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風云3》“溥天之下”DLC試玩報告:天下為公
![]()
太空熊
2025-11-03
返回專欄首頁
作者:太空熊
原創投稿
評論:
商城特賣
![]()
小小夢魘3
¥160
¥178
-10%
前往購買
![]()
足球經理26
¥203
¥268
-24%
前往購買
![]()
生化危機2:重制版
¥62
¥198
-69%
前往購買
![]()
全面戰爭:三國
¥79
¥268
-71%
前往購買
![]()
怪物獵人:崛起
¥50.5
¥198
-74%
前往購買
漫長的季節。
“溥天之下”是個好DLC。
一來,它解決了困擾我許久的一個問題:如何向不喜歡歷史題材游戲的玩家,闡釋屏幕上那堆Excel數據到底有什么魅力;二來,它呈現歷史的角度非常特別,有別于光榮特庫摩歷史系游戲的浪漫,又不同于其他幾位Paradox花旦的不近人情。
中國人,或多或少都做過皇帝夢。可能是羨慕鶯歌燕舞的生活,或是對揮斥方遒的想象,渴望那份人上無人的終極掌控,做天下人無不是的父母。這份最中幻想,“溥天之下”可以滿足,但可能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種滿足。
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有一天,孔子和齊景公論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聽完順口溜,齊景公拍手叫好,說要不是這樣,天下的糧食再多,他大概也一口吃不上。
之后幾千年,有時候風調雨順,有時候腥風血雨,糧倉時盈時空。地里的莊稼一茬又一茬,龍椅上的屁股一個又一個,但天子確實沒少過一口吃的。
近年來似乎不怎么提起這個詞了,但這就是封建禮教。
總之,“溥天之下”的主要內容更新,就是封建禮教里比較積極的那部分,為玩家展現一種古人理想中的政治理念。當臣子,要考取功名,盡忠職守;當君王,要知人善任,勵精圖治。人人秉公值守,各司其職,天下自然太平昌盛——現在想想,這些可能不只是古人的政治理念。
就理論上來說,君臣父子確實是一個典型的烏托邦。但現實里,不可能人人都是至圣先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但它只說了一半——不只是自己不要的,就算是自己想要的,也不能強加給別人——這就是為什么,要把禮教稱為一種“教”,因為它有很強的教條性。
這些積極的、不積極的部分,分別構成了我在“溥天之下”里的兩種游戲體驗。當然,特指天朝部分。不好單純地說哪邊好、哪邊差,而是一種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的綜合感受。對一款歷史模擬向的游戲來說,這種復雜的體驗非常難得。
作為政體組織形式,游戲里的天朝制度無疑非常強大。它比拜占庭的總督制來得靈活,官僚效率又遠非落后西歐蠻夷可比。內政上全方位先進,可能軍事稍弱一些,但也只是稍遜北歐親爹和游牧野爹一頭,此外無一合之敵。
天朝制度以科舉選拔人才,以九品論次官員。想出人頭地,不管文韜武略,首先要飽讀詩書,考取功名。其次積攢賢能,賢至一品,才能入朝為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些是明面上的規則。
實際上,金榜題名并非難事。尤其是鄉試,哪怕你是個近親繁殖的弱智,打點一下關系,努努力也是能過的。這畢竟只是個電子游戲,它沒必要用畢業多年后仍然偶發的噩夢和長久的隱性精神創傷,來豐富你的游戲體驗。
天朝制度的妙,妙在它的賢能品級上。禮教強調選賢舉能,但對什么是賢能,沒有一個定性定量的標準。而電子游戲的優勢之一,就是能用龐大的數據來模擬特定的運行規則。
在“溥天之下”里,你的賢能主要有兩大來源。首先,是組織自己的學術門派,上拜恩師、下收門徒,擴大自己的勢力人脈。其次,游戲會計算你就任時期的政績,把上繳國庫的稅金和當地的基建,折算成賢能。
當你仔細品味賢能系統時,多少能體會到獨屬于《王國風云3》的醍醐味。
和其他大而化之的歷史策略游戲相比,“王國風云”系列的視角更低,你扮演的是一個具體的人,或者說一個具體的家族。這使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個人的利益從宏大敘事和集體主義中,給剝離出來。
你可以說,P社玩家都是反社會人格的戰犯,但你不能懷疑他們的政治純潔性。別管他是獨裁者還是別的什么類人生物——總之,他大概率還是想把游戲玩好,也就是想把手下的政治實體搞好的。
對這些人來說,無所謂天下為私為公,因為私就是公,我就是公。
但“溥天之下”做到了,它特別強調了公的部分。用公共財政來分割稅收,讓你必須從國庫里“借錢”,才能勉強蔭蔽自己的祖產。用賢能等級綁架你的政績,讓你心甘情愿去建設一塊和你無親無故,且隨時都可能調任撒手的領地。
這套賢能規則的底層邏輯之優秀,以至于它在無意間模擬出了很多并非刻意為之的敘事效果。
比如家道中落。天朝官員并非世襲,一旦家主在仕途上升期突然死亡,你控制的家族就會土崩瓦解,瞬間跌落到鄉紳階級。因此,對繼承人的教育顯得更加重要,你必須從小“雞娃”,讓他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去考該考的試。然后利用裙帶關系,讓他早入官場,積累政績賢能,以便繼任時,家族不至于階級滑落。而不是像落后的西歐家族一樣,總把自己的繼承人保護在宮廷里。
又比如,賢能需要政績,而大興土木又是最快積累政績的手段,所以我往往會拆掉前任已有的基建,以我的名義造上新的,以此在政績上添加一筆。如果朝廷把我忘了,連年不升不遷,那我甚至會把自己造好的基建拆掉,再重建一遍。你問我,好好的房子拆掉重建,難道不勞民傷財嗎?問得好,那是國庫的錢,不用也是放著。
退一步說,哪怕已經官居一品,朝廷也未必會提拔你。總有人望更高、資歷更老的權臣,排在你前面。如果不打通關系,找人舉薦,你很可能官場遇冷,久久不得重用,直到上面空出足夠的位置為止。
在這種空窗期,我的腦子里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可怕想法。
首先,我的品級已經到頂,朝野上下人人見我,都得豎起一根大拇指。左右我仕途的,不再是所謂的政績,而是別的什么東西。于是,出于純粹的自利心理,我開始向國庫“借錢”。因為用國庫施政,已經無法給我帶來任何賢能,而散播出去的大量庫銀,以俸祿回歸私產的部分,又萬不存一。既然功名到了頭,那求個利祿,應該不過分吧。
《大明王朝1566》里有句臺詞,說做人難,做官難,實則不難,不做小人,做個好官,這才難。
嘉靖這話,多少有點無理取鬧。不做小人也許可行,但官僚系統是個機器,你可以評論機器的效率,但評價一臺機器是否道德……有時,不做小人,做君子,未必就能做成好官。不過在“溥天之下”里,你至少還有的選,可以辭官回家、游山玩水,也可以出任節度使,戎馬一生,又或者……
你可以當皇帝。
至于為什么不能當黃巢——其實游戲的867年劇本就有黃巢開局,但事情跟你想象得不太一樣,先說皇帝這部分。
開頭說過,“溥天之下”的皇帝并不能滿足那種世俗的幻想。是的,你可以娶20個嬪妃,但鑒于游戲里的人長得普遍比較古風——真古風的那種,相信大部分玩家應該只會把她們當成20個線程撕裂者,從而對這些后宮佳麗敬而遠之。從優績主義出發,混亂的血統和繼承權,也不利于家族自身的健康發展。
其實在婚配這一點上,天朝皇帝反而最沒有戀愛自由。你再也不能隨便迎娶那些頭上點著三根蠟燭的奇女子了。在天下人眼里,天子同庶民交媾,那等于是子亂父綱,污了真龍父君的血脈,是萬萬不可的。
當然,你還是可以強行配種,基因改造出一個1K帝皇來——但首先,要做好失去天下正統,用武力服眾的準備。不過,對“王國風云”玩家來說,這大概是最不要緊的罵名。相反,沒有株連九族一類的選項,我多少還感到有些遺憾——承認吧,只要手握足夠的權力,而且權力的指向足夠模糊,那么人多半是會麻木不仁的。
至于小部分不麻木不仁的人,他們很可能一開始就不會想打開這款游戲,也沒有能力走到那個位置上。
Paradox封鎖了絕大多數倒行逆施的選項,在“溥天之下”里當皇帝,其實并不十分有趣。天朝足夠龐大,你不再需要事事親為——治國理政,有六部宰相;開疆拓土,有各路節度使者。你每天的工作就是批復奏折,指導群臣大興土木、救災賑濟。太陽底下并無新事,久而久之,這些意義重大的工程,也逐漸成了日常瑣事。
賢能制度的盡頭,同樣適用于皇帝。它只是一個解題方法,而不是答案。優績主義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戰勝他人,提升自己,最后成為站在頂點的那個人。在這之后呢?一切似乎就停滯了。自古君王稱孤道寡,除了炫耀自己高處不勝寒以外,估計多少也摻雜了一些存在主義危機在里面。
也難怪歷朝歷代的皇帝總有些奇怪的嗜好,尤其是王朝的繼任者,他們確實沒有太多上升的渠道和動力。哪怕在游戲里也是一樣,頂多到歐亞大陸陸長,就到頭了。還想玩,你得先換個游戲才行。
哦,別忘了,還有黃巢呢!
遺憾的是,黃巢這條線,也就是農民起義這條線,Paradox幾乎沒怎么做。除了能在祖宅里修建鳴冤鼓、煽動叛亂外,黃巢和蘇軾的玩法沒有什么區別。考試,當官,經營私產,靜待局勢更易,天下分合。到時再以諸侯藩王的身份,參與統一中華的群雄混戰。
黃巢,卒于農民起義
要我說,Paradox應該給黃巢開局多塞點錢,他畢竟是鹽商出身,不至于連落魄鄉紳都不如。否則,以黃巢目前1塊錢的初始身家,等到120塊的鳴冤鼓落地,他老人家大概也入土了。
問題在于,鄉紳不像冒險者,他們非常不自由,所有的收入完全依賴于潛在的人身依附關系。你有沒有錢,取決于你能否加官晉爵,取決于你的恩師愿不愿意慷慨解囊,取決于你能在鄉試、會試的考場上勒索多少作弊的學生,唯獨不取決于你自己能干什么。
Paradox的歷史嗅覺是準確的,這種極端的人身依附關系,確實是封建禮教制度的核心體現。但這畢竟是游戲,既然沒在科舉做題上刁難大家,那么扯旗造反這種爽文,不如也就打打馬虎眼,門檻放低一些吧。
但話又說回來,就算用黃巢考進長安,有朝一日又做了皇帝,也不過是重啟了王朝興衰的巨輪而已,終歸還是要坐到朝堂之上,批復千篇一律的奏折。
當然,就像前面提到的,也存在一部分特別的“王國風云”玩家,他們會主動放棄稱王稱霸的機會,純粹在游戲中享受一種活在現世的歷史志趣。看著一個個家族被沖刷到歲月的河畔上,春天落地生根,夏天枝繁葉茂,秋天碩果累累,冬天干枯凋敝。第二年,興許它還活著,也可能沒挺過來。
那個很久很久以前的禮教故事,其實還沒有講完。
幾千年后,一個尋常的傍晚,溥儀撣了撣手上的泥土,起身離開了工作的溫室。宿舍就在園內,離得不遠,多走幾步也就到了。他有兩個室友,都是植物園的同事。18平米的房間,三個人住在一起,顯得有些擁擠和忙碌。
末代皇帝的身份,確實對溥儀有一些影響,但不多:他原來想去故宮當導游,但身份不允許。至于齊景公說的,皇帝如果不像皇帝,連一口飯都吃不上,那就是子虛烏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