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大爺,最近是不是晚上總抽筋,還老覺得沒勁兒?”在社區義診室里,醫生剛問完,62歲的孫大爺就不好意思笑了:“可不是嘛,又累又困,腿還不聽使喚,這藥停還是不停好?”孫大爺是一名老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利尿類降壓藥。原本以為按時用藥就能“高枕無憂”,可沒想到身體卻悄悄亮起了“紅燈”。
對于很多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來說,降壓藥的確能護航健康。但你可知道,有些藥物可能在幫助控制血壓的同時,讓身體悄悄“丟”了鉀?更可怕的是,這一變化常常不痛不癢,被誤當作衰老、疲勞甚至普通小病來忽視。
![]()
如果你或家人正在吃降壓藥,下面這五種身體信號,絕不能隨便當作小毛病看待。或許,正是身體在“悄悄報警”;抓住機會,健康或許就在拐角處,缺鉀的危險,究竟還能忽略多久?第五個信號很多人都沒注意過!
不少降壓藥,特別是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速尿等,主要作用是幫助身體排多余鹽分和水分,以降低血壓,但水分和電解質“攜手出走”時,鉀元素同樣會被大量排出。
有數據表明,長期使用利尿類降壓藥的人,體內血鉀水平下降概率高達21.3%。哈佛大學的一項5年隨訪研究也提示,極易發生低鉀血癥(也就是醫學所說的“缺鉀”)。雖然鉀的缺乏短期可能無大礙,但長久“隱形虧空”,卻暗中侵蝕著你的健康。
![]()
肌肉沒勁,四肢乏力,晚上容易抽筋
科學解釋:鉀主要負責維護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缺鉀時,細胞“充不上電”,于是“動力不足”。
心跳異常,總覺得心慌氣短,甚至胸悶
嚴重時,低鉀血癥可引發心律不齊與心臟驟停。數據顯示,高血壓人群因缺鉀發生心律異常的風險增加45%。
胃口變差,惡心嘔吐,消化功能下降
鉀直接影響腸道平滑肌收縮,缺鉀會讓胃腸道“變懶”,出現食欲減退、腹脹等。
情緒低落,焦慮無力,精神難以集中
神經信號傳遞依賴鉀,缺鉀會帶來“腦袋發蒙”的主觀體驗,甚至影響情緒穩定。
![]()
血壓不降反升,藥效變差
缺鉀時,腎上腺激素分泌紊亂,反而讓血壓控制更難,有調查顯示,缺鉀患者服藥后血壓達標率比正常者低23.5%,這也是不少人換藥、加藥卻收效甚微的“幕后黑手”。
哪怕只占一兩項,也值得警惕。如果你吃著降壓藥,“無緣無故”發生上述變化,缺鉀真的不能忽視!
可以吃鉀片補一補嗎?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藥物補充,其實生活中補鉀更安全可行,以下幾招切實有效:
科學增添高鉀食物
日常飲食中,新鮮蔬菜(如菠菜、芹菜)、水果(如香蕉、橙子)、豆類和堅果都是優質鉀源。以《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為例,100g菠菜含鉀約465mg,香蕉含鉀約260mg。建議每天合理搭配,飲食多樣化。
![]()
少吃高鹽、高油飲食,戒腌制品
過多鈉鹽競爭鉀的吸收,腌制品、咸菜等加工食品要盡量少碰。
喝水適量,謹防“沖淡”鉀元素
高溫天氣或大量出汗時,注意電解質合理補給,別只喝白開水,適當補充淡鹽水或運動飲料。
定期復查電解質,遵醫囑調整用藥
服用相關降壓藥的朋友,建議每1-3個月做一次血鉀檢測,有缺鉀風險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保鉀型降壓藥或鉀補充劑。記住,補鉀不是越多越好!無論補鉀食品還是藥品,請務必聽從醫生建議,因人而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