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然:其然:本名,陳紅兵。生于成都,祖籍重慶市萬州。自由職業。詩歌歸來者。八十年代習詩并發表。作品見于《綠風》《星星》《中國詩人》《中國詩歌》《詩歌月刊》《時代文學》《詩選刊》《四川文學》《四川日報》等報刊。榮獲過中國作協“筑中國夢。抒襄陽情”三等獎、“十五屆國際梨花節”二等獎、“紅旗連鎖杯”二等獎、天津詩歌節入圍獎、二屆金迪詩歌獎等獎項,作品收入《中國當代詩人代表作選編》《愛情照耀著我們》《詩意成都》《四川詩歌地理》《中國2016年度詩歌精選》等幾十個選本。現為中國作協會員,天府新區文聯文學委員會委員,天府新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會長,《詩領地》詩刊執行主編,《中華詩魂》詩刊副主編。
![]()
其然
(自序)
寫在成書的日子里
| 其然
原本想沒有前言,沒有序言,把前言和序都留給我親愛的朋友們自己去做,我相信我的讀者朋友們在翻完最後一節后,心裡都會有自己的評判,都會有一篇屬于自己的序。因為這是你們閱讀后的第一感受,你們的評判,就可以決定這本集子的生死存亡。時又湊巧,在大邑縣的一個文學活動上偶遇多年老友、著名旅德文藝批評家芮虎先生,談及我的詩,談及我的新詩集,興致之下便邀芮虎兄作我的第一個讀者。爽快應允的芮虎兄不過幾日便洋洋灑灑地落筆千言,實嘆兄之為人和文章的爽逸。收到芮虎兄大作后,暗想,獨木難成林,旋又邀立揚兄為我作序一篇。身在外地的立揚兄立馬允諾我三日后成文。想我何能何德,得眾家兄弟支持。在此,一并謝過。多年來,我也一直渴望著鮮花與掌聲。沒有一個人願意孤獨前行。但是,詩人的命運注定要在孤獨中才能找得到靈魂,在黑暗里才能尋得到思考,在無助中才能看得到真情。心中有情才是詩,心中有情才懂愛。這本集子是我多年"心動"的積存。這本集子勉強也可以稱作愛情詩集,盡管有些背影已經模糊,有些人已經遠去,但絲毫不影響當初留下的感動的痕跡。詩是真的,情也是真的。我們一生要經歷過許多的美好的瞬間,詩意的留存就是最美的記憶。人的一生,長度總是有限的,我們在短暫的長度中盡可能地活好,活出自己的寬度。相信這是每一個朋友心裡最想要的結果。生活如詩,詩也記錄生活,這裡選輯的詩歌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情感是最真摯的,把最好的片段呈現給大家,這就是我對生活的回報,對大家的感恩。這本詩集在編輯過程中,大致按照春夏秋冬的心理脈絡來進行的。但生活總是在行進中,所以我并沒有斷然地以季節或時間去命名。這樣的結果,我想,大概能給大家一個寬泛閱讀。隨心而至翻閱,愿它能愉快地伴你一個閑暇的午后或是傍晚。謝謝!
2020年9月于三恪堂
![]()
本文選自詩集《《心中有愛就有詩》版面編排:羽童
《走進草原》
可以深一點,再深一點
象荒原沉默的采油機
風聲已將六月的邊沿濕潤
夢囈的情話早就說過
那時的草原上還沒有春風
所有的呻吟都來自另一個季節
白云一樣的大地
有幾只彩色的蝴蝶
在閱讀這大自然靜美的時光
抖動的長鞭,不時地將云朵分開
讓坎兒井露出晶瑩的清泉
躁動的羊群涌起一波又一波起伏的渴望
草地的天空是誰的
替身瞬間被風聲、雨點撕碎
花香顫動著最古老的語言
只有青草象
一直在抒情,單純而又合拍
那些被打濕的草尖
掛滿了微笑
馬蹄躍動的風景,仿佛
有個聲音
一直在呼喊我的名字
《夏季》
立夏以后,沒有升溫
氣象學上說:要持續多日才能入夏
風用試探的語言
撩撥,那些走遠的花香
太陽吞吞吐吐猜測不出她真實的用意
一場雨剛轉過身
她熾烈的目光
又讓我心里發虛
我田地里一大群等待成熟的兄弟姐妹
盤算著
這場曖昧的代價
《藤蔓》
她其實不想為任何人綠
但她為任何人都綠了
上天,只是一個夢想
周圍的攀附物都很孱弱
陽光,有時很近,近到
耳鬢斯磨,陽光有時又很遠
遠至,看不到具體的形體
很多花都就近地開了
她卻在柵欄的空白處,徘徊
夜鶯的歌聲從高處飛過
而晚風,將她的手
從肩頭輕輕的挪開
《微醉時分》
微醉時分,琴弦是柔軟的
每一個音符,都像雪花
輕盈地飄舞,不在乎
天空使用什么樣的臉色
微醉的時光,總是那么的美麗
童貞般的花朵,在小路上
扭扯著記憶,放飛的笑聲
“格格”地灑落在池塘邊
沒有一瓣,有生活的憂郁
近是一壺酒,遠是一爐香
靜是一張琴,動是出鞘的劍
起伏的琴弦,有遠山的奔跑
有小兒女的呢喃,有殺伐的
馬蹄聲,也有月下的紅爐
嘈嘈與切切,柔指輕撫
用微醉的心境,把自己
橫放在空弦上,讓余韻
輕逸地飄起,降落,再飄起。。。
《與你一起,我不在意虛度》
與你一起,我不在意虛度
意義,只是別人強加的商標
與你一起,我不在意平凡
平凡,才是生存的意義
三兩根琴弦,一兩杯老酒
把生活,放在塵世與山水的竹籬之間
養幾株秋菊,養一盆春蘭
前有泥塘,后靠幽谷
聽叮咚的山泉,念佛吃齋
搭幾間茅屋,用一坡山月栽詩種文
朽與不朽,其實不重要
只是把全部的情愛,都交還給
自己腳下的這片不算貧瘠的土地
守住一輪明月,就守住一個世界
浪漫交給春花,熱情交給小溪
圓與缺,是時間的筆誤
何不偷得這半日的閑暇,將所有的
眷戀,都一一填滿
《感覺老了,就去談一場戀愛》
感覺老了,就去談一場戀愛
在一首詩,一個女人或是一段老舊的時光
提取一段新的思想
與基因無關,與腎上腺素
一顆飽滿的內心,游歷
缺失的天空與黃昏
業已長草的舊路,荒原用最新的呼吸
讓腳步撣開浮塵
感覺累了,就去談一場戀愛
和一本書,一朵花或者一支老歌
在靜靜的夜,讀陌上,塬下,江左,山右
讀曠野,讀馬蹄,讀金屬的敲擊聲
用眼睛里剩余的微光,與她對視
在火車最后的咣當聲里
走完近乎于耳語的悄悄話
感覺真靈
耳根連續發燙,不知是不是有期許的目光
諾大的互聯網沒有撈出一絲走失的暗傷
想象,深陷在漢字的引申義中
時間只是逼退了自己,看青山老去
如果真的感覺舊了,就去談一場戀愛
和你喜歡的古村石寨,大漠沙灘
高山深谷,急流海浪交好吧
用一杯酒的清醒,喊
四季開放的花朵,空白的稿箋
依次填寫一座山,一座城或者一塊土地
鵝黃色的季節,正在遠處
泛綠的青石板上,一盞熱茶
余音裊裊,余煙裊裊,余情裊裊
《當你年輕》
你說,想說的話在眼睛裡
在夢裡
甚至,在草稿箱裡
我告訴你,別太實
有眼睛裝著就夠了,我
能夠讀懂你的一切
含情的江山,春風正緊
有桃紅,有柳綠,有錯落的新雨
風鼓動的漣漪
魚舟,正在晨霧中
撒開
一張詩意的網
《在空欄的舊紙上》
我的進入,希望帶給你的不是痛
寂寞的空行,需要有一點喧囂
興奮的不只是呼吸,溫熱的氣息
是思戀輕輕挽成的結,在空欄的舊紙上
書寫一行禁忌的文字,夢是合成的
陽光殘舊,但感覺絕對真實,皮膚上的春意
可以完美成全部的季節
池塘站在右邊,每一陣漣漪涌來
都能想象出春水的欲望
而若有若無的詩情
在這若即若離的秋意中
這若即若離的畫面,讓半黃的枯藤
躺在臂彎,癡癡地聽秋水
訴說相思
《當你老了》
當你老了,或許我可以說出心里要說的話語
當你老了,或許我可以在你的微笑里重新讀你
當你老了,或許我可以讓白發幫你梳理年輕的記
當你老了,葉芝的拐杖會讓大地又一次地哭泣
很多的設想,其實是在不斷地垮塌中重建
那些相互攙扶的畫面,象車窗掠過的影子
不斷地清晰、模糊,模糊了又清晰
那時候的你,于我,一定沒有太多的情敵
找一片荒地,搭兩間茅屋,門前
是溪溪小流,屋后大片的竹林
不高的短墻里,除了桃樹、梨花,還有
你喜歡的玫瑰與雛菊
三兩壇美酒,留待朋友們遠足的到訪
一墻的書卷,許與兒孫們飯后閑讀
古琴里,邀星星品茗,放歌處,與春風同醉
當你老了,我也老了,愛,不需要說出
任意的山水,都是我們的誓言
《從前,或者其它》
媽的,這太迷人了
這幾十年的情懷
這幾十年后,太陽仍舊照在別人那里
你下巴下那夥痣是我的
是我十四歲最美的記憶
十年,我找過你
站在你家的臺階下
二十年,我找過你
你已無影無蹤,我曾發誓
要用普希金的馬車,將你
綁上我的婚床
但馬車太俗,太舊,而雪地泥濘
老式的槍聲,終沒有能追過愛情的誓言
詩歌倒在雪地里,愛情
在不遠處的柞樹林
伴著夜鶯疲憊地綻開
時光深處的證詞
——讀其然詩集《心中有愛就有詩》
|伍立楊
其然先生是鼎鼎有大名的老詩人,老是說他的資格老,人卻正值壯年,但他寫詩、論詩、授詩的資歷,卻是成都詩界的老師級人物。誠如詩集的書名《心中有愛就有詩》之所涵蓋,豐盈的作品貫穿關于愛的復雜形態、關于愛的恒久的主題。而表現力的無遠弗屆,抒情的暢朗與回環,淡淡的憂傷,賡續不滅,貫穿于全部的空間。仿佛低沉的大提琴帶著些許的蒼涼、淡遠而又浩蕩的悲愴的情緒,那是撞擊胸臆的樂音。
其然以信手拈來的想象、和諧的音韻、妥帖的比喻、深宛的情緒創造了抒情詩歌的典范。本詩集也可看作他思想和藝術最成熟階段的表達。其最重要的成果……諸如《我想用一場雨來愛你》、《愛情的春夏秋冬》、《萬千風情 我配不上一朵桃花》、《春天已遠》、《那首情詩在中途下車》……皆堪稱膾炙人口的詩篇。情感的萌生、經歷的滄桑、過程的詭異……似乎從零開始,又不斷歸零。那是零的深淵,含蘊著無窮的生命原生力。外在的平靜中卻又潛藏內在的洪波涌起,外在的不動聲色卻有著內在的審美的拍案驚奇。
可以說其然以其情愛詩的世界觸摸到了詩的永恒,自由而深異的寫作,在其作品的夢境里實現了作者超驗表達的抱負。他的詩隨遇而安,他的詩順其自然。并于此間,不動聲色地建立了多重幻影及空間維度,抽繹出無處不在的哲學意義上的空虛感。
在接受美學意義上,讀者的思想隨之自由漫游,但就內在的邏輯性而言,有一種不容打破的統一性。其筆墨所及,并非一種預設的抒情,而是深植著追問和判斷的詩意在不斷萌蘗、不斷發展和生長。意識旨象在擴展豐富中,語言覆蓋著所指,然后即向著能指的高地聚焦。
20歲以前,您有你自己的故事
20歲以后,那個故事不屬于我
30歲,我或許走錯了樓層
40歲,我或許走錯了房間
50歲,來到你門前
叩門的手指卻遲遲不肯落下
但是我知道——
有你在,我就永遠年輕
在作者數十年的人生經歷中,密布多少風雪夜歸的心頭滋味呢?所以其然的詩作,饒有情緒哲學的意味。悲其志,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這種哲學情緒的抒發,言外語意還有千重。每一筆觸里面,都有著咀嚼不盡的悠遠滋味。《姐姐的玫瑰》則將多樣性、神秘性、生命與死亡置于看似平緩、平靜的表達之中,仿佛深山明凈的流泉,滲透到讀者感知脈絡,內在的熾熱和哀惋……
事與物的周遭彌漫起濃郁而神秘的生命氣息;敘事的深宛將讀者完全置于一場往事如煙的人生體驗之中,甚至生活中所先天存在的一些二元對立的范疇都被鑲嵌在敘事的筆觸之下跌宕起伏,那種敘述的調子,是恒久、深入的滲透;是輻射、持續的彌漫。這樣的情緒哲學沾著人性的氣息、飄著梨花的芳香,無可置疑地穿越終端、溫暖人心。
在其然的詩化世界里,澹定與激揚,象征與凸顯,內轉與外擴,平鋪與波折,都是辨證地,雙重地多重地交織在一起。其近作中,更明顯地漩流著一種堅韌生命的遺傳基因。囊括的是當代人情愛、人性的心史。內在地發揮一種宗教精神般的真覺之光,于剎那之間把握真實,較為鮮明的源自痛苦傳統中超拔的努力。他的語言與現實,意象與回憶,情欲與實相,都成為正面處理的問題,透現出冷峻而活潑的歷史觀照。他身處俗世,卻在深情的結裹,深情的結構,全部存在的重量都壓進這個空間:生命的具體性。這一切,自有一種命運的前定。
由其文字透露的所見所聞,人心的憂郁和詩意發揮得淋漓盡致,閱讀之際,不禁為神秘的往事及其所統攝的所有的生命體而驚訝——
守山的茅屋還在,窗口是面對著山外
荒蕪的土地守著去年的老枝
陽光很薄,高處那遠離枝條的云朵
以掙脫貧瘠的理由,離開
一段雨水過來,分不出新舊
花瓣,肯定都是新的……
伍立楊,1985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其后長期任人民日報社記者、主任編輯。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國1911》《民國幕僚史話》《潛龍在淵-章太炎傳》《鐵血黃花》等三十余部。曾任海南省第四屆作家協會副主席、海南省第五屆政協委員、海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
伍立楊,1985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其后長期任人民日報社記者、主任編輯。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國1911》《民國幕僚史話》《潛龍在淵-章太炎傳》《鐵血黃花》等三十余部。曾任海南省第四屆作家協會副主席、海南省第五屆政協委員、海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花前月下處處詩
——談其然的詩
|芮虎
帶著一副思想深邃、憤世嫉俗面容的詩人,我卻沒有讀到他一首高大上的詩歌。擺在我面前的兩部詩集《原版成都》和《心中有愛就是詩》,洋洋多達200首,從頭到尾,似乎說的都是花前月下、生活瑣事、街頭巷尾。
我很納悶:詩人的志趣就僅僅停留在這些花花草草、唧唧我我之上嗎?
在當今全球化的網絡時代,詩人怎么還是如此沉溺于內心,沒有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
也許,事出有因?
是的,中國詩歌的傳統,從《詩經》開始,歷來就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也有“碩鼠碩鼠,勿食我黍”;既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也有“楊柳岸曉風殘月”。所謂宏觀敘事與細處著手的兩條路線。
然而,當今的詩人怎能只停留在細處呢?
不過,其然的這些細處之詩,咀嚼起來,卻饒有味道。
在《原版成都》里,我讀到了這樣的詩句:
“想象是美的,記憶也是
一瞬間,定格成永遠
像魚,掙扎在拉彎的魚竿筆直的魚線上
像戰馬,陡立于奔跑與停頓的瞬間”
(《瞬間與永恒》)
也許,這就是詩人內心的詩歌走向,或者,像魚掙扎,或者像駿馬奔騰。我們且期待著,詩人能夠在東風中放聲嘶吼,而不是一條垂死而沉默的魚。
看來,詩人在陰雨綿綿的成都,確實寫了不少情意綿綿的詩歌:充滿百花的芬芳和色彩。
“時間攢積的片段
做成了一條船
所有的想象坐上船頭
把陽光搖出一臉燦爛
記憶的纜繩,或許
只是一生最耀眼的色彩”
(《滿旗》)
比喻的奇思妙想。時間和記憶,成了具象的船和纜繩。一生最耀眼的色彩,就是詩人的想象以及由此而生的詩歌。
在愛中,詩人感覺到時光流逝,不能停止:
“日子過得好快
瓜棚下,一下子就漏走了
大半個秋,溪流慵散
一封寫給秋天的信
還在路上”
(《九月相思》)
這里,可以看到詩人試圖寫另一個秋,不是里爾克筆下的秋。但是,卻沒有抹去那一封長長的信。雖然,還在路上,令人期待。
“夜,黑成了一段往事
手里這杯酒
并沒有感到你的心跳
煙波轉動的淚痕,每一粒
都可以長出思念的種子
在沒有色彩的田壟”
(《我想用一場雨來愛你》)
在這里,色彩單一,或者只有黑色。是哀悼,是痛苦。卻寫得淡定,手也沒有顫抖。雨中的愛,很凄美。而且有酒,詩人之愛。
“你一走,好多的葉子都開始泛黃
剛才還白生生的梔子花
轉眼就被夕陽收進了自己的詩句
我知道,我握不住那種飽滿的感覺”
(《花事》)
飽滿的是什么,是鮮花嗎?還是實實在在的愛情?或者器官?這里,詩人打了個擦邊球。
“騎在三月的馬車上
一路遠行
流浪、漂泊
就是生命的主題”
(《蒲公英》)
在詩人的想象中,流浪、漂泊,永遠是生命行進的主旋律。筆者以為,這首寫蒲公英的小詩與眾不同。令人欣悅的是,詩人筆下的蒲公英意象,不再是那棵草地上的植物,而是詩人自己。
“有人說,這種曖昧
能走到你身邊,但是沒能走進你心里
曖昧,是空掛在山崖上的一只風鈴”
(《很多愛,其實只是一段虛擬的曖昧》)
對愛情的另一種詮釋:曖昧。不是嗎?漢字的曖,其中不是有愛嗎?對。不過,是白日的愛,或者是白日夢中的愛,是那寺廟頂沒有發出聲音的鈴鐺。
在其然眾多的情詩中,我最喜歡的是:
《我在等一片紅葉》:
秋天,我在等一片紅葉
或許,它會被秋風送來
或許,它會從護城河飄來
不管怎么,它的背面
肯定會有一行溫馨的詩句
要不,葉片上
怎么全都是不舍的淚行
紅葉是秋,紅葉是成熟和凋零。在詩人的筆下,紅葉是愛情的象征,雖然,這次愛情是別離,是眼淚。別離的愛情也值得贊美。這就是我喜歡的原因。
是的,蝴蝶那時還沒有來
酒,從陳腐的濫調中發酵
花,在新雨的沐浴中綻開
所有的都是誘惑,讓我無以適從
干凈的是詩,我唯有帶著詩句逃亡
(《萬千風情,我配不上一朵桃花》)
詩人在日常生活中困倦于陳詞濫調,困倦于各種物質誘惑,困倦于桃花山上擁擠的人群。只有躲避在詩歌的精神中,干凈的詩中,逃下山來。
燦爛,是一種敗筆
在自由與空白之間,很多人
目光,都停留在柵欄之外
進與退,與茅草屋
那扇緊閉的大門相關
柵欄之外的世界,緊閉的大門之外的世界,都值得去尋找,投去目光。在醉意中,美好的藝術誕生了。
“我努力保持與青春的距離
讓那一份狹窄的美好
在狹窄的門縫中
來去自由”
(《私奔》)
再次談到狹窄的門,和那通往外面世界的縫隙。說到自由。詩人畢竟沒有只停留在狹窄的內心,被封閉的空間,而是夢想著私奔去到外面的世界。
“沉重的文明
被一路的溝壑,撞擊
遍體鱗傷
向東,向東,再向東
前面,或許真是靈魂凈化的圣壇”
(《入海口》)
呵!其然之詩畢竟沒有拘囿在二人世界,也有對國家民族的思考、歷史的重現。八十年代海洋文明的傳說依然縈繞于胸。雖然,詩人在這里沒有給予讀者答案,卻令人深思。
(2020年9月29日于翡翠居)
![]()
芮虎:德籍華人學者、作家、翻譯家、四川傳媒學院客座教授、德國《歐華導報》文化版主編,《看歷史》、《東方歷史評論》等雜志特約作者、臺灣梁實秋文學獎得主、四川榮縣僑聯榮譽主席,德國哥平根市德中友好協會主席。主要著譯:《策蘭詩文選》、《柏林:廢墟中涅槃的鳳凰》、《海德堡:歌德把心遺忘的地方》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