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醫院舊址位于吉林市南京街北段,是偽滿時期吉林日本高等女學校遺留的校舍。史載“九一八”事變后,遷居吉林的日本人數不斷增加。尤其是在偽新京(長春)鐵路局遷至吉林城,并改稱偽吉林鐵路局后(1935年9月15日),大量在鐵路系統工作的日籍職員、工人隨遷而至,使得在吉林城的日本人數量激增。日本人子女的上學問題,特別是就讀中學的問題日益突出。
民國時期,在吉日本家庭普遍不愿自家孩子與中國孩子同校,他們先后以“組合制”(校董管理的非公立學校)在吉林成立了日本小學校(1911年成立,即后來的陽明小學)和朝日小學校(1938年成立)。這些小學不接納中國學生,主要服務于在華日本人子女,授課內容和形式也與中國學校有區別。另外在當時,無論中國學校還是日本學校,小學階段(偽滿學制改革前稱初小、高小,之后稱國民學校、國民優級學校)實行男女同校,中學階段則實行男女分校。
偽滿前期,吉林城內僅設有一所中國女孩就讀的女子中學,日本家庭為讓女孩上中學且不與中國女孩同校,只得讓孩子到長春、沈陽的日本女子中學寄宿。為解決日本女孩在吉林的就學難題,1937年,在吉日本人于基督教青年會,以“組合制”創辦了日本高等女學校(簡稱高女),后遷址日本駐吉林領事館主樓(日本在偽滿取消治外法權,領事館被取消)。或許是由于所在校區地處吉林城熱鬧繁華之處,不利于學生安靜學習,1941年,日寇又在今南京街北段建起了一處新校區。
新建的日本高女校區為一系列小型窯坑東緣的高地之上(萬順香房和張家大院一帶)。以一條新路為界,東側為教學區,西側為住宿區。主教學樓為帶有歐式裝飾細節的“現代式”,俯瞰呈不規則的“匚”字型。樓高二層,正門前為一層門廳。教學樓合圍的空間為操場。結合聞焱先生和邴赫先生提供的地圖照片資料,可知操場在后來被建設了房舍。
日本高女的學制為4年,截至1945年日本投降,約2000名日本女生在此校就讀。其中最有名的學生為日本著名進步女作家澤地久枝女士(曾住局后鐵安里二條),以及自愿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的葉綺女士。1950年,該校畢業生在日本成立了“吉女學會”(即校友會),曾多次來吉林市訪問。該學會還曾印發多本會刊,其內容在共勉之余,還一起回顧在吉林市的時光。
在吉林市船廠博物館苗韞識館長手中,就有數本“吉女學會”會刊,其中有許多珍貴的黑白照片,既有日偽時期日本高女的校園生活記錄,也有她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回訪吉林市時,拍攝的校舍、街路情形。在當時,長期使用這一校區的209醫院已遷出,但原日本高女的舊教學樓還在正常使用。如今,當初的老建筑均已不在,因而能在吉林市船廠博物館看到這批黑白照片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
![]()
![]()
![]()
![]()
![]()
![]()
特別鳴謝苗韞識先生、邴赫先生、聞焱先生、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