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青年就業更是關系城市活力與國家未來的關鍵議題。近年來,北京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創業痛點,從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健全機制三大維度發力,推出9個方面的細化舉措,以全方位的支持體系為青年在京發展紓困解難,全力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為城市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穩崗擴崗是保障青年就業的基礎工程,北京此次進一步擴大政策覆蓋范圍,讓更多用人單位與青年受益。此前,一次性擴崗補助主要面向企業,新政策將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的社會組織納入其中,只要簽訂勞動合同并足額繳納3個月以上“三險”,即可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領取補助。這一調整不僅減輕了社會組織的用人成本,更拓寬了青年的就業渠道,讓公益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成為吸納青年就業的重要陣地。同時,北京持續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延續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充分發揮國企“壓艙石”作用,為青年提供更多穩定優質的就業崗位。
![]()
針對基層崗位供給不足的問題,北京市建立城鄉基層崗位歸集發布機制,重點搜集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區工作者、鄉村振興協理員等崗位資源,動態更新發布,讓高校畢業生能夠便捷集中選崗,引導更多青年投身基層建設,在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人才引進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北京立足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引進與扶持力度。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北京重點支持科創型中小企業引進高校畢業生,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為鼓勵青年創業,北京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板的扶持作用,對成效突出或帶動就業顯著的在板企業,符合條件的發起人、主要創始人可申請畢業生引進,核心成員可辦理工作居住證,讓創業青年不僅能實現自身發展,更能享受城市公共服務紅利。針對青年在京生活的最大痛點——住房問題,北京支持有條件的區推出住宿保障、安居補貼等政策,目前朝陽、海淀、昌平、順義、經開區等已陸續落地相關舉措,通過提供人才公寓、發放租房補貼等方式,切實減輕青年生活成本,讓他們能夠安心就業、舒心生活,增強對城市的歸屬感。
![]()
為打破就業壁壘,北京進一步放寬高校畢業生招考(聘)條件,讓更多青年擁有公平競爭的機會。此前,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地方國有企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崗位對工作經歷、社保繳納情況有隱性限制,不少畢業兩年內仍未穩定就業的青年被擋在門外。新政策明確,相關崗位應向畢業證書落款年度2年內(含畢業當年度)的高校畢業生開放,不再限制工作經歷和社保繳納情況,且招錄(聘)對象的畢業時間要求需明確到年度,以畢業證書落款為準。這一調整充分考慮了青年就業的現實困境,為“慢就業”群體、靈活就業青年提供了更多機會,彰顯了就業政策的包容性與公平性,也讓城市人才選拔更加多元高效。
這一系列政策出臺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有不少人疑惑:“前幾年北京還在疏散人口,如今為何大力吸引青年人才?”其實,這種政策調整并非簡單的“轉向”,而是基于城市發展規律的精準施策。此前的人口疏解,主要針對低層次、低效能的產業從業人員,旨在優化城市人口結構、緩解資源環境壓力;而此次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恰恰是因為他們大多是985、211等重點高校的優質人才,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吸引這部分青年留京,一方面能有效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讓青年人才學有所用、人盡其才;另一方面,青年群體的住房需求、消費需求也能為房地產市場、消費市場注入活力,形成“就業穩、消費旺、城市興”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利國利民。
![]()
從完善就業政策到優化生活保障,從拓寬就業渠道到打破發展壁壘,北京為青年在京就業創業搭建起全方位的支持體系。這些舉措既回應了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契合了城市轉型升級的需求。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見效,相信會有更多青年人才選擇北京、扎根北京,在這座充滿機遇的城市中實現人生價值,而北京也將因這些青年的到來更加充滿活力與希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