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消費者報道(ID:consumerreport)
時尚是個輪回,飲料界同樣如此。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冰紅茶曾是一代人的“夏日記憶”。但前兩年,無糖風席卷飲料市場,飲料品牌們在無糖茶品類展開激戰,各家推出的無糖茶產品幾乎要擠滿冰柜、貨架。
就在幾乎人手一瓶無糖茶、養生水時,娃哈哈、農夫山泉、今麥郎等飲料品牌今年又將目光重新投向冰紅茶,相繼推出了多款經過口味改造的冰紅茶新品。
冰紅茶為何突然又成了飲料巨頭們的香餑餑?“翻紅”的冰紅茶有什么變化?
消費者對有糖茶并未“敬而遠之”
今年冰紅茶首次引發關注,是娃哈哈冰紅茶在春晚上的亮相。2025蛇年春晚觀眾席上,1升裝的娃哈哈冰紅茶頻頻出鏡并強勢出圈,“春晚首個顯眼包出現了”等相關話題隨即登上微博熱搜榜。
鮮為人知的是,冰紅茶起初是一款碳酸飲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產飲料市場是碳酸汽水的天下。1994年,旭日集團創新性地將茶粉加入碳酸飲料,推出旭日升冰茶產品,這是中國第一款碳酸紅茶飲料,也是第一款茶飲料,很快成為當時的“爆款”。
1995年,統一去掉茶中的碳酸成分,加入檸檬風味以營造清新口感,并命名為“冰紅茶”(因當時旭日升已將“冰茶”注冊為專屬商標),中國飲料史上第一款冰紅茶上線。再后來,康師傅憑借“再來一瓶”的15億瓶促銷和大瓶裝的極致性價比,占領市場多年。
對很多消費者而言,冰紅茶是熟悉到不用開蓋就知道是什么味道的經典飲料。
85后趙旭(化名)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從小就酷愛嘗試各種各樣的飲料,冰紅茶在他兒時的記憶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初中時,全班一起坐大巴外出看展覽,一路上悶熱不已,眼睛也不舒服。下車后在小攤販上買了瓶冰紅茶,太帶勁了,喝完心情大好,所以對冰紅茶的印象一直很好。”趙旭回憶道。
盡管現在的年輕人時刻繃緊“減糖”的弦,但他們的飲料清單里并非全是無糖茶。在00后消費者琪琪(化名)看來,“減糖并不是一點糖分都不攝入,平時有意識地控制一下就好。飲料糖多就少喝點,偶爾喝沒問題。”
冰紅茶是她的最愛之一。“我們上班的地方是一個戶外運動場地,上班時太熱、太曬了,就會想喝點甜絲絲、冰冰涼的飲料。”琪琪稱。8月初,她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工位上冰紅茶和冰杯的照片,并配文“國窖#冰紅茶”,獲得上百個點贊。“冰鎮國窖”已經成為網友們對冰紅茶飲用方式的集體共識。
![]()
琪琪在社交平臺發布的帖子。(圖/社交平臺截圖)
如果說無糖茶緩解了人們的健康焦慮,以冰紅茶為代表的有糖茶不僅是童年情懷,更是學業、工作壓力下實打實的情緒安慰劑。
從事互聯網行業的95后華陽(化名)對《消費者報道》記者表示,相比去年,飲料購買記錄里多了不少“糖”。“去年3月剛入職新單位時,手上項目不算太多,囤了不少養生水當做日常‘水替’。但今年工作忙了許多,壓力也大了不少,只想找個甜的飲料喝一下。”
實際上,雖然無糖茶這兩年的市場聲量幾乎大到要淹沒有糖茶,但從數據上看,有糖茶的銷售規模仍然遠遠大于無糖茶。快消品線下零售監測平臺馬上贏的數據顯示,2023年7月到2025年6月,有糖茶的規模始終高于無糖茶近一倍。
廣東東莞一家便利店的老板歐女士則更直觀地觀察到有糖茶和無糖茶在市場端的微妙博弈。她的店鋪位于一個大型工業園區,廠工、快遞員和貨車司機是她的主要顧客群體。“這兩年,無糖茶的銷量確實越來越好了。但要從整體銷量看的話,有糖茶還是更勝一籌。以康師傅冰紅茶為例,今年暑期每月大概賣30到40件。無糖茶產品走量則稍微慢一些,一個月加起來大約能賣十多件。”
從冰紅茶到冰茶
作為飲料界的“常青樹”,冰紅茶飲料在國內暢銷近30年。《2025中國瓶裝冰紅茶飲料行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24年冰紅茶的市場規模達到3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350億元。
這是飲料品牌們重新“下注”冰紅茶產品的原因之一。在今年,它們沉迷于“重制”冰紅茶。
今年4月,元氣森林推出冰紅茶可樂、冰紅茶汽水兩款新品。5月,統一推出了680ml的可樂冰紅茶。6月,農夫山泉推出規格為600ml、同樣是將冰紅茶與汽水相結合的碳酸茶飲料——“冰茶”。
除了時隔30年后又回到最初的“冰茶”模樣,冰紅茶也在無糖風潮下減糖。6月,康師傅推出“低糖高纖”版本的冰紅茶,將糖分減半。今麥郎和元氣森林則把“減糖”印在了產品包裝上,前者強調“每瓶<2個蘋果的熱量”,后者則強調“每瓶比普通冰紅茶少六款方糖”。
![]()
各大飲料品牌推出的“冰茶” 。 (圖/電商平臺截圖)
對比消費者所熟悉的冰紅茶口味,飲料品牌們將冰茶做了更多創新處理。
首先是口感上的變化。農夫山泉冰茶、元氣森林的冰紅茶可樂以及統一的可樂冰紅茶,都是在原有的冰紅茶里加入氣泡,做成一款冰紅茶口味的汽水。
此外,為順應當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追求,不少品牌在重新打造新冰茶時都使用了真茶和真果汁進行調配。除了以檸檬口味為主打的冰紅茶,還有白桃烏龍、西柚綠茶等搭配。
例如,農夫山泉冰茶宣稱,茶粉添加量為0,茶的味道來自100%茶葉萃取。元氣森林冰茶在宣傳時也強調,茶葉來自真實茶葉的單次萃取,并稱采用液氮鎖鮮技術鎖住檸檬香氣,添加真檸檬果汁。
值得注意的是,冰茶與冰紅茶雖然有一字之差,但是同一種類型飲品,即水果與茶底的結合。要論區別,冰茶更強調茶的元素,產品口味里除了經典的檸檬加紅茶,還有其他水果與茶底的搭配。
冰茶等待新流量
時隔多年,趙旭對早期碳酸版本的冰紅茶仍然念念不忘。“后來在電商平臺看到旭日升冰茶,激動萬分地買了一箱,結果發現根本沒有氣,跟以前的感覺完全不一樣。”近期,他偶然在一家便利店里買到一款“帶氣”的冰紅茶,發現與兒時的記憶有八分相像,十分感慨。“我一直在想,哪個廠家能把冰紅茶做回碳酸飲料版本,現在終于有了。希望能火起來,這樣我以后還能喝到。”
和趙旭一樣的消費者,是冰茶當下的機會所在。“無糖茶市場雖火熱,但消費者對“甜味”的偏好并未消失。”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消費者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冰茶作為經典有糖茶品類,仍擁有龐大受眾。眾多品牌此時布局冰茶,本質是“健康化升級”與“經典情懷”的結合,通過減糖技術和天然原料,既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又保留了冰茶的經典口感,形成差異化競爭,覆蓋更廣的消費群體。
《白皮書》的調研結果也顯示,在冰紅茶的消費決策鏈中,口感風味以83.0%的權重占據絕對主導,產品性價比與健康屬性分別以60.9%和52.7%位居其后。
當然,健康的價值主張在冰紅茶的消費決策鏈里同樣不可或缺。《白皮書》數據顯示,從產品健康標簽的關注度來看,71.4%的消費者將“減糖/無糖”標簽作為優先關注點,“真茶真果汁”(占比68.7%)也成為消費者購買時高度關注的訴求。
從企業角度來看,針對一款經典飲料進行微創新,是一個穩妥和保險的策略。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消費者報道》記者分析稱:“冰紅茶屬于大眾化產品,認知度高,生產工藝成熟,各品牌的市場機遇主要在比拼成本。企業推廣新品,一方面是為產品線注入新的刺激元素,另一方面是利用現有渠道壓低成本,所以即便不會是爆品,也容易形成規模。”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冰紅茶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品類,這些年從市場規模上看沒有表現出特別大的增長,但也非常穩定,這也是一些企業繼續做冰茶這個品類的原因。從產業端、渠道端以及消費端三端去看的話,冰紅茶品類需要做一些創新升級、迭代的工作,才能夠讓這個品類得以長紅。”
![]()
廣州一便利店中的冷柜陳列。 (圖/《消費者報道》記者攝)
盡管冰紅茶品類已是紅海,但并不是完全沒有新玩家的發展空間。據《白皮書》數據,2024年冰紅茶市場規模達300億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350億元。從全球范圍來看,2023年,全球冰紅茶市場規模達到533億美元,預計未來將以6.7%的年復合增長率保持良好的增長,并在2033年突破千億規模。其中,亞太地區以35%的比例占據主導地位。
當娃哈哈、農夫山泉、康師傅們不約而同地重新加注這個經典品類,并為之注入減糖、加氣、真茶萃取等新元素——它們其實是在做同一件事:不再一味強調“控糖即正義”,而是回歸消費者最根本的需求——好喝、解壓,并盡量健康一點。
說到底,飲料柜里的輪回從未停止,或許明天又會有別的老口味翻新歸來。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始終希望在喝下一口飲料時,同時咽下疲憊、喚起記憶、嘗到此刻的快樂。
作者|黃婧
編輯|vivian 肖道
運營|何佳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