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人的記憶里,養樂多有著獨特的地位。
一瓶100毫升的小紅瓶,酸酸甜甜,小時候覺得貴,只有逢年過節,家長才舍得給買。
但這個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品牌,如今正在悄悄退場。
10月20日,日本養樂多總部宣布,為了優化生產體系、提升經營效率,將正式關閉旗下廣州第一工廠,生產將轉移至廣州第二工廠與佛山工廠。
![]()
這座自2002年投產、陪伴廣東人二十多年的工廠,將于今年11月30日畫上句號。
就在不到一年之前,上海工廠也被關閉,生產功能轉移至無錫與天津。
短短三年,養樂多在中國先后關閉了兩家工廠。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生產調整,而是一個信號:
這個曾經讓人排隊搶購的“乳酸菌神飲”,真的賣不動了。
01
時間倒回到2002年,養樂多帶著“活的乳酸菌”概念進入中國。
首站選擇了廣州,因為這里既是開放城市,也是乳制品消費最活躍的區域。
那時的中國飲料市場,剛從碳酸飲料時代過渡,健康飲品還是稀罕品。
養樂多以“幫助腸道做運動”的廣告語打入市場,價格不低,卻迅速俘獲了城市白領與家長的心。
它的包裝小巧、形象親切、來自日本,看起來專業又健康,便利店冰柜里擺著一排排小紅瓶,是2000年代初廣州街頭的標志景象。
![]()
數據能證明當年的瘋狂:
2002年進入中國時,養樂多日銷量只有6萬瓶;
到2019年,這個數字達到760萬瓶,增長超過百倍。
那是它的黃金年代。
在那個益生菌還帶著科學光環的時期,養樂多幾乎成為了乳酸菌飲料的代名詞。
銷量激增帶來的是產能競賽。
廣州益力多承擔了華南市場的主力供應,從廣東到海南,幾乎每個超市和便利店都有它的身影。
到2018年,養樂多在中國的日銷量突破750萬瓶,市場份額高達乳酸菌飲料類目的第一。
![]()
那一年,它被稱作“乳酸菌之王”,甚至被媒體形容為中國飲品界最穩定的外企。
但在高光時刻,隱憂已經出現。
從2012年開始,養樂多的價格幾乎每隔幾年就要上調一次。
2012年,中國市場漲價11%;
2018年,漲22%;
2023年再漲8.7%—14.3%。
公司給出的理由是“原料成本上漲”,但在消費者眼里,就是越賣越貴。
尤其是當國產品牌如優益C、娃哈哈乳酸菌、伊利暢輕紛紛推出平替產品時,消費者發現,
“其實不喝養樂多,也沒差。”
“以前5瓶10塊,現在要十幾塊;小孩子喝得快,大人買得心疼。”這是不少廣州便利店老板的反饋。
![]()
漲價本身不是致命問題,但在消費趨冷的環境下,它直接動搖了品牌的性價比信任。
02
在中國市場,養樂多一直靠腸道健康概念立身。
但這幾年,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提高,它的配方成了爭議焦點。
一瓶100ml養樂多,含糖量高達5.7克,幾乎相當于一罐汽水的一半。
根據上海市飲料分級制度,養樂多被列為D級,也就是最不推薦飲品。
而更讓人警惕的是,“益生菌是否真的有用?”
近幾年,多篇國際論文指出:益生菌對腸道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有效性并不確定。
國內專家如饒毅也曾直言:“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益生菌飲品,沒有任何一個能被證實真的有益。”
![]()
在社交平臺上,“喝養樂多不如吃酸奶”“益生菌=智商稅”的話題不斷。
養樂多的科學形象被質疑,高糖飲料標簽反而越來越牢。
對注重控糖、講究“0脂0卡”的年輕消費者來說,益生菌已經是不健康的飲料了。
長期以來,養樂多幾乎只有一款包裝,它沒有大瓶裝,沒有多口味,也幾乎不參與潮流營銷。
在海外市場,消費者曾經發起請愿,要求推出1L裝家庭瓶。
養樂多回應稱:
“活菌易變質,必須一次喝完。”
科學上有道理,商業上卻顯得固執。
![]()
當中國乳酸菌飲料市場進入細分時代,蒙牛優益C主打大瓶實惠,簡愛酸奶打“純凈無添加”,元氣森林和Oatly打“健康潮飲”,養樂多仍停留在舊邏輯。
到了短視頻時代,品牌傳播節奏早已改變。
但養樂多的廣告話術、品牌形象仍停在十年前。
2022年,養樂多中國市場日均銷量625.7萬瓶;2023年降至480.5萬瓶;2024年進一步跌至443.9萬瓶。
短短三年,跌去四成。
而在廣東市場,廣州益力多的日銷量也從2022年的259萬瓶降至184萬瓶。
行業數據更直觀:
乳酸菌飲料類目在2022年二季度的市占率為6.9%,到今年一季度,僅剩4.6%。
換句話說,不只是養樂多在下滑,整個品類都在退潮。
03
銷量的持續下滑,最終傳導到產能端。
2024年底,養樂多宣布關閉上海工廠;2025年10月,又宣布關閉廣州第一工廠。
官方說法是“設備老化、資源整合、提高生產效率”,但這其實是一次主動收縮的動作,當市場規模不再擴張,削減冗余產能、集中生產,是企業止損的必經之路。
對于這家在中國經營超過二十年的外資企業來說,從“全國擴產”到“連續關廠”,意味著增長邏輯已經逆轉。
廣州工廠的關閉,帶有某種象征意義。
2002年,養樂多從這里起步;2025年,它在這里第一次真正撤退。
廣東人對養樂多的感情,比其他地方更深。
![]()
這里的便利店文化、街頭消費、家庭場景,都曾是它最牢的地盤。
如今,當地便利店老板坦言:“以前一周進幾箱,現在半個月都賣不完。”
這不僅是品牌衰退,更是消費者心態的轉變。
廣東人最先接受健康飲品,如今也最早升級到“0糖、低脂、功能化”的新賽道。
當一個省份的消費習慣走在全國前列,老品牌自然會被時代篩選。
養樂多的衰退,不是個案。
從2022年到2024年,乳酸菌飲料在飲料市場的占比和平均單價雙雙下降。
同類品牌如蒙牛優益C、娃哈哈乳酸菌的市占率也在下滑。
![]()
腸道健康概念被稀釋,“益生菌”不再是賣點。
消費者在追求“功能更清晰、糖分更低、體驗更新鮮”的飲品。
乳酸菌飲料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衰退。
這場下行周期之中,外資品牌的劣勢尤其明顯:決策周期長、產品迭代慢、營銷保守。
而國產品牌更貼近用戶,更會在價格、渠道、話題上“卷”。
面對市場下行,養樂多并非沒有動作。
2023年以來,它陸續推出低糖版、蜜桃味、青提味等新品。
根據總部財報,2025年一季度中國市場銷量同比微增3.9%,但距離2019年巔峰仍相差近40%。
![]()
專家認為,養樂多的核心問題不在產能,而在定位。
它既不是真正健康飲品,也不再是年輕潮飲,
在兩個市場之間的夾縫里,既失去了老用戶的忠誠,又沒贏得新一代的關注。
未來,它或許仍能依靠品牌慣性維持,但要重回黃金時代,可能性已不大。
當年一句“你今日飲咗未?”陪伴了廣東幾代人的日常,如今,這句話更像一聲嘆息。
當消費者變得更聰明、市場變得更快,
連童年的味道,也必須學會重新定義自己。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