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起悲劇發生!
10月29日,山東寧陽縣磁窯鎮一名4歲男童在一家藥店打針后不幸去世,引發關注。
據親屬介紹,涉事藥店50多歲的男醫生有相關證照,但當時人不在,給孩子看病的是這個男醫生的對象和兒子。當地多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目前,官方還未發布調查進展。
從注射到死亡,僅2小時,孩子母親悲痛到暈倒入院。網友們紛紛直呼太痛心了,這本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悲劇。但是,部分社交平臺上的輿論走向卻令人心寒。在真相未明之際,不少網友斥責母親為何把孩子帶到“藥店”看病,更有人斷言孩子母親“才是第一犯罪嫌疑人”。
當悲劇發生時,共情比批判更有溫度,更何況,我們更該追問的,從來不是“家長為何選藥店”,而是“藥店為何能看病”。真相終會水落石出,在那之前,我們至少該守住一條底線:不向悲痛的家屬扔石頭。
4歲男童藥店打針,全身抽搐后死亡
“寶貝兒子,媽媽想你了,我無法接受你離開的事實!”
10月31日,一位媽媽發文稱:
10月29日,兒子說肚子疼,她上午9點就帶去貼膏藥,下午3點兒子說還是有點疼,她就帶兒子去一家藥店看看,藥店的藏某某給打了一針,其間也沒詢問過敏藥物、開處方單,或者進行皮試。兒子打了針后出門就嘔吐厲害,那女子還說一會就肚子不疼了。
下午4點左右,她帶兒子到家后,在沙發上休息。
下午4點25分左右,兒子喊腿抽筋,肚子還是疼,她過去一看孩子嘴唇發紫,全身抽搐,趕緊送醫。
下午4點40分左右,趕到當地醫院急診,所有醫生極力搶救。她給藥店的醫生打電話,對方來了之后說用了艾莫爾注射液和阿米卡星等藥物。
5點40分左右,醫生宣告他們盡力了。
![]()
10月7日,該母親的社交賬號還發布了給兒子過4歲生日的照片。
孩子的親屬告訴記者,事發后,孩子的媽媽因悲痛暈倒入院,當地政府、衛健委等部門已介入,目前孩子還在殯儀館,下一步有待相關部門對遺體進行檢測。涉事藥店50多歲的男醫生有相關證照,但當時人不在,給孩子看病的是這個男醫生的對象和兒子,據轄區派出所反饋,上述兩人已被控制起來了。
![]()
據寧陽縣衛健局工作人員介紹,事發后,局里的執法人員已經去了現場,和磁窯鎮那邊的市場監管部門以及派出所一塊介入處理了,派出所已經控制了相關人員,相關情況正在調查處理中。
從注射到死亡,僅2個小時,該怪誰?
從注射到死亡,僅2小時。一種本可挽救的生命,就這樣在眼前消逝,留給家人無盡的悲痛和一系列待解的疑問。
悲劇的發生,到底是因為藥店的藥物有問題,還是注射操作不當?抑或是多種因素疊加所致?“藥店”人員是否具備行醫資格?這些疑問都需要嚴肅調查給出權威結論。
事件發生后,寧陽縣有關部門迅速介入調查,并采取了系列措施。10月30日,寧陽縣成立了由衛健局、市場監管局、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事件展開全面調查。截至目前,這起事件仍在調查當中,在官方調查結果發布前,仍無法得知該男童的準確死亡原因。
此次事件發生在藥店,引起了廣泛關注。一位法律專業人士表示,“注射屬于醫療服務,需要《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且據新聞報道實際操作人并無相關執業證照,或涉嫌‘非法行醫’。”
然而,此事在網絡曝光后,部分社交平臺上的輿論走向卻令人心寒。在真相未明之際,不少網友斥責母親為何把孩子帶到“藥店”看病,“沒常識”“蠢”,更有人斷言孩子母親“才是第一犯罪嫌疑人”。
![]()
![]()
沒人比失去孩子的母親更痛苦,也沒人比她更希望知道“為什么”。更殘忍的是,這些指責完全無視了家屬的情緒崩潰。
在調查尚未厘清藥物是否有問題、注射操作是否合規、藥店人員是否具備資質的當下,這些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批判,不是“理性分析”,而是對悲痛家屬的二次傷害,更是對基層醫療真問題的刻意回避。
更該追問的,從來不是“家長為何選藥店”,而是“藥店為何能看病”。
不要向悲痛的家屬扔石頭!
這起悲劇的發生,暴露出了兩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一方面,許多人心中存在“打針比吃藥見效快,能讓病好得更徹底”的舊觀念,特別是面對孩子生病時,“打針”成了不少家長眼中的“快速治愈”法寶。然而,他們忽略了打針可能帶來的致命風險。
另一方面,更需要重視的就是,藥店為了逐利突破了醫療底線。或許,在一些人的潛意識里,藥店只能賣藥,而孩子母親帶孩子去藥店看病就是錯誤。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廣大鄉鎮,“藥店”與“診所”的邊界往往比較模糊。“藥店”既售藥又提供輸液、打針等基礎診療服務,其實是一種較常見的現象。
![]()
![]()
假如涉事“藥店”確實不具有行醫資質,那么首先該追問的是,這樣的無資質機構為何能長期存在?一個細節是,有聲音稱,涉事藥店50多歲的男醫生有相關證照,但當時人不在,給孩子看病的是這個男醫生的對象和兒子。如果此說法屬實,這樣的操作肯定違規,也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
而那些無正規診療資質的醫療機構或黑診所,“打針”成了成本低、見效快、收費高的“盈利手段”,這種“無證行醫”的行為,無疑是將患者的生命當作了牟取利益的賭注,更應該嚴查。
很多農村老人會去村口藥店量血壓、打退燒針,不是他們“不懂醫”,而是身邊能及時接觸到的醫療服務只有這些。我們該反思的,是如何讓鄉鎮居民不用在“就近”和“合規”之間做選擇,如何讓藥店診療的邊界更清晰、監管更到位,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上,苛責身處現實困境中的家長。
目前,執法人員已控制相關人員,遺體檢測也將推進,真相終會水落石出。在那之前,我們至少該守住一條底線:不向悲痛的家屬扔石頭!
![]()
編 輯 | 程婷
綜合 | 極目新聞 紅辣椒評論 封面新聞 新浪微博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