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濟南,腦海中率先映出的總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座因泉水文脈聲名在外的城市,伴隨著強省會戰略的推行,正在呈現出越發強勁的商業引力——
曾經以泉城路商圈為核心的單核商業格局,已在城市擴張中加速迭代為“多核共生”的全新生態。東部CBD商業集群憑借高端寫字樓與成熟綜合體持續吸附高端消費;而西部在濟南西站樞紐紅利與商務經濟中心定位驅動下持續升級,卻始終缺乏能引領品質消費的核心載體,成為多中心格局發展中的未盡之筆。
從龍湖在濟南的布局來看,自龍湖濟南奧體天街與北宸天街相繼開業后,始終在尋找契合城市發展脈絡的新落點。此次龍湖濟南西城天街的啟幕,不僅是龍湖深耕濟南、布局全域戰略的關鍵一步,更以16萬方超大體量、POD生態商業模式、40%+首店占比的前沿組合,精準填補西城商業空白,推動濟南商業從東部引領向東西平衡升級。
10月31日,項目迎來盛大開業,現場的熙攘人流印證了西城消費者對高品質商業的久候與期待。當臘山河的自然風光與商業的煙火氣無縫融合,龍湖濟南西城天街正以引領之態改寫濟南西部商業格局。
![]()
01
濟南首座POD落地西城
構筑“商業+文化+生態”融合目的地
來到龍湖濟南西城天街,會對項目的“區位標桿性”有更直觀的體會——項目選址經十路沿線、槐蔭區政府旁,身處西部“省會城市副中心”核心,從根源上奠定了引領西城商業的基礎。
項目經十路主軸串聯濟南東西部核心資源,緊鄰京滬高鐵濟南西站,1小時通勤圈可輻射長清大學城(14所高校)及德州、聊城、泰安等周邊城市,為項目注入區域級消費目的地潛力;軌道交通層面,周邊4條地鐵環繞,距地鐵4號線臘山河西站步行僅5分鐘,便捷交通進一步擴大客群輻射范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周邊的生態與文化資源形成獨特閉環,賦予了得天獨厚的人文優勢:緊鄰臘山河景觀帶,5分鐘車程可達山東省科技館、山東省大劇院、濟南市圖書館、美術館四大文化地標,消費者可在逛店之余便捷享受河景與文化體驗。
區域的蓬勃發展,帶來高質客群的持續導入。項目周邊5km內覆蓋居住人口100w+、工作人口80w+,可輻射398個小區(高檔小區100+)、高凈值人群 40w+;疊加長清大學城20w+師生、日均15w+文旅客流,以及戶外健康、悅己、寵物、二次元等圈層客群,構成“全齡+多元+精準”的客群矩陣。
從項目本身來看,16萬方體量使其成為目前山東省規模最大的龍湖天街,為“商業+文化+空間”一體化生態圈定位提供支撐;而POD模式的核心優勢,在于打破傳統商業“封閉盒子”形態——通過將外部公園景觀與內部消費場景深度融合,讓“在公園里逛街”從概念變為現實。
這種“先天區位優勢(副中心+強交通+全客群)+后天模式創新(POD)”的組合,既區別于西部現有商業項目,也精準契合濟南消費者對“親近自然”的需求,讓項目從落地之初就具備“西城商業標桿”的基因。
02
自然與潮流共生的空間革命
以生態場景重塑商業社交邏輯
龍湖濟南西城天街的空間設計,是POD理念落地的核心載體,從內部特色空間到外部公園場景,均圍繞“自然與潮流共生”展開——既破解傳統商業“重購物、輕體驗”的痛點,更構建起全齡社交的新場景,讓“在公園里逛街”的體驗從概念變為現實。
內部空間中,跨4-5層的“光所市集”是龍湖商業新一代產品的標志性核心場域,更是POD理念在室內場景的極致表達。
作為項目空間設計的“點睛之筆”,“光所市集”突破傳統購物中心封閉樓層格局,以“泉涌浮島,空中綠洲”為設計意境,通過大面積透光穹頂與超高挑空設計,營造出兼具交互感、呼吸感與沉浸感的室內花園街區;景觀價值上,這里可遠眺經十路車水馬龍與臘山落日余暉,憑借開闊視野成為濟南城區“最佳日落觀賞地”,形成獨特的城市景觀記憶點。
![]()
同時,“光所市集”并非單純的美學空間,核心區域規劃為休閑餐飲集群,氤氳茶香與地域美食風味在此交融,為消費者提供“邊賞景邊休憩”的消費場景。這類兼具自然屬性與社交功能的超級場域,可精準吸引年輕客群,并促成到店頻次與停留時長的有效提升。此外,內部還有“城市客廳”(4層西側全景落地窗區域,適配商務洽談與家庭休憩)、“煙火食間”(開放式餐飲區,強化美食社交氛圍),與“光所市集”形成互補,進一步豐富全齡段社交場景。
外部公園場景則是POD模式的直觀延伸,實現“商業與自然的無界銜接”。項目打造公園融合式外廣場,通過一條24小時開放的景觀廊道,直接延伸至臘山河景觀帶,徹底打破商業空間與自然生態的邊界。不僅將自然詩意引入商業活力,更從兒童友好與全齡互動的視角出發,精心規劃了藝術花園、山丘樂園、溪澗戲水及戶外劇場等多元主題空間。這不僅是商業功能的延伸,更是社區生活的舞臺,最終實現自然、商業與人文的互哺共生,為該區域注入了可持續的活力與價值。這種“公園+商業”的體驗,在濟南西部商業項目中尚屬首例。
整體來看,空間設計始終以“自然場景+潮流內容”為核心,將生態優勢轉化為體驗優勢,讓每一處空間都成為連接人與自然、人與社交的紐帶,精準呼應濟南消費者對“自然親近、多元互動”的需求,也進一步夯實了項目“西城品質生活新地標”的定位。
03
超40%首店+旗艦店型集結
引領品質生活全新定義
品質生活,如何兌現?超40%的首店占比與全業態品牌陣容,以及店型規格上的突破性升級,正是龍湖濟南西城天街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項目引入的350余家品牌中,99%將同步開業,涵蓋時尚零售、新銳體驗、家庭娛樂、特色美食等多元領域,共同推動西城消費向“品質躍升”跨越。
全業態主力店矩陣聚焦“區域稀缺性”,為項目奠定品質基礎。其中,山東首家銀座超市臻選店區別于傳統超市,以全新業態重構零售場景;UME影城西城首個IMAX激光影廳,填補西部缺乏高端觀影載體的空白;山東首家燃BOOM超樂場旗艦店以2600㎡空間,涵蓋8米高波浪滑梯、高空滑軌、蹦床、體能迷宮、故事劇場等幾十種游樂項目,成為親子家庭核心目的地;還有魅KTV全新形象店、樂刻西城旗艦店,進一步完善項目的多元體驗閉環。
此外,龍湖濟南西城天街并非停留在首店數量的表層比拼,而是在店型規格上實現了突破性升級——項目集結的并非普通首店,而是品牌愿意傾注稀缺資源打造的高規格旗艦店與定制化特色店,這種店型層面的傾斜,恰恰是多數商場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更直觀折射出品牌對西城天街、對濟南西部消費市場的高度重視。
具體來看,品牌的店型投入極具針對性:全國第五家、濟南唯一的VICUTU&GORNIA地標店山東首店落位,以高端定制服務填補西部高端男裝空白;山東最大規模的源氏木語千平旗艦店、山東面積最大的蕉下旗艦店,分別在家居與戶外服飾領域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濟南西部區域1號旗艦店規格的華為智能生活館,為科技愛好者提供全品類體驗空間;運動業態方面,NIKE 升級為RISE 600高階店型,特步引入山東最新最大的時代領跑店,駱駝戶外則以西城首店身份補充戶外消費需求,形成覆蓋不同運動偏好的業態矩陣。
![]()
在數碼領域,龍湖濟南西城天街聚焦“全場景智享”需求,集結多元智能品牌構建生態化服務體系:除華為智能生活館外,同步簽約小米智能生態體驗店(覆蓋智能家居全品類)、Coodoo西城首家蘋果APP店(提供專業蘋果產品服務),通過“硬件體驗+生態互聯+專家服務”的組合,為西城消費者帶來從單一產品到全屋智能的一站式智慧生活解決方案。
餐飲業態則以“全菜系覆蓋、全球美味集結”為目標,既引入特色首店,也匯聚知名連鎖品牌:山東首店花盤子主打精致貴州風味,濟南首店前灘阿大帶來特色小吃,西城首店小蒙山傳遞地方美食文化;同時,巴奴、綠茶、金掌勺等國民級餐飲品牌同步入駐,實現從地方特色到大眾口味的全覆蓋,讓消費者無需跨區即可暢享各地風味。
通過“新場景+新體驗+新品牌”的多維組合,龍湖濟南西城天街不僅帶來 “稀缺體驗”,更推動西城消費層級躍升——不僅讓周邊消費者告別“跨區消費”的不便,更讓西城商業正式邁向“城市級品質服務”,真正實現了從“有商可購”到“優商可享”的轉變。
04
人文底蘊疊加商業活力
天街讓美好生活想象落地
龍湖濟南西城天街的運營邏輯,并非單純追求開業短期流量,而是通過“儀式感+實用性”的雙重兼顧實現流量引爆,再以“空間場景+品牌聯動+跨界資源整合”鋪墊長效運營,既快速建立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更助力濟南西部 “省會城市副中心” 建設與 “西興” 戰略落地。
開業前,5000架無人機在大明湖上空演繹“西城天街啟幕”“濟南西煥新” 等主題圖案,這一本地事件提前引爆城市級話題。
作為濟南“西興”戰略的關鍵商業載體,龍湖濟南西城天街深度契合政府對 “人文西城”建設的規劃,主動聯動周邊優質文化資源,以文化類活動為核心紐帶,將人文經營與商業體驗深度融合,打造更具藝術感的理想生活方式,讓商業空間成為傳遞區域人文價值的重要平臺。
開業期間同步推出三大活動,戶外廣場的“公園見?挽風音樂會”,不僅聯動多個明星后援會吸引年輕粉絲客群,更依托POD模式的戶外生態場景,將音樂活力與自然氛圍結合,傳遞輕松多元的人文消費氛圍;L1中庭落地的朱炳仁?銅展(山東首展),以非遺銅鑄藝術為核心,通過沉浸式展陳與互動體驗,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強化了西城“人文底蘊+商業活力”的雙重感知;光所市集則精準聯動周邊核心文化地標——山東省會大劇院,落地弦樂五重奏與國標舞快閃表演,將高雅藝術融入消費場景,以“商業空間+文化地標”的聯動,讓高品質商業與深厚人文底蘊共同構成西城理想生活的核心底色。![]()
長效運營則聚焦“空間場景與品牌活動的聯動”,為長期發展留足空間。未來,不論是基于“光所市集”推出的定制化體驗;還是圍繞外廣場場景,規劃騎行賽事、萌寵沙龍、戶外演出等圈層活動;都將持續為項目注入全新活力。
結語
龍湖濟南西城天街的啟幕,不僅進一步填補了區域品質商業供給的空白,更進一步推動西城商業的跨越式升級——曾經需要跨區追尋的高端定制、沉浸式體驗、特色首店,如今在家門口即可實現,而這股商業活力更直接強化了省會城市副中心的消費功能,為濟南“西興”戰略注入強勁動能,助力西城從“城市西進的承載地”蛻變為“品質生活的新地標。
對濟南商業而言,龍湖濟南西城天街獨有的POD生態基因與首店運營邏輯,則為行業打開了“生態與商業深度融合”的新切口;這種創新不僅為濟南商業提供了可參考的“生態+商業”樣本,更推動全市商業格局從“東部一枝獨秀”走向“東西兩翼齊飛”,讓濟南商業的平衡感與豐富度邁上新臺階。
而對龍湖商業而言,西城天街作為濟南第3座、山東第5座天街,以“首店集群+場景創新”的組合,不僅完善了龍湖“濟南三天街(奧體東、北宸北、西城西)”的全域拼圖,也進一步夯實了龍湖在山東商業市場的引領地位。
版權 | 山東財經報道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