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警方的一次收網行動,揭開了這條專門侵害未成年人的黑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李某某、吳某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落網,80余部手機、150余張手機卡被查獲——這些數字背后,是黑產團伙對未成年人信息保護防線的無情突破。
![]()
#### 誘騙與盜竊:黑產的雙重魔爪
該犯罪團伙的作案手段呈現出明顯的針對性特征。一方面,他們以“高價收購”為誘餌,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防范意識薄弱的特點,誘騙其辦理實名手機卡;另一方面,他們直接盜竊學生的電子設備,從中獲取已注冊的手機卡。這種“誘騙+盜竊”的雙軌作案模式,暴露出黑產團伙為牟利不擇手段的卑劣行徑。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被收購的手機卡最終都流向了境外詐騙分子。在這個過程中,未成年人不僅成為了犯罪的受害者,更在不知情中成為了犯罪鏈條的一環。這種對未成年人的雙重傷害,凸顯了黑產團伙的道德淪喪。
#### 法律利劍與執行困境
《刑法》第287條之二明確規定,此類行為最高可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然而,在實際執法過程中,此類犯罪仍面臨發現難、取證難、追查難等問題。犯罪團伙往往采用跨區域流動作案,使用虛擬身份聯系,并通過加密通訊工具進行溝通,給警方偵破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
此外,由于未成年人認知能力有限,往往無法準確描述受害經過,甚至因害怕報復而不敢舉報,導致大量案件隱而未發。這種“沉默的受害者”現象,使得黑產團伙更加有恃無恐。
#### 信息保護的系統性漏洞
此案暴露出的不僅是單個犯罪團伙的猖獗,更是整個未成年人信息保護體系的系統性漏洞。從電信運營商對辦卡人身份審核不嚴,到學校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缺失,從家長對子女使用手機監管不到位,到社會對未成年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每一個環節的疏漏都為黑產提供了可乘之機。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校園手機管理”政策的推行,學生持有手機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相應的管理和教育措施卻未能同步跟上。這種“放管脫節”現象,客觀上為黑產團伙創造了更多作案機會。
#### 構建全方位的防護網絡
面對日益猖獗的侵害未成年人網絡犯罪,我們需要構建一個全方位的防護網絡。首先,電信運營商應加強實名制審核,引入人臉識別、監護人確認等輔助驗證措施;其次,學校要將反詐教育納入必修課程,通過案例教學提升學生的防范意識;再次,家長要加強對子女使用手機的監管,定期檢查手機卡使用情況;最后,執法部門要建立涉未成年人網絡犯罪的快速響應機制,做到早發現、早打擊。
![]()
#### 從源頭斬斷黑產鏈條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從源頭斬斷黑產的利益鏈條。一方面,要加大對下游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壓縮黑產生存空間;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上游號卡交易的監管,建立涉案手機卡快速封停機制。同時,要完善法律法規,提高此類犯罪的違法成本,形成法律震懾。
此案中莆田網警的成功破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只要執法部門持續保持高壓態勢,社會各界協同配合,就一定能夠遏制黑產蔓延的勢頭。
這起案件應該成為一個轉折點,讓我們重新審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這一重大課題。在數字化時代,保護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這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從家長的一句提醒,到老師的一堂課程,從運營商的一項技術升級,到警方的一次專項行動,都是構筑這道防護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只有當全社會都行動起來,才能讓這些瞄準孩子的黑手無所遁形,才能還孩子們一個清朗的網絡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