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個下午,安徽廬江的胡宗兵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說:“你兒子在緬甸,想救他,先準備20萬。”那一刻,這個父親的手在發抖。
而電話的另一端,18歲的胡一嘯正蜷縮在緬北某電詐園區的角落,腿上布滿被打的淤青,烈日曬脫了他肩上的皮。他不敢哭,因為哭會招來更狠的毒打。
一、“放棄高考,我要證明自己”
胡一嘯的故事,始于一個許多年輕人共有的“倔強”。
成績不理想,高考壓力如山,他最終選擇放棄——不是認輸,而是想“闖出一片天”。可現實殘酷:打工屢屢受挫,夢想被柴米油鹽磨得粉碎。
直到6月,他在網上看到一條兼職:“去邊境背黃金,一趟10萬,五五分賬。”
![]()
明知是偷渡,他仍心動了。
“或許這是命運給我的機會?”
他不知道,這看似“機遇”的陷阱,即將把他拖入深淵。
二、一路換乘,一路絕望
對方為他訂好機票,派車接應,一路輾轉。
從南京飛西雙版納,再換車至邊境,最后穿越密林踏入緬北——每一步都像走向無法回頭的牢籠。
入境后他才知道:自己已被以10萬元“賣”給了電詐園區。
“做夠1000萬業績,才放你回去。”冰冷的話語擊碎了他最后一絲幻想。
三、小黑屋、毒打與那束希望的光
拒絕參與詐騙?迎接他的是棍棒、暴曬、饑餓。
他腿上至今留著傷痕,那是“不聽話”的印記。
轉機出現在一個尋常的下午——他在配發的手機上尋找“詐騙目標”時,突然刷到了父親尋他的新聞。
“我爸在找我……他還記得我。”
那一刻,這個18歲少年在異國的黑暗中,第一次哭出了聲。
而命運的齒輪也悄然轉動:當晚,他被關進小黑屋;三天后,組長突然放了他,還塞給他1000塊錢。
“走吧,回家。”
四、歸途與反思:誰在守護我們的少年?
7月25日,胡一嘯從云南勐啊口岸踏入國門,平安回國。
但他的經歷,卻留下太多追問:
- 為什么總有年輕人被“高薪誘惑”蒙蔽雙眼?
- 那些潛伏在網絡背后的“介紹人”,何時能被徹底鏟除?
- 胡父曾收到勒索信息:“準備100萬贖人”——又有多少家庭,仍在煎熬中等待?
胡一嘯的51天,是一場用傷痛換來的警示課:世上沒有輕松的暴富,只有家人永不熄滅的守望。
愿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能在踏出那一步前,想起這個18歲少年的腿上的傷,和父親熬白的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