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巴林舉行的“麥納麥對話會”期間,約旦與德國兩國外交負責人聯合發聲,為美國牽頭推動的加沙“國際部隊”構想劃出關鍵紅線:任何此類行動必須首先取得聯合國安理會的正式授權。這一表態不僅反映了對國際法框架的堅定維護,也揭示了當前全球在加沙安全未來安排上的深層裂痕。
2
約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薩法迪與德國外長瓦德普爾所展現的一致立場,標志著部分重要國家對單邊主導安全部署的高度警惕。他們強調,缺乏聯合國背書的軍事存在難以具備合法性基礎,也無法贏得廣泛信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公開申明,未來進入加沙的外國維和力量名單將由以色列政府全權決定。
![]()
3
他進一步表示,“美方已經認同我們的觀點”,試圖強化其主張的國際接受度。這種一邊倡導多邊共治、另一邊堅持排他性審批權的對立格局,使得原本旨在緩解緊張局勢的“國際部隊”計劃自提出之日起便陷入結構性僵局——既難滿足合法性要求,又無法擺脫地緣政治操控的嫌疑。
4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東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約旦雖堅決主張聯合國授權不可或缺,但同時明確排除自身向加沙派遣軍隊的可能性。薩法迪解釋稱:“我們與該問題的歷史關聯過于緊密,若參與駐軍,將難以被視為中立行為體。”這番措辭透露出一種審慎的平衡策略:支持機制建設,卻規避直接介入,折射出區域國家面對敏感議題時普遍存在的現實顧慮與身份困境。
報道截圖
5
從授權到執行:國際部隊面臨的多重挑戰
6
即便擱置授權爭議,“國際部隊”的實際運作仍面臨重重障礙。根據華盛頓提出的“20點方案”,該部隊將承擔包括協助訓練巴勒斯坦治安力量、守衛邊境通道、攔截非法武器流通等多項高風險職能,任務范圍之廣、環境之復雜前所未有。
7
然而,誰有資格成為這支力量的一員,依然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核心議題。
8
據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秦天分析,目前公開表達參與意愿的國家數量有限,潛在成員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是已在加沙停火談判中擔任擔保角色的國家,如美國、土耳其、卡塔爾和埃及;另一類則是長期與以色列及美國保持良好關系的西歐國家。如此構成可能削弱部隊的整體代表性,使其被視作特定陣營的延伸而非真正中立的和平守護者。
![]()
9
更值得警覺的是,多名美國官員已透露,這支多國部隊的組成必須基于“以色列可接受”的前提。這一設定實際上賦予以方實質性的否決權,極有可能導致整支隊伍呈現出明顯的親以傾向。一旦落地實施,這類安排極易引發哈馬斯及其他本地勢力的強烈抵觸,非但難以促成穩定,反而可能激化對立情緒,使安全局勢進一步惡化。
10
從實地情況來看,加沙目前仍處于極其脆弱的停火狀態之中。隨著以軍逐步撤出部分區域,哈馬斯正在加快恢復地面控制力,而以色列仍實際控制著加沙超過五成的領土。這種“半占領、半自治”的并存格局,構成了極為復雜的權力真空地帶。
![]()
11
在此背景下,任何外部武裝力量的進駐都將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多數國家因此采取觀望態度,擔憂一旦協議破裂、戰火重燃,其派出人員或將深陷敵對火力之下,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與人道后果。
12
歸根結底,圍繞加沙“國際部隊”的爭論,本質上是一場關于未來治理主導權的戰略博弈。
13
美國希望通過主導部隊組建延續其在中東事務中的影響力;以色列則意圖通過掌握準入門檻來確保國家安全不受外部干預;而約旦、德國等國堅持聯合國授權原則,則意在借助多邊體系制約單邊行為,防止強權邏輯凌駕于國際共識之上。
14
這場角力短期內看不到破局可能,各方立場根深蒂固,利益盤根錯節。而在外交談判桌之外,最無辜也最無助的群體——加沙平民,仍將承受持續動蕩帶來的沉重代價。他們的和平期盼,在大國博弈與地緣算計面前,依舊顯得格外微弱。
15
信源來自:2025-10-26 閃評丨“國際部隊”不久進駐加沙?由誰組成受誰影響是關鍵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