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英國已通過歐洲聯合軍備合作組織(OCCAR)簽署一份價值4.5億歐元的合同,將從通用動力歐洲陸地系統公司(General Dynamics European Land Systems,簡稱GDELS)采購新型M3兩棲舟橋系統。此舉將重建北約自1999年以來未更新過的關鍵渡河能力,提升歐洲陸地機動水平及盟國間的互操作性。
![]()
2025年10月30日,通用動力歐洲陸地系統公司證實,德國與英國已聯合訂購一批新型M3兩棲舟橋系統,總價值超4.5億歐元。該合同由歐洲聯合軍備合作組織(OCCAR)依據“寬水域障礙跨越”(Wide Wet Gap Crossing,簡稱WWGC)項目管理,將替換1999年首次交付的老舊裝備。防務分析人士稱,此次升級對北約歐洲地面部隊而言是關鍵一步,可確保部隊在作戰區域內快速渡河,并實現重型裝備的靈活機動。
此次雙邊采購不僅是對老舊裝備的更新,更標志著在歐洲河網及易洪澇地區實現兵力投送與機動能力的重大飛躍。新訂購的型號名為M3S舟橋系統,是通用動力歐洲陸地系統公司兩棲架橋技術的最新成果,在部署效率、數字化水平、乘員生存能力及跨國互操作性方面均實現顯著提升。
![]()
M3S舟橋系統設計為“一裝兩用”,既可作為自行式渡輪,也可作為架橋節段。在渡輪模式下,單輛M3S可承載重達70噸的載荷,包括北約主戰坦克;在架橋模式下,最多8輛M3S可快速連接,跨越長度達100米的水域障礙。若戰術場景需跨越更長水域,最多12輛M3S可拼接形成連續架橋,長度可達150米,能在作戰環境下支撐重型裝甲裝備與后勤車輛通行。
這種作戰靈活性對北約的機動部署態勢至關重要,尤其在東歐地區——該區域的大型河網及基礎設施老化問題,正威脅著部隊的快速部署能力。借助M3S兩棲舟橋系統,作戰工程兵可在30分鐘內搭建起功能完備的架橋,且所需人員極少,無需復雜支援裝備。該系統可通過公路機動,也可由C-17或A400M運輸機空運,非常適合遠征作戰。
結構上,M3S兩棲舟橋系統采用高強度鋁合金單殼船體,配備兩臺可轉向噴水推進器,即便在湍急水流中也能實現精準導航。車輛搭載升級后的人機交互界面、數字化診斷系統、自動化架橋拼接系統及增強型浮體穩定性傳感器,這些設計可減輕乘員操作負擔、提升部署速度,并增強現代戰場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
M3S兩棲舟橋系統的另一大核心特點是與其他北約標準架橋系統完全兼容,包括標準帶式橋(SRB)、改進型帶式橋(IRB)及折疊浮橋(FFB)。這種兼容性使英德兩國部隊能在多國聯合行動中與其他北約部隊協同作戰,并在復雜任務中實現架橋節段的相互調配。
此外,WWGC合同也體現了通用動力歐洲陸地系統公司在德國的長期產業戰略。作為德國“24/500增長戰略”的一部分,該公司正擴建其凱澤斯勞滕工廠,用于生產M3系列系統。這一舉措旨在強化本土制造能力,確保北約高需求裝備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當前歐洲戰略環境日趨動蕩,軍事規劃者愈發重視“作戰機動性”(即部隊快速高效移動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快速、安全跨越水域障礙(河流或洪澇區)的能力重新成為焦點。兩棲架橋系統不再被視為次要工程保障任務,如今已被認定為實現快速決定性作戰及戰區全域后勤(作戰區域內的物資補給與運輸)的核心支撐手段。
![]()
德國與英國通過這份合同釋放了明確信號:機動性已與火力、防護能力并列,成為優先發展方向。借助M3S系統,兩國為部隊配備了能適應多種任務場景的架橋裝備——這些裝備兼具速度、互操作性與抗毀性,絕非單純的工程資產,而是支撐部隊前出部署、強化威懾能力、確保北約在高挑戰作戰區域內機動自由的戰略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