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開幕式與首日展廳的燈光漸暗,喧囂的展臺歸于平靜,一場真正關乎產業未來的深度變革才剛剛拉開序幕。燈光熄滅之后,哪些能力將持續沉淀,哪些合作將真正落地,哪些路徑將繼續發光?
![]()
本屆物博會給出的答案,不再是簡單的連接數或到場人次,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能力賬本”,它清晰地擘畫了從無錫出發,輻射中國乃至全球的AIoT新版圖。
大會首日釋放出的最強信號,是對“萬物智聯·無盡前沿”的極致追求與探索,物聯網的演進路徑十分清晰: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其必然的下一步就是“萬物智行”。實現這一跨越的突破口,在于將“聯”的價值做深做厚,不僅是數據相聯,更是智能的協同。這不僅是大會主題的升級,更是產業核心共識的凝練。
正如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在近期洞察中指出的,AI與IoT的深度共生正將我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智能體互聯網”時代。AI激活IoT,使其從被動連接的“數據管道”進化為能夠被理解、被決策、被變現的“價值引擎”;而IoT則為AI提供了植根物理世界的“身體”與“感官”,使其從抽象模型走向具備閉環反饋與執行能力的“物理智能”。這一判斷,為本屆物博會發布的AIoT全景圖譜、產業規模測算體系以及“三新”金獎評選等權威成果,提供了最堅實的理論注腳。
站在這一歷史性的轉折點上,我們不禁提出三個關乎未來的“無盡之問”:
當AIoT的能力從城市樣本走向全球平臺,產業的疆域如何實現無盡外延?
當智能終端從單點爆款走向生態協同,應用的場景如何達成無盡互聯?
當技術探索從算法模型走向物理世界,人類的科技夢想如何找到無盡的落地路徑?
本屆物博會期間密集發布的權威解讀與達成的生態協同,正是對這三重“無盡之問”的有力回應。它不僅展示了成果,更揭示了背后的方法論:一個以能力為起點,以協同為加速器,以驗證為標尺的產業進化閉環。接下來,物聯網智庫將從疆域、場景、夢想三個維度,為你深度解碼這份以2025物博會為圓心的AIoT能力版圖。
疆域無盡:從“無錫樣本”到“國家平臺”,丈量AIoT產業新大陸
我們的第一個“無盡之問”——產業的疆域如何實現無盡外延?2025物博會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首先,以權威成果為標尺,丈量疆域。探索一片新大陸,首要任務是繪制地圖。面對“智能體互聯網”這一判斷,產業需要一把統一的“標尺”來衡量其規模、評估其價值、指明其方向。本屆物博會密集發布的系列權威成果,扮演了這一關鍵的“制圖者”角色。
《物聯網產業規模測算指標體系發布》的發布,首次為行業提供了量化自身價值的“度量衡”,讓“萬物智行”的經濟版圖第一次被清晰地勾勒出來。
《2025全球物聯網十大趨勢洞察》與《中國AIoT產業全景圖譜》,則如同產業的“航海圖”與“資源圖”。前者預判了技術洋流的走向,后者標注了生態伙伴的位置。這些成果的“首發站”效應,標志著物博會已從一個技術展示平臺,升維為定義產業、引領思潮的“標準制定者”,為AIoT無盡疆域的開拓提供了最基礎的認知框架。
其次,以全球網絡為經緯,鏈接疆域。疆域的拓展,離不開廣泛而堅實的連接。本屆物博會以空前的開放姿態,編織了一張跨越國界、貫穿生態的全球協作網絡,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會客廳”。
廣度上,國際化程度再創新高。來自美國、德國、瑞士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家企業匯聚一堂,微軟、特斯拉等20余家世界500強與IEEE(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MSIG(國際傳感器行業協會)、RISC-V國際基金會、LORA聯盟、CSA聯盟(連接標準聯盟)、GIIC(全球智慧物聯聯盟)等國際組織深度參與,近30位國際嘉賓的思想碰撞,讓物博會成為全球智慧交融的“引力場”。這表明,無錫物博會所代表的AIoT能力,正在形成全球范圍內的“向心力”。
深度上,生態協同成為主流。與往屆不同,今年“鏈主”企業攜生態伙伴聯袂登臺成為一大亮點。華為云發布的CloudRobo具身智能平臺,不僅展示了自身技術,更開放了生態接口;國內數十家物聯網龍頭企業與40余家上市公司的集體亮相,展現了“抱團出海”、協同作戰的產業新模式。這標志著產業競爭已從單點突破,演變為生態體系的整體擴張,疆域的拓展擁有了更強大的組織韌性。
最后,以國家戰略為基石,夯實疆域。任何產業的無盡疆域,都需要植根于堅實的土壤。物博會將自身的節奏與國家戰略的脈搏同頻共振,為其描繪的宏大版圖找到了最穩固的“壓艙石”。
響應頂層設計: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物聯網”,到國務院批復“支持無錫市構建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數字產業體系”,物博會始終是國家意志轉變為產業實踐的核心載體。
承接試點任務:無錫獲評“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等榮譽,物博會不僅是這些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動試點任務深化、吸引產業鏈關鍵要素(如高通、博世等重大項目)落地的“加速器”。
構建智力支撐:物博會期間由多位兩院院士領銜的“國家物聯網先進制造業集群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式組建,為產業中長期發展提供了高端智力支持。這確保了AIoT疆域的拓展不僅有廣度,更有思想的深度和戰略的遠見,避免陷入短期泡沫,走向可持續的繁榮。
從丈量定義,到鏈接全球,再到夯實戰略,2025物博會清晰地回答了“疆域無盡”的實現路徑。它證明了,一個成功的產業盛會,其終極價值不在于展臺的絢爛,而在于其能否為整個產業的擴張提供精準的“地圖”、強大的“引擎”和穩固的“錨點”。
如果說“疆域無盡”描繪了產業的宏大版圖,那么“場景無盡”則將我們帶入這張版圖上最活躍、最生動的應用現場。
場景無盡:從“垂直賦能”到“萬象共生”,繪制AIoT應用全景圖
我們的第二個“無盡之問”——應用的場景如何實現無盡生長?2025物博會通過其精巧的展覽設計,四大主題展館如同一部活的AIoT應用百科全書,循著“智能感知-網絡連接-垂直賦能”的主線,系統地展示了應用場景從孕育到爆發的全過程。
![]()
首先,“核心能力”構筑場景爆發的“技術奇點”。任何應用場景的繁榮,都源于底層技術的堅實。A1物聯能力館正是這一邏輯的集中體現。它沒有急于展示炫目的應用,而是回歸本源,聚焦于“感知-通信-系統”這一核心鏈條。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場景爆發的“技術奇點”:
更敏銳的“五官”:以北微傳感、紫芯微、中電海康等為代表的企業,展示了在多模態傳感、智能傳感器領域的突破。這些微型化、智能化的“感官”是AIoT系統感知物理世界的基礎,它們決定了應用場景的精度與廣度。
更泛在的“神經”:三大運營商與華為、思特奇等巨頭,展示了從6G、衛星物聯網到通感一體的先進通信技術。這些技術構建了無處不在的連接能力,是數據和指令在無數場景間高效流轉的保障。
更智慧的“大腦”:微軟、華為等展示的物聯網操作系統與中間件,為海量異構設備的接入和管理提供了統一框架,是場景得以規模化、智能化運行的“中樞神經系統”。
其次,“兩大主場”驅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動能”。當技術基座夯實,AIoT的價值便在垂直行業中爆發出最強的經濟動能。A3行業應用館精準地抓住了當前產業升級的兩個“主戰場”:“車路云一體化”與“工業智能化”。
在道路上重構出行:“車路云一體化”不再是概念。中科創達、吉利展示的系統級解決方案,四維圖新、斑馬智行帶來的智能座艙與高精地圖,以及外場超10000平方米的自動駕駛體驗區,讓觀眾親身體驗到微循環小巴與自動駕駛出租車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這預示著一個更安全、更高效的智慧交通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在工廠里喚醒智能:物聯網賦能新型工業化的場景在這里集中落地。京東物流、華智、浪潮等企業,展示了從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高端裝備到AGV智能調度的全鏈條應用。觀眾看到的是數據如何驅動生產、AI如何優化決策,一個柔性、高效、低碳的“未來工廠”已觸手可及。
第三,“多元生態”探索場景邊界的“星辰大海”。AIoT的應用場景遠不止于主流的工業和交通。A4智聯生態館以前所未有的視野,將我們引向了場景應用的“新大陸”。
上天入地,拓展新域:展館首次集中展示了“物聯網兩用技術”,中交遙感的無人機反制技術、無錫漢和航空的植保無人機,以及成都精靈云等企業在“空天物聯網”領域的探索,展現了物聯網技術在應急物流、國防動員、空間信息等全新領域的巨大潛力。
跨界融合,催生新態:智慧環保、數據能力等生態展區的設立,表明物聯網正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滲透到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無錫中科光電的大氣環境監測系統,就是技術與環保需求結合的典范。
最后,“智慧生活”詮釋科技向善的“最終溫度”。技術的終極意義在于服務于人。A6智慧生活館與外場體驗區,共同構筑了一個可感、可觸、可消費的“未來之家”,讓AIoT的場景展現出濃厚的人文關懷。
重塑日常,體驗未來:從三大運營商與京東五星聯手打造的全屋智能,到AI機器人、智慧體育的互動體驗,公眾直觀感受到物聯網如何讓生活更便捷、更有趣。
關注民生,傳遞溫情:智慧康養專區成為一大亮點。外骨骼機器人、AI健康檢測儀、智能助聽器等產品,展現了科技在輔助行動不便者、關懷老年人群等方面的巨大價值。
連接消費,引爆市場:展會聯合京東推出的“雙十一全網最低價”保障,更是將前沿科技與大眾消費無縫對接,創造了一個線下科技消費的盛宴。
從底層的“能力館”到垂直的“應用館”,從跨界的“生態館”到貼身的“生活館”,2025物博會通過四大展館的邏輯閉環,生動詮釋了“場景無盡”的內涵。它不僅是應用的展示,更是場景生成邏輯的演繹。當技術與場景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現實畫卷,它必然會點燃參與者心中對未來的無限遐想。這便引出了我們的第三個“無盡之問”——夢想無盡。
夢想無盡:從“個體獨白”到“產業合唱”,共筑AIoT未來共同體
如果說“疆域”是版圖,“場景”是畫卷,那么“夢想”,就是驅動這一切生長的精神內核與未來藍圖。我們的第三個“無盡之問”——驅動未來的夢想如何實現無盡生長?2025物博會通過其7場專題會議和16場生態圈活動,給出了響亮的回答:夢想的無盡,源于思想的無盡交匯、共識的無盡凝聚和生態的無盡協同。
首先,以“頂層智慧”校準產業航向,凝聚全球共識。一個產業的夢想,始于對未來的清晰洞見和共同愿景。本屆物博會通過一系列高規格的會議,成功扮演了產業“燈塔”的角色。
擘畫未來藍圖:國家物聯網先進制造業集群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正式組建,本身就是一個里程碑。當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的頂尖智庫,圍繞《江蘇省“十五五”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展開深度研討時,他們不僅是在規劃一個省的未來,更是在為中國乃至全球的AIoT發展描繪航線圖。
發布產業“羅盤”:中經社的《2024-2025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物聯網智庫連續九年發布的《中國AIoT產業全景圖譜》等權威報告,如同一系列精準的“產業羅盤”,為在廣闊疆域中航行的企業提供了方向與導航,讓夢想的追尋不再盲目。
匯聚全球視野:2025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國際論壇匯聚了來自美、歐、新等地的院士及IEEE Fellow,他們的思想碰撞,確保了產業的夢想建立在全球最前沿的知識基石之上,避免了“閉門造車”。
其次,以“創新引擎”鍛造核心能力,孵化明日之星。夢想不是空談,它需要被技術、資本和人才的火焰點燃。物博會的生態圈活動,正是這樣一個巨大的“創新熔爐”。
聚焦核心技術:從2025智能傳感器(無錫)創新發展大會上5億專項基金的簽約,到AI+工業軟件賦能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主題活動上TurboAIScan等AI工具的發布,大會始終將焦點對準“AI+IoT”融合的核心技術。這表明,產業的夢想深深植根于“硬科技”的土壤。
賦能“造夢之人”:科大訊飛1024全球開發者節與華為AI賦能新型工業化閉門圓桌等活動,將目光投向了產業中最富活力的開發者和企業家。當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產業園開園,并迎來潤和軟件等十家企業集中入駐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為“造夢者”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平臺正在崛起。
構筑孵化閉環:中國小微特機器人專項邀請賽與“星空杯”北航投資科創大賽,創新性地采用了“賽事+中試+創投”模式。這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條完整的孵化鏈條,讓前沿科技的夢想火花,有機會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成長為燎原之火。
最后,以“生態協同”打破產業孤島,共建價值網絡。孤立的個體無法支撐起宏大的夢想,唯有構建一個開放、協同的生態系統,才能讓夢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龍頭引領,織就網絡:華為、科大訊飛、浪潮及三大運營商等行業巨頭,在本屆物博會上扮演了“生態組織者”的角色。他們牽頭舉辦的AI X 無源物聯網技術創新與生態發展論壇、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論壇等,將成千上萬的合作伙伴、開發者和客戶連接在一起,將單點的企業優勢,轉化為網絡化的生態優勢。
供需對接,精準滴灌:2025年電子信息與高端裝備產業鏈供需對接等活動,將海信、京東方等“鏈主”企業與無錫本地的上下游資源精準鏈接。這種高效的資源匹配,正在加速區域產業鏈的“向新、向精、向智”發展。
聯盟成立,共筑未來:無錫市工業智聯創新應用聯盟的揭牌,中國電信“全球物聯網出海翼連”產品發布,標志著一個跨企業、跨區域的協同創新共同體正在形成。產業的夢想,正從“個體獨白”時代,邁向“產業合唱”的時代。
從無錫出發,奔赴萬物智聯的星辰大海
回顧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的首日精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科技的盛宴,更是一幅以無錫為圓心,向全球輻射的AIoT能力版圖的生動展現。
疆域無盡,它告訴我們,AIoT的邊界正在被重新定義,從城市到鄉村,從工業到生活,從地面到空天,一個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深度融合的新大陸正在被開拓。
場景無盡,它向我們展示,從物聯能力館的底層基石,到智慧生活館的最終歸宿,AIoT正沿著“智能感知-網絡連接-垂直賦能”的清晰路徑,演化出萬千可感、可用的應用形態,重塑著千行百業與每個人的日常。
夢想無盡,它讓我們堅信,通過思想的激蕩、共識的凝聚與生態的協同,一個個關于未來的奇思妙想正在被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磅礴力量。
疆域、場景、夢想,三個“無盡”的維度,共同指向一個確定的未來——萬物智行。
![]()
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將于11月2日在無錫落下帷幕,但它所開啟的未來想象、所凝聚的產業力量、所點燃的創新夢想才剛剛啟航。從太湖之濱出發,這艘滿載著智慧與希望的航船,已踏上那片屬于全人類的、萬物智行的征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