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屬卡箍深陷樹干,勒痕觸目驚心,一“請蘇州相關部門過來看看,幫幫它們吧!”,一位蘇州網民發布的視頻顯示,相城經開區蠡塘河路的行道樹被金屬卡箍緊緊束縛,隨著樹木生長,這些卡箍已深深嵌入樹干,形成明顯勒痕。
視頻迅速引爆網絡,單條視頻點贊量已超過4000,數百條評論充滿了對樹木的心疼和對管理部門的質疑。
這已不是蘇州首次為樹木松綁。
今年4月,園區12345接訴即辦,為萬科美好廣場西面東環路的九棵銀杏樹拆除了緊緊束縛它們的鐵制環形固定支架。
更早的去年,姑蘇區中街路社區甚至為一棵近200年歷史的古柿樹解開了11根晾衣繩。
當新聞記者聯系蘇州相城經開區相關部門時,工作人員回應稱已派人前往現場查看,正在了解具體情況。
![]()
![]()
在社交媒體上,網民們對樹木被綁事件的觀點呈現鮮明對立。
一方觀點直指管理缺位:“這些卡箍明顯是安裝后就沒有人管了,園林部門難道只種樹不養護嗎?”這樣的質疑在評論區獲得高贊。
有網友痛心疾首地寫道:“樹木的生長是以年計算的,安裝固定裝置時就應該預見需要定期調整,這是典型的缺乏長遠規劃。”
在吳興區的案例中,檢察官發現多數抱箍本身具備調節功能,但有關部門未能履行定期管護職責,未能隨著樹木的生長及時調整抱箍,從而導致了問題加劇。
另一方則為管理部門辯護,認為市政養護力量有限:“全市那么多樹木,怎么可能每棵都照顧到?應該給管理部門一些理解。”
這種觀點認為,城市綠化管理面廣量大,難免有疏漏。
還有網友說一件小事,層層上報,這類事情太普遍了,一反應問題就是等待上級通知。
更專業的網友則指出技術層面的爭議:“為什么非要用金屬卡箍?沒有更科學的固定方式嗎?”有自稱園林專業的網友介紹,現在已有可降解的固定材料或彈性支撐系統,可以有效避免“硬束縛”對樹木的傷害。
![]()
解決之道在于精細化、人性化的治理模式。
從中街路社區的經驗看,解決樹木捆綁問題不能就事論事,而要統籌考慮居民實際需求。
樹皮對樹木至關重要,它作為木本植物的皮膚,能把昆蟲、細菌和真菌隔離在外,同時為樹木留住必需的水分。
在樹皮里面有兩圈由一直在分裂的細胞構成的重要圈層,叫形成層。它們的位置相對較淺,如果被破壞會造成樹木停滯生長,甚至死亡。
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只見人綁,不見人解,不是少數情況,而是絕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