值與資產價格的關系,在國際市場上早有先例。日本1985年廣場協議后,日元兩年內對美元大幅升值,人均GDP從1.1萬美元飆升至2.1萬美元,直接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同樣,韓國2003年至2006年間,韓元對美元升值超過30%,韓國人均GDP從1.4萬沖至2.1萬。
![]()
這段時期恰恰是韓國品牌全球化的黃金階段,三星在全球手機市場份額從5%躍升至15%,現代汽車進軍歐美市場。
這些貨幣升值并未擊垮當地經濟,反而倒逼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德意志聯邦銀行在1970年代的升值,新加坡元持續走強,都在重復相似的劇本。這并非個性,而是共性,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規律。
![]()
那既然人民幣升值,那對房地產行業將會怎么影響?
具體來看,升值會降低進口建筑材料成本,從而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對房價形成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升值提高居民購買力,使購房者能夠用更少的人民幣購買同樣面積的房產,對房價產生上升推力。
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于調整期,一些分析認為,人民幣升值可能激活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系。
![]()
如果人民幣出現明顯回升,國內企業和個人在境外的大量美元資金將面臨本金貶值損失,這些資金可能迫切希望回到國內。
一旦這些資金回流,在政策適當引導下,可能部分流入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在出口商集中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高檔住宅市場可能率先出現量價齊升。
當然歷史經驗也值得借鑒。利用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數據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后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人民幣匯率與房地產價格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
![]()
不過面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普通居民面臨的買房還是賣房決策變得更加復雜。房地產市場當下已發生根本性轉變,不再是誰買誰賺的盲目時代。
從需求端看,現今購房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剛需一族,買房子是為了居住,且基本上不再購買期房;另一類是想換好房子、大房子的改善型需求。
剛需一族通常因結婚、生孩子或孩子上學等原因不能繼續等待;改善型需求則有房子住,期待用更低價格換更好房子,他們可以等待,并且對價格高度敏感。
![]()
但在人民幣升值環境下,市場預期管理成為影響決策的關鍵變量。
而如果人民幣升值趨勢維持一個季度,那些原本觀望的改善型需求可能會從觀望轉為出手。
與此同時,供給側也在發生變化。簡單來說,便是那些本來著急出手的二手房房東,看到價格開始上漲,可能隨之漲價甚至撤牌惜售。
![]()
這些房東賣房本身不是著急用錢,而是擔心房子越來越不值錢,一旦房價上漲,他們會覺得不如繼續留著,一邊賺房租一邊等房價繼續漲。
眺望未來經濟走勢,人民幣匯率實際既受內部動力驅動,也受外部風浪影響。
以普通居民面對到底是買房還是賣房,既不能固守“買房永遠正確”的舊地圖,也不應盲目追隨市場短期波動,而是要基于實際需求、資金實力和長期規劃仔細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