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正式獲批開展eSIM手機運營服務商用試驗,這標志著eSIM技術在我國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完成了從“實體卡時代”到“無卡化時代”的一躍。我國推進eSIM技術商用既是提升全球競爭力、順應技術演進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舉措,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是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重塑我國在全球eSIM技術體系的話語權。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推動eSIM技術商用有助于我國從“跟隨者”向“規則制定者”轉變。GSMA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全球已有超400家運營商提供eSIM服務,其中5G網絡用戶eSIM使用率達到29%。我國企業也正在打破eSIM芯片領域歐美壟斷的格局,在高安全與低成本、低功耗之間實現平衡,比如紫光同芯推出了eSIM“一芯通全球”全場景解決方案,又如華大電子eSIM產品矩陣通過了CC EAL6+、GSMA eSA等權威認證。這些技術瓶頸的突破,已成為我國通信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抓手。此外,全球GSMA eSIM技術標準不斷完善,并得到了國際電信聯盟和歐洲電信標準協會等權威機構的認可。我國推進eSIM技術商用,有助于深度參與GSMA eSIM國際標準研制,加速我國eSIM技術體系融入全球標準,提高國際、國內標準的兼容性;可進一步提升我國標準在全球eSIM生態中的話語權,同時避免我國在跨境通信、物聯網國際漫游等領域陷入被動。
二是順應技術演進,助力打造無卡化智能技術生態。eSIM通過將SIM功能集成到芯片,實現無卡化通信,打破物理卡槽對設備的束縛,推動設備向多模態、高集成演進,是未來科技發展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如蘋果iPhone Air通過取消實體SIM卡槽,將機身厚度縮減到5.6mm,不僅實現了內部空間的極致優化,更將eSIM技術推向主流消費市場;又如華為Mate80系列通過eSIM集成低軌衛星通信模塊,實現無地面基站環境下的緊急通信。推動eSIM技術商用是順應通信技術從硬件依賴向軟件定義轉型的必然舉措,也有助于構建5G-A、AI終端、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的無卡化智能技術生態。
三是錨定市場需求,精準破解多元主體難題。推動eSIM技術商用,可解決個人用戶、企業用戶、電信運營商等多元化主體核心痛點。從個人用戶看,我國通信消費需求已從“能通話”轉向“靈活便捷”,eSIM可解決傳統SIM卡便捷性不足、靈活性較弱、難以跨設備三大痛點,滿足用戶“零摩擦”通信體驗的剛性需求;從企業用戶來看,eSIM的遠程配置與規模化管理能力,是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成本優化、效率提升、生態擴容的利器;從電信運營商來看,eSIM技術改變了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邏輯,打破了用戶卡號綁定的物理限制,使得攜號轉網、套餐切換更為靈活,降低了用戶“攜號轉網”的成本,驅動運營商的競爭焦點從資源壁壘、資費水平轉向服務體驗,推動運營商從“渠道競爭”向“服務為王”發展,從“管道服務”向“智能服務”升級。
eSIM技術不僅是通信技術的迭代,更是數字時代基礎設施重構的關鍵使能技術,需要我國產業鏈通力合作,在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在技術演進中把握規律,在市場需求中創造價值。未來,eSIM的價值將進一步向5G-A、AI終端、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延伸,為我國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提供強大支撐。
*本篇刊載于《通信世界》2025年10月25日*
第20期 總978期
原文標題:《
三重需求共振,加速eSIM商用落地
![]()
從“村村通”到“雙千兆”:一文讀懂我國電信普遍服務十年發展
來了!2026 ICT行業趨勢年會,今年主題你來定
楊杰掌舵移動這六年:提燈引路,邁向AI
作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呂捷 盧海萌
國家管網集團數字化部 王豐
責編/版式:王禹蓉
審校:王 濤 梅雅鑫
監制:劉啟誠
【通信世界新媒體矩陣】
央視頻 | 微軟MSN | 視頻號 | 微博 | 今日頭條 | 百家號 | 網易號 | 人民號 | 騰訊新聞
搜狐 | 新浪看點 | 雪球號 | 抖音 | 快手 | 愛奇藝 | 知乎 | 嗶哩嗶哩 | 咪咕視頻 |CSDN
【新媒體團隊】
監制|劉啟誠
審校|王濤 梅雅鑫 張鵬
編輯|王禹蓉
視頻制作|蔣雅麗 黃楊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