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無需水冷卻,并可輸出高溫熱能。
![]()
中國宣布在先進核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次在釷基熔鹽堆中成功實現釷元素轉化為鈾燃料。據報道,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確認在反應堆加載釷燃料后獲得了有效實驗數據。該成果首次為熔鹽堆系統使用釷燃料的技術可行性提供了具體實證。
這一里程碑成就為中國利用本土豐富的釷資源開辟可行路徑,也標志著全球下一代核能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第四代熔鹽堆的優勢
本次實驗采用第四代先進核反應堆技術。與傳統反應堆不同,釷基熔鹽堆使用高溫熔鹽而非水作為冷卻劑。這種設計具有多重優勢:具備固有安全性、可在常壓下運行從而降低機械應力。此外,該技術無需水冷卻且能輸出高溫熱能。正是這些特性使熔鹽堆被公認為利用釷核燃料最有效、最適宜的設計方案。
上海應物所與國內機構聯合建設的實驗性釷基熔鹽堆是當前全球唯一投入運行并進行釷燃料測試的熔鹽堆裝置。
項目進展與產業融合
此次成功源于長期技術積累 —— 中國釷基熔鹽堆研究計劃始于2011年。上海應物所表示,項目已實現從基礎實驗室研究到核心技術、材料及設備工程驗證的跨越。該計劃的關鍵戰略是建立自主供應鏈,目前中國已掌握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釷基熔鹽堆技術及產業能力。
技術可行性驗證后,上海應物所計劃攜手領先能源企業強化供應鏈,加速技術工程化應用。明確目標是建設10萬千瓦示范項目,力爭在2035年前投入運行。釷基熔鹽堆的高溫輸出特性支持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及高溫制氫的深度融合,助力構建綜合性低碳能源體系。
巨量釷資源潛力
今年早些時候解密的報告顯示,中國釷儲量可能遠超此前預估。報告指出中國礦山廢料中蘊藏巨大釷資源潛力:僅內蒙古某鐵礦五年的廢料所含釷元素,理論上可滿足美國家用能源需求超1000年。單是白云鄂博礦區的釷儲量約達100萬噸,理論上足以支撐中國能源需求六萬年。
專家長期認為釷反應堆是能源創新的下一個飛躍。有科學家估算,內蒙古一個富釷礦區理論上可滿足中國數萬年能源需求,且放射性廢物遠低于當前鈾反應堆。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